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予初出家時。皋亭茶湯寺老僧。以誕日延予齋。時大嶺有立禪。北人也。戇直無諂。顧予曰。彼延子為佛法耶。人情耶。彼以人情重子耳。何往為。予大慚。又友古溟者。謂予言。子以后不出世為妙。予告以素所愿。愿終身居學地。而自鍛煉。溟笑曰。子卻有出世日在。未免也。今思如二友者不可復得。凄然傷感者久之。
諍友(所謂“諍友”,就是勇于當面指出缺點錯誤,敢于為“頭腦發熱”的朋友“潑冷水”的人,幫助自己的朋友。)
《竹窗隨筆》諍友
【譯文】
我剛出家的時候,浙江省杭州市北郊皋(gāo)亭山茶湯寺有一老僧過生日,請我過去吃齋飯。當時大嶺山有一位修立禪的僧人,是北方的人氏。他的性格憨厚而剛直,從來不會曲意奉承討好別人。他對我說:“那位老僧邀請你赴齋,是為了佛法呢?還是為了人情呢?我想他是以人情看重你吧,你為什么還要趕過去呢?”我聽后不由得大為慚愧。還有一位名叫古溟(míng)的道友曾對我說:“你以后如果能夠不出世 (出世:指修禪者智德兼備,所作已辦后,為信徒迎請出來住持寺院,接引后學,謂之出世。蓋仿經論所謂“佛陀出現于世”之意 ) 對你來說是最好的。” 我告訴他:我一直以來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夠終身都安住在學生的位置,不斷學習,默默修行鍛煉。古溟笑著說:“你卻有出世為人師,教化眾生的那一天,這也是免不了的啊!” 現在想想,再遇到和這兩位一樣的朋友,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心中不禁凄然傷感了良久。
你若真修,我必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