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曾經在網上看到有人提出這么一個問題:富人家的孩子和窮人家的孩子最大的區別是什么?一位高贊回答的作者給出的觀點,是富人家的孩子。由于有家庭為自己托底,所以無論在事業上還是在愛情上,他就敢于去試錯。比如可以去堅持做自己喜歡和有前景的事情,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也可以大膽地去愛,而不會有太多的選擇恐懼,哪怕失敗,家庭還可以讓他再一次嘗試。
而窮人家的孩子由于沒有家庭給自己托底,所以做事情的時候只能是一再猶豫徘徊,很可能就在猶豫徘徊期間就失去機會。遇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人。也會因為考慮自身的條件而不敢大膽追求。
我們經常會說“選擇大于努力”,那么窮人孩子和富人孩子的最大區別應該就是選擇權的大小,換句話說就是試錯率的大小,試錯越機會越多,成功的幾率也就越大,也就是大家經常說的失敗是成功之母吧!
年輕人為什么要存錢?這是改變自己一生的希望!
年輕人除了年輕,沒有其他更大的優勢,你會社會說大部分的資源都掌握在60、70后手上,掙不到大錢,所以大部分年輕人都很窮,越窮的人,其實越需要克制消費欲望,因為他們的人生本來就經不起太大的變數,而攢下來的錢,是他們為自己命運改變勢能的一個積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筆最原始的啟動資本,對少部分家底厚的年輕人而言,這個資本可以來自于父母,但是對于一個普通的年輕人而言,這個資本只能來自于自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對于一個年輕人來說主節流次開源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悄悄復盤節流方法下來給大家分享幾個自己用過的小tips:
如果自己的工資6000元,根據自己的最低日常消費和支出,定一個相對穩定的存錢目標,存錢的那張卡不要綁定任何電子支付,這樣日積月累,一年下來也會攢下你意向不到的錢。
以前租房子一個人基本都是在外面吃,現在搬進自己的家,做飯的時候更多一點,對比之前老是在外面吃,可以省下一部分錢,而且自己做的飯吃起來更加健康,這點很重要。
以前看直播或者電商各種大促,看見人家講的一些東西,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就會沖動付費,回來之后又會一直放置著,這樣占了家里的空間,還浪費了錢。現在每到大促前,會把自己的衣服、化妝品都整理一下,看看自己缺什么,趁著活動可以補一些,更節省空間,也不浪費。
信息爆炸的時代,打開手機各種廣告蜂擁而至,還有各個平臺的直播,只要你想買,沒有買不到的東西。可是我們消費完真的會感覺到快樂嗎?
很多東西都是智商稅,都是一些我們生活中可有可無的商品,不要因為商家的叫賣,就失去理智,花錢遠比掙錢、攢錢容易多了,
攢錢不僅僅是克制自己的欲望,更是為自己將來做準備的基礎。
不要因為年輕就無所顧忌,命運的齒輪都是從努力開始轉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