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3月,湖北隨縣西郊的擂鼓墩東團...
1977年3月,湖北隨縣西郊的擂鼓墩東團坡正在建設雷達修理廠。施工隊在東團坡上挖出了一大片堅硬的紅色砂巖,砂巖很堅固無法用推土機推開,于是動用了炸藥爆破。
紅色砂巖被炸開后,下面是一層松軟的褐色土,從褐色土里挖出了一些小銅器。廠長鄭國賢是個文物愛好者,他讓所有人停下施工,因為這地底下可能有座大型古墓。
鄭國賢馬上到當地文化館報告,請求對地底下進行發(fā)掘。當地文化館先后派出三個專家來查看,結果都說底下什么也沒有,繼續(xù)放炮施工。鄭國賢后來了解到,這三個專家都是學音樂的,他們不懂考古。鄭國賢無法,只能寫報告給當時的湖北第一書記韓寧夫。
1978年3月5日,韓寧夫接到報告后,當即批示趕緊進行發(fā)掘。韓書記下令之后,大型挖機、吊機開進現場進行施工,經過五天清理,共挖出木炭31300公斤,巨型木槨楠木500立方米,取出木槨之后,發(fā)現古墓內積水,21口棺材漂浮在水上。
抽干水之后,發(fā)現棺木中是21個年輕女子的遺骸,為殉葬女子的棺木。這些女子年紀大約在15—25歲,經過考證是殉葬的歌姬。
清理完歌姬棺木后,墓室內堆積的是大量的隨葬品,主要以兵器、青銅器為主,其中出土的編鐘最為精美。這座古墓就是鼎鼎有名的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出土楠木500立方米,木炭31300公斤,文物15404件,編鐘124件,兵器4700多件,珠寶玉器528件,總重量10.5噸。整理出土銘文文字12600字,填補了很多歷史空白。
鄭國賢立下大功,榮獲三等功獎勵。但在古墓發(fā)掘不久后,鄭國賢猝然離世,令人惋惜。
這就是曾侯乙墓發(fā)掘的歷史過程,充滿了傳奇色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