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糧食大家想到的一定是水稻、小麥之類的,如果把狗尾巴草和糧食放在一起,大家一定覺得他們沒有任何的關系。狗尾巴草能和糧食扯上什么關系呢?
狗尾巴草,它是一種長得像狗尾巴的野草,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屬禾本科,我們時常能在路邊看到。這種我們現在看起來毫不起眼、沒什么用途的野草,在千萬年前可是養活了我們的祖先,而且通過它培育成了一種新的糧食作物。
在我國傳統的五谷中有一個為稷,也就是粟。粟是我國古代一種重要的農作物,而狗尾巴草正是粟的祖本植物。在千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始馴化狗尾巴草,經過長時間的培育,狗尾巴草馴化成了粟。
可以這么說吧,粟就是家養的狗尾巴草。粟去殼后叫小米,我們平常喝到的小米粥就是用粟做的。狗尾巴草是粟的野生種類,植株形態和粟十分類似,在剛長出來的時候,和粟的幼苗很難區分。所以有個成語叫良莠不分,這里的莠指的就是狗尾巴草。
粟為中國古代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是當時國人的主要糧食。夏朝和商朝被人們稱之為“粟文化”王朝,可見其重要性。在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中就有“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描寫,可以說當時唐朝的繁榮發達,粟的功勞不小。
正是這種家養的狗尾巴草,養活了一代代的中國人,才有了偉大的華夏文明。現在大家要是看到狗尾巴草,是不是要對它另眼相看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