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通過運動來減輕嗎?答案是可以的。但是運動的時機、方法和程度都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選擇。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很棘手的疾病,只能通過治療來減緩關節疼痛、腫脹還有畸形的程度。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是需要一定量的運動,首先運動是可以放松身體,可以保持或改善關節的活動范圍,還可以防止肌肉萎縮和增強患者的體質。那么,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應該如何運動?做好以下的幾點建議有助于病人更好的運動:
首先,在急性期是不建議運動的,因為關節會有明顯的腫痛,如果此時運動有可能會加重關節炎。急性期過后,病人應根據自己的腫痛情況,來選擇運動的量還有時間,運動時應該慢慢增加關節的活動程度,切忌操之過急。
其次,有些患者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后,因關節的腫痛,減少了每天的運動量,這樣其實更不利于關節的恢復。因為運動量減少了,每天在陽光下曬的時間也變少,影響身體鈣的吸收,可能會導致骨質疏松的加重。
最后,知道了運動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項后,運動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不適當的運動方法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可以選擇以下幾種運動方法來進行運動:
01
慢跑
慢跑既不花錢,還方便,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而且對關節疼痛有很好的幫助,因為慢跑能有效刺激骨細胞的活性,增加生長激素釋放,預防骨質疏松,增強肌肉力量和關節靈活性。徒步不僅對類風濕關節炎有效果,它對心臟也有幫助,有資料顯示關節炎也增加了心臟疾病的風險。
02
游泳
游泳可以緩解肌肉壓力,舒緩關節。游泳作為有氧運動,和其它有氧運動一樣還可以幫助控制體重,改善情緒,改善睡眠,而且很有益于整體的健康。
03
騎行
騎行的循環運動減少傳統的慢跑的顛簸,對比慢跑更有優勢,對患有關節炎有很好的作用。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人的手可能不方便,限制了他們的騎行,但是可以一周試騎幾次,因為騎自行車可以幫助你適應其他類型的鍛煉。
04
瑜伽和太極拳
關節炎影響人的協調、平衡、位置意識、以及正常的運動活動。所以人們常常抱怨關節炎影響他們的生活。瑜伽和太極拳是練習和提高身體的意識,這樣可以增加協調和平衡,此外,它們還包括緩解關節的靈活性,提高運動動作,提高關節的柔韌性和關節功能。
05
常做關節拉伸運動
研究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每天若能做一些拉伸關節的運動,可明顯減少發生關節疼痛的次數。做拉伸關節運動時,應從上至下逐步拉伸全身所有關節,拉伸的強度以不引起疼痛為度。早晨可以先沖個熱水浴(緩解關節僵硬),然后再做拉伸運動,比如做一些捏拳、分并手指等動作。具體如下:
功能鍛煉前對肢體病變部位及周圍軟組織行局部按摩,按摩時間為 1 ~ 2 min。
肩關節功能鍛煉
向前伸展雙手,保持 5 ~ 10 s,向上舉起雙手,雙臂與地面呈垂直狀態,保持 5 ~ 10 s。雙手自然垂直,使得肩部與雙臂在同一直線,保持 5 ~ 10 s,向前合攏雙手,恢復雙手向前平伸狀態,上述動作重復 10 次,每天操作 2 次。
肘關節功能訓練
伸直及向前交替屈曲雙肘關節,關節活動范圍達最大功能活動度,時間為 3 ~ 5 min,每天 2 次。
腕關節運動訓練
按順時針、逆時針緩慢旋轉腕關節各 5 圈,時間為3 ~ 5 min,每天 2 次。
手指關節訓練
根據遠端指間關節 - 近端指間關節 - 掌指關節順序,在關節活動度范圍進行屈曲訓練。
頸關節
反復用力做頸部的前屈、后伸活動及向左向右側屈頭頸及左右旋轉運動。以上各關節鍛煉每天早、中、晚各1次,每次5 ~ 30次。
受累關節訓練
患者取平臥位,通過被動或主動屈伸受累關節進行抗阻訓練,每次 3 ~ 5 min,每天 2 次。患者坐于床緣,自然下垂雙腿,雙足懸空,來回做'鐘擺'運動每次 3 ~ 5 min,每天 2 次。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動訓練也可以注意下:如穿脫鞋襪,自由翻身,上下床鋪,坐或下蹲,持杯端碗,洗臉或刷牙等。每日數次,以患者耐受為準。通過這些動作,可增加關節的協調性和靈活性。不過最好的還是建議去正規的專科醫院,進行合理規范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