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丁舉華,網名:漁歌唱晚,1965年生人,祖籍:河北正定,現居青島。曾翻譯美國“垮掉的一代”代表詩人阿倫·金斯伯格的代表作《嚎叫》,并主編《半島詩選》。青島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
老枝新梅【原創】
多少人都把女人比作花,不管從那個角度說都是如此啊。你看,在乍暖還寒的春季,最早脫去冬裝的肯定是愛美的女子;在一日寒過一日的冬天,不肯多穿棉衣的又是愛美的女子,就像梅,在萬物蕭瑟的時候,它卻凌寒獨自開⑴了。
梅不僅和蘭、竹、菊是“花中四君子”,還和松、竹是“歲寒三友”。
梅不與桃李爭春⑵,而與雪花爭白⑶;不與桂菊爭秋風,而兀自俏傲冰雪中⑷。
任何一種樹閱歷千年就成神成仙了,梅花也不例外,如湖北荊州章華寺內的楚梅、浙江天臺國清寺內的隋梅、湖北黃梅縣江心古寺旁的蔡山晉梅、浙江杭州超山的唐梅和宋梅,這是我國的五大古梅。
在青島賞梅,除了中山公園的梅花路,最大的賞梅地就是十梅庵了。十梅庵風景區位于嶗山腳下,相傳古代這里只是一片荒山野嶺,并無梅花。后來有十位美麗的女子在此結草為庵,結伴修煉,終于得道成仙而去,留下十株高大的梅樹,盛開的梅花艷似朝霞,白如瑞雪,綠如碧玉,于是就有了“十梅庵”這樣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名字。一個叫莊實傳的“梅癡”這些年已把十梅庵打造成繼武漢、南京、無錫之后中國第四大梅園了,有“中國江北第一大梅園”之稱。某年岳父母同我們一起來這里賞梅的情景,依稀還留在記憶里,只是老人都已故去,那個背包搞怪的小孩也已是高中生了。
我上大學時,突然聽說姐姐要結婚,就跑去商場買了兩盆干枝梅送姐姐。三十多年過去了,姐姐養育的三個女兒都已出嫁,但這兩盆干枝梅我發現她還留著。姐姐幸福的現狀,正是“梅花香自苦寒來”(南宋·朱熹)的真實寫照。
梅花開在冬春之際,又稱春梅。春梅是我大學某女同學的名字,世人對花都頗為喜歡,所以父母在給女兒起名字時,名字中就少不了花的存在,梅花更甚。
在一年四季里,可以說,梅開百花之后,也可以說梅開百花之先,獨先天下春⑸。梅開五瓣花,象征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所以梅花又名“五福花”。在畫家的筆觸里,常把喜鵲畫在梅花枝頭,取諧音,寓意為“喜上眉梢”。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攲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畫梅重在梅韻,梅韻有四貴四不貴之說,即貴疏不貴密,貴合不貴開,貴瘦不貴肥,貴老不貴新。
青島有個女詩人叫高偉,她是當代詩人當中的“梅癡”,以梅花為題的詩她寫了有一百多首了。為什么說她是當代詩人當中的“梅癡”呢?因為在北宋時期,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上隱居著一個叫林逋的男詩人,被稱作“梅妻鶴子”。
在眾多花卉中,唯獨賞梅最為講究。蒼勁嶙峋的枝干有陽剛之美,疏密有致的花朵有冰清玉潔之色,梅花的香是幽香,不濃不淡⑹,清雅宜人。賞梅分三步--探梅、觀梅和尋梅,在青島山上我發現有一株臘梅,在凜冽的寒風中,你愿意和我踏雪賞梅嗎?不要等梅花零落成泥⑺了再來找我呀。
注:
(1)宋·王安石《梅花》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2)元·王冕《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與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3)南宋·盧梅坡《雪梅》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4)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5)元·楊維楨:“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
(6)宋·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元·王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宋·辛棄疾:“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7)宋·陸游《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