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月4日訊 回首2016,王寶強三個字,可能是2016年網絡曝光率最高的詞。他和馬蓉的離婚事件,也成為2016年娛樂圈最為轟動的事件。當然,2016年也是個喜慶年,黃金剩女舒淇和林心如終于覓得如意郎君。
結婚、離婚,成為2016年度熱詞。那么,我市婚姻狀況如何?昨日,記者從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2016年12月30日,全市有98560對新人締結良緣,也有25186對夫妻分手。而對比2015年,我市初婚平均年齡又推遲0.5歲,到了28.9歲。
徐州人初婚平均年齡又推遲0.5歲
據市民政局統計,截至2016年12月30日,徐州全市有98560對新人登記。其中,初婚人數占結婚總人數的82.9%。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徐州人平均結婚年齡達到29.8歲,其中男性30.4歲,女性29.2歲。而初婚人士平均領證年齡均為28.9歲,姑娘和小伙子一樣不著急,男女初婚平均年齡一樣。
但2015年徐州人平均結婚年齡達到29.2歲,其中男性29.8歲,女性28.6歲。而初婚人士平均領證年齡均為28.4歲。相比2015年,我市初婚平均年齡推遲了0.5歲。
在2014年,徐州人平均結婚年齡則是28.5歲,男性為29.2歲,女性則為27.9歲。2014年初婚平均年齡為27.9歲,男女平均年齡均為27.9歲。兩年時間,我市初婚平均年齡推遲了整整1歲。
另據數據分析,在結婚總人數中,20-24歲的結婚人數占比24.3%;25-29歲的結婚人數占比43.7%。30-34歲結婚人數占比11.6%;35-39歲的結婚人數占比5%,40-49歲結婚人數占比9.2%;50-59歲結婚人數占比4.2%;60歲以上結婚人數占比2%。25-29歲結婚人數,是結婚總人數中的主力軍。而國家規定,男性在25周歲以上,女性在23周歲以上結婚,就是“晚婚”。這意味著,徐州超過半數人都是晚婚。
為何年輕人結婚越來越晚?昨日下午,記者到位于和平大道68號的云龍區婚姻登記處進行走訪了解。一位在一線工作多年的該登記處工作人員說:“現在人對婚姻認識趨向理性,而且越來越重視父母意見。”該工作人員發現,2011年前后,沖動結婚的人數較多,源于各種炒作以及對婚姻重要性認識不足,但沒過多久這些人就尷尬的來離婚了。但最近一兩年,年輕人對婚姻態度謹慎,認識更理性。他稱,從情人節、七夕節等特殊日子登記人數比例下降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而現在信息網絡發達,媒體關于明星離婚或一些相關負面報道較多,也影響到年輕人想法。他認為最主要的是,獨生子女一代,和父母關系更為緊密,因此受父母影響較深。很多人會聽從父母意見,尤其是關于買房、養老、帶孩子等問題影響著年輕人婚姻選擇。他甚至見過,有父母陪同子女來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剩男剩女問題怪父母?
關于父母影響子女婚姻的問題,專注紅娘事業20年的退休教師戴曉芳也認同,但她有不同看法。經戴老師牽出去的男男女女不計其數,她也遇到過形形色色的家長。
戴曉芳老師認為,現在80%的剩男剩女,就是毀在家長手上。很多父母根本認不清現在婚姻觀。上世紀六十年代沒有經濟、學歷、職業性質的差別,那時唯一的婚姻歧視是“城鄉”,城市女青年除了不愿意找農村青年,其他基本沒要求。上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經濟發展,拼搏上進的農村青年也可以把城里不少漂亮姑娘都娶回家了。
戴老師說到80后的婚戀觀,口氣有些無奈。“到了80后獨生子女找對象,各種條條杠杠都出來了,要獨生子女;要在編制的,不要在企業工作的,婚姻要講實惠,不講奉獻,這些都反映了社會的價值取向,殊不知我手上有很多在企業里工作的大好青年,就被這些莫名其妙的規矩擋在門外。那至于90后,形勢更是五花八門看不懂,什么‘大叔控’‘姐弟戀’……都出來了。”戴老師發現,家長和單身男女條件一大堆,還挑剔的很,一點看不上眼就“pass”!
一位在外地上學的女孩將男友帶回家。她母親一聽說男孩是縣區的,腳一蹦,堅決不同意:不能找鄉下人!這對小戀人就被拆散了。還有的父母說,他們的女兒是家里掌上明珠,一定要給女兒挑個好的。都已經30+的女孩終于找到合心的男友,卻被家里攪黃。她母親問男孩,有房嗎?男孩說有。但母親一聽說房子在6樓,還沒電梯,立刻反悔了。原因是她是老人,不方便爬樓。還有的母親聽說男孩有兩個姐姐,即使男孩是研究生,也不同意。
“我這有1000多個女孩,才100多個男孩,好男孩很多去外地發展了。”戴老師說,男孩個頭不到1.75米,也會被否定。而女孩體型、面貌也被男孩挑剔。還有“屬相”不和,家長也會不同意。在外地男孩,買不起房,也有找對象的煩惱。她發現,現在找對象,是全家在找。她的工作室經常光顧的就是家長,而不是單身男女。來的女孩中,大多是家長陪同。
因此,她只能表示不接待家長,找對象,只能孩子自己來。“這是孩子在找另一半,他們要自己過日子啊。”戴老師說,獨生子女這一代造就了這一代特殊的婚戀觀。她建議,找對象的男男女女,不妨適當降低一點自己的期望值,多看別人的優點,人只要心態好,路越走越寬。
戴老師介紹對象把握“門當戶對”的原則,不僅是經濟上的門當戶對,更是思想上的匹配。“如果是知識分子家庭,最好也找個讀書人的家庭;如果是從小嬌生慣養的城市小姑娘就不能給,她介紹思想傳統又厲害的婆婆;一般相貌能算上中上等的男孩女孩一般眼光都不低,都比較看重長相,這樣就別介紹相貌平平的,才能提高成功率……”
徐州本地的紅娘圈紅人“笑婆婆”說,20出頭的男女步入婚姻,還是要聽下父母的建議。但已經非常成熟的男女,最重要的是看自己的意愿。她也認為,現在剩男剩女多,主要是父母操心太多,造成所謂的“乖乖女”、“媽寶男”,還有挑三揀四的毛病。她發現,一些年輕人沒工作,在家啃老,只想著玩,沒有責任心,也是晚婚一族。有些女孩第一次見面,聽男孩說去公園嫌檔次低,不同意。第一次吃飯,女孩就要去吃西餐,有些太不懂事,畢竟又沒和男孩愿意在一起。她認為,男孩女孩找對象主要還是看人品。
25至29歲人群離婚率占比最高
去年,我市還有25186對夫妻分道揚鑣,比去年多出3298對,離婚人數呈現連續上升態勢。數據顯示,2016年,徐州的離婚登記分年齡段統計表發現,20-24歲離婚人數占比2.2%;25-29歲離婚人數占比25.5%;30-34歲離婚人數占比25.1%;35-39歲離婚人數占比16.6%;40-49歲離婚人數占比22.3%;50-59歲離婚人數占比6.6%;60歲以上人群離婚人數占比1.7%。可見,25至29歲人群離婚率占比最高,成離婚主力。
市區一家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說,除了年輕人離婚比例上升,40-49歲也是婚姻的危險期。離婚原因統計表中,大多填寫感情不和。他認為這反映了一部分真實意愿。“現在政策性原因,比如買房,孩子上學等,影響很小。”他稱,在他的接觸中,很多年輕人辦理離婚手續時基本不吵不鬧,彼此間很冷漠。問詢原因發現,都是覺得相互不夠關心。很多年輕夫妻性格差異大,溝通不足,責任心不夠,生活方式無法協調等,都是離婚導火索。
而40歲以上人群離婚比例高,他分析,主要是孩子已經長大,夫妻雙方沒有了這個顧忌,是選擇分手的重要原因。而且女性經濟獨立,也不依附于男性,也是很多人選擇離婚原因之一。而這些人,因長期生活,心理可能早就有不滿,但都在忍耐。以至于來辦理離婚手續時,還在不斷埋怨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