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向陽和表妹,一同踏上前往陜北的火車。
盡管物資匱乏、生活艱難,但馮向陽依然對未來充滿希望和熱情。
馮向陽心疼表妹,經常步行50分鐘,專程給表妹送去口糧。
時間轉瞬流逝,到了1974年的夏天。
這一天,馮向陽收到父母寄來的包裹,里面裝滿了美味的火腿腸、香甜的白糖和誘人的巧克力。
他興奮地拿著一半的食物,送給心心念念的表妹。
盡管他小心翼翼地前行,可還是腳下一打滑,掉進一個四米多深的大坑里,腳部嚴重扭傷,根本爬不上去。
他強忍著疼痛,想盡辦法自救,大聲地呼救,希望有人能拉他一把。
可一切都是徒勞的。他早已口干舌燥、筋疲力盡,靠在陷阱里有些昏昏欲睡。
劉家塬大隊的隊長,發現馮向陽失蹤后,立即組織人員展開搜尋。經過兩天的艱苦搜尋,仍然沒有找到馮向陽的蹤影,大家都焦慮不安。
這時,隔壁村放羊的李大伯,一瘸一拐地走到大隊部,焦急地說道:“隊長,趕緊帶上繩子,叫上幾個小伙子,有人掉進陷阱了?!?br>
然而,看到馮向陽已經虛弱不堪,甚至有些奄奄一息,隊長頓時心頭一緊。村民們緊急將馮向陽救出來,并迅速送往醫院。
他十分感激李大伯的救命之恩,去公社買了幾斤白糖和燒酒,就朝著李家走去。
一番感激的話說完,李大伯砸吧著旱煙,卻笑著說:“真要報恩,你就當我女婿吧!”
幾經思索過后,馮向陽決定瞞著父母,與李大伯的女兒李曉玲,去公社領取結婚證。
就這樣,馮向陽與李曉玲,平淡地生活了一年。
這一年,馮向陽被推薦為工農兵學員,即將回到北京上大學。
正當大家都以為,馮向陽會拋棄農村的妻子,獨自回城時。他卻出人意料地帶著李曉玲,回到北京的家中。
馮向陽的父母,見到兒子突然帶了一個農村媳婦兒回家,當即不樂意了,沒好氣的說:“你眼里還有父母嗎?”
為了讓媳婦踏實地在北京生活,馮向陽白天努力學習,晚上蹬三輪掙錢,想要攢錢租房子住,但是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倆人要經常來看望父母。
同時,馮向陽許諾:“你別擔心落戶問題,大不了等我畢業了,咱倆再回農村生活。總之,我們會一直在一起的!”
李曉玲瞬間淚如雨下,連日的擔憂頓時煙消云散。
好在,政策放寬,李曉玲的戶口不再是問題,他們踏實在北京定居。
而李曉玲則以淳樸善良,贏得了公婆的喜歡,又通過夜校的學習,成為一名小學教師。
不久后,他們迎來了兒子的誕生,在和諧的家庭環境里,兒子茁壯成長。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當馮向陽陷入困境時,李大伯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他的善良讓馮向陽感到溫暖。
馮向陽知恩圖報,真心實意地感激李大伯,或許人在最絕望的時候,眼前的一束光,就是全部的希望。
而李曉玲也積極改變自己,適應城市里的生活,縮短夫妻之間的距離,這種雙向奔赴的感情,才能讓婚姻長久。
無論身處何處,生活環境如何,都需要善良的愛心,真摯的感情,共同創造出美好的生活。
參考資料:《知青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