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一樣的習慣
美國是真正的汽車王國,私家車非常普及,一般人出門都開自己的車,少有擠公交的現象。因而城市公交車網點較少,班車間隔時間也長。女婿初到波士頓讀書,從租住的房子到學校的公交車,一個小時發一趟,定時開車,且車上經常是空空蕩蕩,靠坐公交出門辦事,時間都耗在等車上,常會誤時誤事,極不方便。
當然,美國城市繁華地段的公交車也相對會多一些,但較中國城市的公交還是差遠了。美國城市的公交車在上下班高峰時也有擁擠的現象,更多的時候稀稀拉拉只坐幾個人,給人一種很浪費的感覺。而那些公交車的乘客,也沒幾個老美,看面孔就知道多是外國人。有位我認識的華人朋友用微信給我發消息,說他在美國經常坐專車,其實就是美國的公交車。
有一次我在波士頓坐公交去商場,車上已無空位,我只好站著。一會兒又上來兩位,其中有位白發老人,有位坐著的中國年輕人趕緊站起來讓位給老人。老人堅持拒絕,死活不坐,且臉上能看出似有不悅之情,鬧得讓座的年輕人有點尷尬。我也從內心抱怨這位美國老人,年輕人讓座就坐唄,何必搞得相互不舒服!
事后我才慢慢明白,原來美國人重視平等、公平,只有照顧和讓座給殘疾人的規定和習慣,即使老人、孕婦也和常人一樣,無需照顧。在中國讓座是學雷鋒做好事,在美國卻未必是好事,甚至還可能收獲一個白眼兒。因為接受幫助就等于承認自己老了,沒用了,這是美國老年人不愿意接受讓座的深層原因。美國老年人以自立為榮,無論多大歲數,能自己做的一定自己做,絕不依靠別人。大概那位美國老人認為讓座給他,是瞧不起他。
在國內,恭維老年人的年齡是一種敬重和夸獎,老人也樂意接受。而在美國絕不可以,果真如此,那就是冒犯,美國人會看作是故意羞辱。新聞曾報道一位中國旅美學生事業有成,邀請親朋好友相聚,他的美國導師也前去捧場,他當著眾人的面贊揚老師如此高齡還來參加聚會,自己非常感激,不料老師忽然翻臉,憤然離席,一去不返,讓這位中國老弟無法收場。文化背景的不同,確實令人感慨。不了解國情文化,有時候好心也會事與愿違。
美國人在各種場合,都會照顧女士,雖不是規矩,但顯示一種男人的紳士風度。我曾在波士頓公交車上看到一位華人帶他十五、六歲的女兒上車,一位美國白發男士竟堅持要讓座給他的女兒,在一再拒絕的情況下,這位美國男士不由分說,硬是用手將女孩按到了座位上。習慣了給老人讓位的中國人,在眾目睽睽之下,享受一位異國他鄉老人的讓座,父女倆感到很難為情,女孩更是如坐針氈,頭上的汗也滲了出來。
(2)不是小事
我和女兒一次在美國等候公交時和旁邊一位美國老人閑聊,他說他在網上看到中國人在公交上為座位不斷發生矛盾,有時口角,有時還會大打出手。他覺得不可理解,說:“不就一個座位,坐或不坐,都是幾分鐘或者幾十分鐘的事,有什么大不了,爭什么啊!”這問題使我尷尬,但我確實說不清楚。
在餐館偶爾吃飯時,與一位臺灣人坐在一起,邊吃邊聊,他爺爺當年就到了美國,經幾代發展,如今他已有自己的企業,做得不錯。他原本覺得中國的市場很大,想去中國做生意。但多次看到中國人在公交上爭座的事,想到與如此斤斤計較的人怎么打交道,最終還是決定算了。我說那只是偶爾的現象,根本不能代表中國人。它笑了笑,說他對中國其實不是很了解,將來再說。
我理解他,誰愿意和一個在公交車上爭座的人打交道呢?!更何況是合作共事。這次飯吃的我心情沉重,沒有想到公交車上爭座的小事會有這樣的影響,這還是小事嗎?
回想起在國內坐公交,幾乎都是爆滿,偶爾也有因為座位發生爭吵的現象。《西安晚報》曾報道一位老人,索座不成就干脆坐到他索要座位的那位女孩身上,嚇得女孩連忙躲開。報載鄭州市一輛公交車上,一名老人因讓座問題與一名小伙子發生爭執,雙方都有肢體動作,老者連搧小伙四個耳光,小伙到站下車,老者卻突然倒地猝死。這些雖然都是個案,可不斷地曝光,不斷地引起爭議,加劇了中國人道德的污名化和民眾的分裂化。有人嘲笑老人,“沒有站著的力氣,卻有打人的力氣。”“硬是死成了笑話。”還有某著名經濟學家聲稱,“這個老人,死于扯淡的提倡讓座口號。不讓座,沒有任何問題,我說過幾百次了。”我納悶,難道提倡給老弱孕殘人士讓座不對么?!
(3)別再討論這些問題,好嗎?
這個原本不該爭論的問題卻不斷成為爭議話題,本就是一個社會的羞恥之事,更奇怪的是,這爭議竟然綿延不絕。中國人有敬老的傳統,有給老人讓座的習慣,這比美國已經好多了。但在美國不可能出現的爭座、索座現象在我們中國卻時有發生,我對此總難以理解,想不明白一些中國人為什么總在這樣的小事上較勁,一個座位真的那么重要嗎?
買票坐車,先來先坐,這是規矩,讓與不讓,那是道德,是風格。我已過了古稀之年,經常坐公交,多數時候,都有年輕人給我讓座,我道聲謝謝,坐下就是了,沒有人讓座,我也心平氣和。別人掏錢坐車,這是人家的權利,本來就沒有什么錯。我們提倡讓座,全在各人自覺,勉強不得。就我個人的經歷,覺得絕大多數年輕人都做得很好。至于個別人,對站在自己旁邊抱小孩的婦女、戰戰巍巍的老人視而不見,裝睡著的年輕人就隨他睡吧,那是叫不醒的。坐是一種享受,但也有代價,別人不屑的眼神,沒素質,沒教養的議論,得到的和丟掉的顯然不成正比,沒必要和這樣的人去計較。
老年人更需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年齡不是別人尊重你的理由,讓人尊重的應該是你的德行。生活在社會大家庭里,自尊、自重是做人的前提,打起自己的精氣神,用自己的行動去贏得他人的敬重。
我還想說,雖然我們現實生活中偶爾會有在公交車上爭座的問題,但那是一個不值得討論的問題,我們不再討論它,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