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你知道爸爸和媽媽為什么不常常見面嗎?”“你們離婚了。”“我沒跟你說過,你怎么知道?”“我早就知道你們離婚了。”“那你怎么想呢?”“沒有什么呀,他還是爸爸,你還是媽媽。”這是女兒7歲時我們的對話,今年19歲的她在美國學音樂治療,非常陽光開朗。
記得那天,我鄭重其事地告訴女兒:“這是媽媽的人生選擇,與你沒有任何關系,你永遠只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而且我們都很愛你。你這么理解我們,媽媽真的特別高興。不過,媽媽以后一個人又要工作又要帶寶寶,將面臨很多問題,還要請你多多幫忙,所以,從現在開始我想請你做我的朋友,因為朋友之間都是互相幫忙的,當我有困難的時候就會跟你商量,如果你有困難,也可以跟我商量。可以嗎?”“可以!”女兒鄭重其事地回答。
孩子聽懂了我的話,事實上,不僅是她,我們仨都做到了客觀面對生活的變故,尊重生命的自然軌跡,互相不牽絆、不抱怨、不糾結。其實,父母的坦然,有助于孩子正確地面對遇到的問題,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包括接受單親環境并勇敢地做自己。
離婚其實真的不是兩個的事兒,這里面除了涉及父母子女,還會波及兩個大家庭中曾經那么親密的家人。有的曾經是同事,有的親戚還曾經是介紹人,有的妯娌就是同學。所以,決定離婚還要想好如何處理這些關系,如何健康地看待破損,如何積極地止損,這些是需要想清楚的。
離婚當然對孩子有影響。但如果父母的內心足夠豐滿,尤其是承擔監護人責任的一方,能積極正向地面對單親養育的角色、處理新的家庭關系和矛盾,用做母親(父親)的智慧去引領孩子,相信孩子也會走出危機、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