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研究的全球化,SCI論文作為進行國際科學交流的重要方式,很多高校、科研機構開始重視科研水平,把研究論文是否被SCI收錄,作為職稱評聘、學位獲取、科研項目申報及各種科研成果獎項評審的一個重要依據。因此,掌握SCI論文發表的方法與技巧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快速的發表SCI論文?
一.確定研究方向
對于很多研究人員而言,選擇研究方向是個很頭疼的事情,但研究方向對研究的成敗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你研究什么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你能發表怎樣水平的文章、有沒有人看、有沒有人引用,所以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同時論文的研究對象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研究的成果,如果沒有開拓研究對象,便只能一直固步自封直到落后挨打,所以研究對象必須對社會發展有重大意義、必須不斷開拓新的研究對象。
研究生的研究對象和方向基本由導師決定,自己可選的余地不大,但要知道這個道理。對于博士畢業后仍然從事科研的年輕人來說,一般來說應該以自己擅長的方法、技巧、領域為基礎,逐漸擴展。如果自己特別喜歡某一個領域,需要多向熟悉該領域的學者請教、學習,如果能跟著熟悉該領域的成功者干一段時間更好。
不管如何,對于一篇論文的撰寫,我們首要確定的便是論文的研究方向,在確定了研究方向之后,才能根據自己該研究領域的了解和知識繼續后續的科研內容。
二.引言摘要的撰寫
在論文撰寫規范方面,首先一個是要重視論文的英文摘要表達,爭取能在英文版的科技期刊上發表。SCI選用的期刊不一定全是英文期刊,但要求期刊論文一定要有明確內容,并有能吸引人的英文標題、英文文摘和關鍵詞、英文的參考文獻。這樣才能引起國際上的興趣,擁有更多的讀者,被引用的機會就多。如果國內作者在非英文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想被SCI收錄,就必須在英文摘要表達方面下工夫。
SCI對論文摘要有較嚴格的要求,一般要求論文具有明確內容且能全面反映研究要點的英文摘要,做到語意表達準確,不要出現語法錯誤和單詞的拼寫錯誤,同時注意英文摘要撰寫的規范化。如:句子結構嚴謹完整,盡量用短句子;可用動詞的情況盡量避免用動名詞;盡量用主動語態代替被動語態,避免使論文呆板,毫無生氣;盡量用標準英語,不使用俚語和外來語。只有遵循英文撰寫的規范化,才能增加論文被SCI收錄和引用的機會。
三.不斷調研與研究
寫論文離不開查閱文獻,無論你是只想發表幾篇論文盡快畢業還是想發表一些有影響的論文為自己的學術道路奠定基礎,大量文獻的查閱都是必須的。
查閱文獻有以下幾個目的:(1)調查別人在做些什么,這些事情有何價值;(2)別人是怎么做的,自己可以做些什么;(3)學習別人的方法,嘗試提出自己的方法,等等。寫論文往往是一個調研與研究不斷反復的過程,我們在研究過程中遇到新問題需要調研,解決了這個問題繼續前進會遇到新問題,繼續調研,如此不斷反復直至取得成功。
四.參考文獻的選擇和撰寫
論文的參考文獻反映了研究者對前人以及同行研究成果的吸收和利用情況。參考文獻不僅是ISI的編輯專家選刊的重要依據,而且最能反映SCI特色的引文索引就是其收錄的源期刊中每篇論文所附的參考文獻。在一篇科技論文的參考文獻中,外文參考文獻應該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這樣的論文被SCI錄用的可能性相對會更大,因為許多自然科學都要借鑒國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都要了解國外學者的最新研究動態。
五.做好查重準備
通常論文投稿后,雜志社編輯會對稿件進行查重。許多作者因為論文重復率不過關,需要不斷修改稿件,進而耽誤發表時間;甚至,會因為重復率過高而被拒稿。
六.選擇合適的期刊
論文和期刊的方向要一致,論文質量和研究水平要和期刊等級相匹配,切忌好高騖遠選擇影響因子比較高的期刊,這樣發表起來會困難很多。因為影響因子越高的期刊,對論文各方面要求也是越高的,而且審核也愈加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