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藍羽 朗讀┃藍羽
指導┃郭新愛 編輯┃丄學號
在現代心靈“雞湯”的灌輸下,很多父母表面都意識到:
孩子不止是你的附屬品,他們需要被尊重及認可。
但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尊重有個前提:不能違背父母的期望!
這種尊重,是“假”尊重!
一
扭曲的家庭教育
一邊標榜尊重一邊強加“價值”
最近看了一個母子對話的視頻。
媽媽邊做家務,邊問孩子,要寫作業還是看電視。孩子說想先看電視。
媽媽順手打開了電視,卻一直在一邊喋喋不休,說了一大堆道理。
孩子懂事得關掉電視,起身去寫作業。
寫完作業之后,孩子跟媽媽商量,想看一會兒自己偶像的直播。
正在追劇的媽媽,一邊說著尊重孩子,讓出遙控器,卻一邊坐在一旁又開始嘮叨:
這個歌手唱歌不好聽,現在的孩子太膚淺,就知道看臉,演唱會哪里有電視劇好看……
最后,孩子忍不住發火了,將遙控器還給媽媽,指責媽媽不尊重自己,轉身回房間了。
媽媽也覺得自己很委屈,分明已經做了讓步,孩子為什么仍舊不懂事。
事實上,很多家長也和這位媽媽一樣,一邊說著“尊重”孩子的決定,一邊又想盡辦法讓孩子接受自己的“價值觀”。
結果,大人孩子都一肚子怨氣。
這是因為,父母并不是心甘情愿去尊重孩子的。
他們的“尊重”,要么是受環境所迫:老師,育兒專家,或者其他的家長,都說應該尊重孩子。
要么是對孩子的妥協:孩子進入叛逆期了,動輒因為父母不尊重自己大發脾氣。
在孩子看來,這樣的“尊重”,只是滿足了家長的表演欲,自己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尊重,甚至多了被愚弄的憤怒。
網上有句話說得好:“帶你看世界,路你自己選。”
真正的尊重是,讓孩子知道世界的真相,教給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也給孩子選擇的自由。
二
平等開放的家庭教育
是孩子成長助力
近代思想家、教育家梁啟超,不僅自身才華卓越,兒女們也都成就非凡。
梁啟超共有9個子女,都在各自的領域有所作為,其中3位是院士。長子梁思成更是我國知名的建筑學家,為保護我國古建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為什么梁家一門多英杰?從目前存世的,梁啟超與子女的400多封通信中,我們不難尋到端倪。
在這些書信中,除了可以感受到一位父親對子女的疼愛之外,還有非常開明的親子關系,和梁啟超對子女的尊重。
梁啟超的二女兒梁思莊,年輕時險些“誤入歧途”。
當時,梁思莊在加拿大讀大學,她寫信給父親,請教專業選擇的問題。
當時的中國,現代生物學領域還是一片空白。心懷家國天下的梁啟超,建議女兒選擇生物學專業。
他在回信中的寫到:“弟兄姊妹,到今還沒有一個學自然科學,很是我們家的憾事。”
梁思莊收到父親的回信后,選擇了生物學。
但是,梁思莊對生物學毫無興趣,忍不住向哥哥訴苦。
從兒子那里輾轉得知女兒的困境之后,梁啟超立刻給女兒寫了一封信,鼓勵梁思莊:
“凡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
要女兒“以自己體察為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話”。
得到了父親的理解和尊重之后,梁思莊順應本心,選擇了圖書館專業,最終成為我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
網上有句話說得好:
“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優秀的人的潛質,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賦予了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正是因為梁啟超給孩子們提供了充滿愛與溫暖的家庭環境,構建了開明自由的親子關系,梁啟超的9個孩子才能個個成才。
我們的身邊,許多家長常常抱怨孩子不夠優秀,不夠大氣。殊不知,正是父母不當的養育方式,限制了孩子的成長:
父母的過度專制,扼殺了孩子的勇氣;父母的冷暴力,剝奪了孩子的安全感;父母的刻薄批評,擊垮了孩子的價值感;父母的過度保護,摧毀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自由而不放縱,尊重而不溺愛,有原則而不專制,這樣的成長環境,才是孩子所需要的。
三
育人先育己想要孩子贏父母得先贏
有句話說得好:“優秀的父母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父母想要孩子贏得未來,與其不顧孩子的心意,拼命雞娃,不如努力提升自己,提高孩子的起點。
給孩子和諧的親子關系
有句話說得好:“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決定他們與世界的關系。”
在父母的強勢管控下長大的孩子,要么唯唯諾諾,極度不自信,要么充滿防備心,極度缺乏安全感。
在父母的過度縱容下長大的孩子,往往又缺乏規則意識,性格嬌縱。
父母只有學習科學的育兒理念,尊重孩子,但不縱容孩子,構建開明的親子關系,才能讓孩子養成健全的人格。
給孩子和諧的家庭環境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韋斯特弗,自幼生活在一個充滿暴力的家庭。
雖然她后來通過自己的努力逃離了原生家庭,可是童年的陰影卻讓她在很長時間里,與周圍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至一度陷入精神疾病的泥潭。
糟糕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
父母學會控制情緒,給孩子提供穩定和諧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有著重要的幫助。
給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
雖然說“有錢不是萬能的”,但是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更好的物質條件,意味著孩子可以有更多選擇。意味著孩子不用因為沒錢放棄自己的愛好。
所以,在要求孩子上進之前,父母不妨先努力,讓孩子可以到達更高的位置。
四
寫在最后
《粗放式媽媽的妙招》中,有一句話道出了育兒的真諦:“總有一天,孩子要和家長告別。家長要培養孩子獨自一人開拓人生的能力,為那一天的到來做好準備。”
孩子從來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總有一天要獨自面對生活,獨自走向未來。
父母養育孩子的實質,就是給他選擇的權利和面對選擇的能力。
父母對待孩子,既不能過度縱容,也不能過度控制,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引領者,而不是掌控者,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