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1年至今,俄羅斯一直是死亡率超過了出生率,由于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與人口死亡率居高不下同時并存,導致十幾年來來俄羅斯的人口總量不斷減少
本報特約記者 夏新
2月12日,美國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公司(世界權威金融分析機構,于1860年創立)對全球人口結構發展趨勢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到2050年,俄羅斯人口將從2010年的1.4億減至1.16億,比2010年減少約2400萬人。俄羅斯人口將在今后40年內減少2400萬。
這份報告的撰寫人認為,人口老齡化和出生率下降已經成為俄羅斯政府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人口減少已經成為懸在俄羅斯上空的“達摩斯利劍”,可能會給經濟帶來重創。
第四次人口危機
對俄羅斯來說,人口問題一直制約著它的發展。俄羅斯國土廣闊,面積1707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但俄羅斯總人口大約相當于世界人口的2.5%。俄羅斯地廣人稀,平均人口密度不到9人/平方公里。
據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每年公布的《俄羅斯人口》的數據,1992年至2007年7月,俄羅斯總人口不斷下降。1992年俄羅斯總人口為1.486億,1995年為1.476億,1998年為1.463億,2001年為1.44億,2005年為1.435億,2007年7月為1.42億。
2010年10月25日,俄羅斯全國人口普查工作結束,共清點出1.41億常住人口。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正面臨著嚴峻的人口危機。
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人口在持續減少,目前已成為世界上人口減少速度最快的國家。1991年到2009年間,俄羅斯人口已經下降了640萬。即便是考慮到外來移民的因素,俄羅斯人口每年的總損失也還是超過了70萬。
在1997年至2007年的10年里,俄北極地區的人口大幅下降了40%,西伯利亞地區的1萬多個村莊和290座城鎮先后消失。
俄羅斯人口統計機構曾預測,到2031年,俄羅斯人口將降到1.27億以下。屆時人口數量將少于19世紀末沙皇俄國時期俄羅斯本土的人口。人口學家警告,俄羅斯已出現嚴重的第四次人口危機。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俄羅斯發生了三次人口危機,分別是:1914年至1922年間的一戰及隨后的西方武裝干涉及保衛蘇維埃政權的斗爭;1937年至1938年的蘇聯肅反擴大化和1941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三次人口危機主要是因劇烈的社會動蕩,而這一次則發生在和平時期。
從1991年至今,俄羅斯一直是死亡率超過了出生率,由于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與人口死亡率居高不下同時并存,導致十幾年來俄羅斯的人口總量不斷減少。
然而,俄羅斯的人口危機還不僅僅是人口數量的減少。俄羅斯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老齡化國家。除了年齡結構失衡之外,目前俄羅斯人口性別比例差別也出現了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到2002年,全國女性人口比男性人口整整多了1000萬(1989年為960萬)。
專家們預測,人口的負增長必然導致俄羅斯人口老齡化現象更加嚴重。不久的將來,勞動力數量的進一步減少,必將與資源開發需要之間的矛盾更加激化。
人口與國力失調
1897年的人口普查,已跨入大國行列的俄羅斯帝國的人口達到1.282億,占世界人口的8%。蘇聯時斯,其人口數量曾一度居世界第三位。然而,相對于自身領土而言,俄羅斯帝國和蘇聯都曾是人口小國,人口密度很低,這一基本格局百年間幾乎沒有大的改變。
一個國家必須擁有相應質量和數量的人口,才能保證民族的代際更迭和社會的正常有序發展。人口問題嚴重影響了俄羅斯全體國民的生存能力和整個國家的狀態,嚴重限制了俄羅斯經濟和軍事潛力的發展以及主權和領土完整安全。人口危機對俄羅斯的社會生產、生活以及社會心理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
持續的低出生率使俄羅斯社會的勞動力儲備面臨日益枯竭的境地,使得俄羅斯國內的勞動力需求變得緊張起來。俄羅斯聯邦勞動和社會發展部認為,由于人口減少,現在俄羅斯勞動力的缺口達1000萬,特別是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的石油、天然氣、木材、煤礦、黃金等生產領域,勞動力短缺近50%。如果不能解決這一問題,將來俄羅斯的國家基礎都將會受到動搖。
雖然俄羅斯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但由于勞動力的嚴重缺乏,產品生產成本提高,引發市場供應不足,物價高漲。無奈之下,俄羅斯只能進口大量的商品來滿足國內需求。
俄羅斯人口老齡化也使領取退休金和養老金的人數不斷擴大,使社會福利基金和社會保險基金支出急劇上升,加劇俄羅斯財政負擔,將不可避免地拖累國民經濟的發展。
人口減少對于國土面積世界第一的俄羅斯來說,無疑是一大災難。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兵源不足。近年來,俄羅斯各地兵役部門為完成征兵指標,甚至將文盲、吸毒和身體殘疾的青年送進了軍營。
俄羅斯專家預測,到2050年,俄羅斯全國15歲至24歲年齡段的人口將不會超過600萬。這意味著俄羅斯作為軍事強國到那時將不復存在。按這種人口發展趨勢俄羅斯可能沒有足夠的兵力來保衛自己偌大的國土。
此外,俄羅斯人也擔心自己的科技實力。《共青團真理報》的文章稱,到2009年,俄全國有140萬名中學畢業生,而僅計劃免費招生的教育機構的名額就有170萬,各地的入學考試也就失去了意義。由此帶來的后果是人才體制的破壞,教育質量和人才素質的降低,從而使俄羅斯的科技水平進一步下降。
死亡率持續攀升
人口危機是俄羅斯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它有著復雜的社會和文化背景。從俄羅斯的歷史看,革命、饑餓、戰爭及統治壓迫制約了蘇聯家庭生育子女,使人口出生率一直處于停止增長的低水平狀態,這是俄羅斯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社會層面來說,蘇聯解體所造成的社會動蕩、政局不穩和經濟衰退等問題,曾使俄羅斯人陷入生存和心理困境。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社會福利體系幾乎癱瘓,平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生活負擔也明顯加重,城鄉收入差距拉大,年輕一代對未來缺少信心而不愿生育。并且即使政府對孕婦給予高額補貼,但生養小孩的成本還是令不少家庭難以承受。
在家庭模式和人口生育觀念上,俄羅斯人發生了很大改變,不少新潮青年視孩子為累贅,放棄生育的權利和義務,享受生活是他們的追求。現在,俄羅斯不想要孩子的家庭達700多萬。
目前,心血管疾病、肺結核、酗酒、吸毒、吸煙、艾滋病、自殺、年輕女性外嫁等,都已成為導致俄人口持續減少的因素。俄羅斯人口死亡率由1970年的8.7‰上升至2005年的15.3‰,與上述非戰爭原因死亡有很大關系。
由于地理、氣候的影響,俄羅斯人養成了豪飲的傳統。這種習慣對居民健康的威脅很大。對健康狀況的忽視導致了高死亡率、尤其是男性。
俄羅斯男性中普遍存在著吸煙與酗酒的惡習,這對高死亡率影響很大,因為酗酒而導致的意外死亡現象在俄羅斯也較為常見。
世衛組織的一則報告顯示,俄羅斯有20%的男性和6%的女性的死亡都與酒精有關。這一事態使得總統梅德韋杰夫宣布,飲酒問題成了“國家的災難”。
并且,俄羅斯超過60%的俄羅斯男性和22%的女性吸煙。據統計,每年因抽煙和酗酒引發疾病而死亡的人數多達15萬。近年,俄羅斯也有不少年輕人死于吸毒和自殺。
想盡辦法鼓勵生育
人口問題成了影響俄羅斯社會和經濟的一大瓶頸問題,為了解決人口問題,俄政府一直沒少下力氣,通過各項措施鼓勵國民多生孩子,希望能緩解這一危機,如,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以及吸引外來移民等。
早在2006年5月,俄前總統普京在發表的年度國情咨文中就指出,要改變人口不斷減少的現象,俄羅斯有必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鼓勵生育機制,為生育多胎的婦女提供更多補貼。2006年12月7日,俄總統普京簽署法令,將俄羅斯“育兒補助金”由700盧布提高到1500盧布。
在普京擔任總統期間,俄政府制定了一項為期7年的海外同胞自愿返鄉計劃,政府通過提供貸款和失業補助等手段吸引海外的俄羅斯族人重返國土。
梅德韋杰夫總統在2008年8月接受俄羅斯電視臺“新聞”節目采訪時,就人口狀況也提出四項任務:對生育給予物質鼓勵;恢復近15年來嚴重退化的學前教育機構;為女性創造條件,使其可兼顧生育和工作;發展相應的立法。
目前,俄政府以向產婦發放現金和為多子女家庭提供繳稅補貼的方式鼓勵生育。羅斯政府設立了“母親基金”,給第二個出生的孩子補助3萬盧布(約合1000美元),生得越多獎勵就越多,并把多生孩子提升到愛國主義的高度。自2008年起,還在全境范圍內慶祝“家庭日”,這也是提高生育率措施的一部分。
俄羅斯還恢復了一些蘇聯時期的做法,生育子女多的婦女,被當做“英雄母親”,放產假3年,且工資獎金照發,職位保留至產假期滿。目前,梅德韋杰夫向有6個以上孩子的家庭頒發英雄父母勛章。
面對人口問題,有人甚至提議對無子女公民恢復征稅。1941年,斯大林為改善國內人口形勢而簽署命令,蘇聯政府開始對單身、無子女或少子女的公民征稅。該稅法規定,20歲至50歲的無子女男性和20歲至45歲的無子女女性,每月應向稅務部門交納工資額的6%。
但普京2009年10月在“現場直播”節目回答俄羅斯國民提問時坦言,“國家不可能通過這種法律,這種法律是不合乎道德規范的”。
除了地方政府的激勵政策外,各地也紛紛出奇招。比如別爾哥羅德州政府曾承諾,出資為多子女家庭購買一棟兩層的小洋樓和一輛小轎車;烏里揚諾夫斯克州曾專門召開機關人員全體大會,給每個人下達生孩子的任務,生兒育女多的人員不僅將獲贈汽車,甚至還能升職。
楓葉所以往下掉,是因為它
紅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