作者┃九月桂花閑 朗讀┃大云
指導┃郭新愛 編輯┃丄學號
知乎上,一名單親媽媽向網友求助。
她離婚后自己帶著一個兒子生活,她想保護孩子身心健康,希望孩子不被單親家庭影響,可以快樂地成長,但是她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確實,對離婚的雙方來說,是一種解脫,但是對孩子來說,無異于遭受天塌的打擊。有一項研究表明:每十位單親家庭的孩子,有四位在父母離婚后十年會出現憂慮、憤怒及自我形象低落等問題。
據統計,我國目前“單親族”接近8000萬人,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是很多單親父母要面臨的問題。
那么,單親家庭的孩子就一定不能教育好嗎?有這樣一位媽媽的故事或許可以給我們答案。
買提是一位單親媽媽,在離婚后的三年時間里,她把自己在杭州單槍匹馬帶兒子生活的經歷和思考,拍成視頻,上傳到自媒體平臺,成為一名聚焦單親媽媽育兒的自媒體博主。
剛開始,兒子沒法適應爸爸媽不在一起生活,買提和前夫始終信守離婚時的承諾。前夫每周都會來看孩子,他們三個也會常常一起出去玩。
對離婚后的全新生活,買提以積極的態度應對一切,孩子從剛開始的不適應到逐步理解父母,甚至和小伙伴炫耀,說他有兩個家,一個爸爸家,一個媽媽家。
著名主持人孟非就說過:人們總以為單親家庭孩子缺少愛,但是可能有另一種情況,單親家庭孩子可能得到2個家庭的愛。
離婚三年后,孩子接納并擁抱了單親家庭的生活。孩子每天樂呵呵的,非常熱愛運動,是一個很開朗、陽光的孩子。
離過兩次婚的王菲就曾坦然說過,她不認為離婚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她的處理方法就是順其自然,實話實說。
離婚這件事本身并不能影響孩子,而是離婚后,父母對彼此的看法,是否幫助孩子適應生活,是否給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這些才是影響孩子的困素。
最好的婚姻關系是,即使父母分開,也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01
告訴孩子離婚是爸媽之間的事情
不是因為他不乖
獲得奧斯卡大獎的電影《克萊默夫婦》,講述了一個離婚的故事。
克萊默忙于工作掙錢,忽略了家庭,而且意識不到妻子的付出和辛勞,經常指責妻子。某天妻子憤然出走,并提出了離婚。
離婚后,克萊默帶著兒子比利生活。他之前從沒有照顧過孩子,總是手忙腳亂,搞得一團糟,因此也遭到兒子的嫌棄,總是想念媽媽在的日子。
突然有一天,比利問道:媽媽是不是因為他不乖,所以離開了。
克萊默馬上肯定地回答兒子:當然不是因為你不乖,媽媽是因為我做得不好才離開的,不是因為你不乖。
接著,他努力向兒子解釋,爸爸媽媽之間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最后,比利接受了克萊默的解釋,父子相擁,互道晚安,比利說了一句“I love you ",令人動容。
在父母離婚后,像比利這樣,產生自我懷疑的孩子太多了,對于單親父母來說,要像克萊默那樣,能夠敏銳捕捉孩子情緒。
孩子因為認知的局限也因為安全感的需要,他們往往要保護父母的完美形象,因此更容易把所有的錯指向自己,很多孩子會覺得父母離婚是因為自己不乖。
這會極大降低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將會對他們未來的人格產生很大的影響。
任何時候,父母都是孩子精神上最為重要和可靠的支柱。
告訴孩子,離婚是因為大人感情變淡了,跟他無關,父母不會因離婚而減少對他的愛,這是減少離婚對孩子傷害的正確舉措。
切記不要互相甩鍋,不停地指責對方,無論對方多么不堪,都是成人世界的關系,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永遠是最棒的。
02
幫助孩子微笑面對“同儕壓力”
東野圭吾在書中寫道:"好像某一天忽然被貼上了惡魔符咒般,冷暴力忽然就開始了。”
豆瓣評分9.0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里的主人公朱朝陽,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在學校一直很自卑。因為孩子鬧矛盾時,常常拿對方父母的事情說事,每當此時,他只能忍氣吞聲。
雖然他是學霸,總考年級第一,但是卻經常被同學孤立、排擠。
由于長得矮,被同學起難聽的外號,雖然他很討厭,卻無計可失。
同學故意在籃球場上挑釁,被球砸倒在地的他只有默默地走開。
由于妒忌他總考第一,班上考第二的女同學,變著花樣設計陷害他,他也只能忍氣吞聲。
當班主任向朱朝陽媽媽反應他不合群的情況時,他媽媽卻不以為然,認為學生搞好學習就行了,交朋友是出社會后的事。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忽視、排擠和欺辱,會嚴重損害孩子和外界接觸的興趣。為了保護自己,他會選擇一種較為封閉的生活,這樣容易走向滅亡。
朱朝陽面對同學給他壓力帶來的煩惱,只能一個人默默消化,最后成了一個黑化少年,犯下極大的錯誤。
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有自卑的心理和孤僻的性格,之所以會這樣,很大程度來自同伴的壓力。
在心理學上,把來自同伴的影響叫同儕壓力。同儕指的是與我們同輩、年齡相近的朋友、同學們,同儕壓力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同伴的言行帶來的壓力。
同伴關系是生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個人都渴望與同伴之間可以和睦相處,害怕因為自己和同伴不同而受到排斥。
朱朝陽出現的自卑、不合群的狀態就是由這種與同伴之間的差異帶來的。
讓孩子擺脫同儕壓力,消除自卑感,這是單親父母必須重視的問題。
作為單親父母,必須接受一個事實,在孩子生活中,會遇到因為父母離婚這件事而產生的同儕壓力,現在如此,以后也是如此。
要教會孩子不要理會同伴無理的嘲笑,教會孩子正確對待同伴對自己的評價,告訴孩子有時同伴的評價不一定正確,但需要自己去正確對待。
與孩子微笑面對“同儕壓力”,讓孩子學會判斷是非,不要因為自己是單親家庭的孩子而矮人一等,那么孩子才可以健康快樂成長。
03
即使有缺失依然要向孩子傳遞愛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在自傳《來自我父親的夢想》這樣寫到:一生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就是母親,她是我所知的擁有最高尚靈魂的人,我身上最好的東西都要歸功于她。
奧巴馬2歲的時候,父母離婚。自此之后,他只在10歲時見過父親一面。
他的父親其實很不負責任,沒有電話,不給撫養費。
但是,奧巴馬的成長雖然沒有父親的陪伴,但他并未缺少父愛,因為母親從未在他面前說過父親的壞話,而是向他傳遞父親的愛,力求給兒子一個完整的童年。
即使一個人帶孩子,母親經常拿著父親的照片給他看,并講述她和父親當年的快樂幸福時光,回顧兩人在一起生活的故事。
她常常向奧巴馬這樣形容父親:你的父親是一個很有文化的學者,他聰明、幽默、有擔當。因此,雖然父親缺失在奧巴馬的生活中,但一直是他的偶像。
奧巴馬母親的偉大之處就在于,她讓兒子深信自己有一個好父親。這對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奧巴馬雖然缺失父親但并未缺少父愛,這讓他成為一個自信、內心強大的人,最終當選美國總統。
正如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教授羅伯特.胡吉說的:父母雙方關系健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相比之下,婚姻的形式反而是次要的。
單親家庭,并不一定就會安全感缺失,最重要的是怎么給孩子營造這個養育的環境。如果孩子總是覺得自己被愛包裹,他的成長是沒有問題的。
在網上看到兩個單親家庭兩位孩子不同的遭遇和他們的成長情況。
孩子小A,雖然父母分開了,但是一如既往收到來自爸媽的愛,成長為一個自信、獨立、有擔當的孩子,順利考上北京的重點大學。
另一個孩子小B,就沒那么幸運,父母分開后,對他不聞不問,因為缺失父母的愛,他陷入自我懷疑中,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擁有美好的東西,有深深的不配得感,對生活失去信心。
羅素曾說過:如果想讓孩子長成一個快樂、大度、無畏的人,孩子就需要從他周圍的環境中得到溫暖,而這種溫暖只能來自父母的愛。
對于單親家庭的孩子來說,他已經失去了母親或是父親,但是不能失去父母的愛,孩子有了父母的愛,無論生活如何的不安定,依然可以做到積極、進取、勇敢。
猶太單親媽媽沙拉,憑著智慧,把三個子女全部培養為成功人士,在她的手記《特別狠心特別愛》中寫到單親家庭孩子的幸福秘笈:
不要在孩子面前詆毀另一方,不要因為離婚而自怨自艾,更不要因為離婚而覺得愧對孩子。
單親家庭不是殘缺,只是另一種生活方式,這個社會并不存在哪種家庭形式優于另一種家庭形式,每個家庭都是平等的。
單親家庭永遠不是孩子無法健康快樂成長的遮羞布,每一種缺失都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補償,心若向陽無懼悲傷。
單親家庭并不是失敗的家庭,只是有了不同的選擇,如果單親父母有良好的心態和正確的方法,家庭結構的缺失并不會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希望每個單親父母都能有足夠的愛心與智慧,讓孩子在晴朗的天空下快樂健康成長。
贊賞歸作者
作者┃九月桂花閑
九月桂花閑,全職寫作人,曾做過寫作教練,擅長育兒觀點文和干貨類寫作,在育兒公眾號發表過十余篇觀點文。
山伯教育指導┃郭新愛
郭新愛,深圳市某小學校長,一級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寶安區先進教育工作者,曾擔任德育處主任,從事教育34年,熱愛書法和文學創作,作品屢獲各級各類書法文學比賽大獎,關注青少年成長、心理教育和親子養育綜合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