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課的理由
1競爭太激烈,不報能行嗎?
“現在社會競爭這么激烈,孩子從小不抓緊怎么能行,總不能讓他輸在起跑線上?!边@應該是很多家長的心聲吧?
2基礎得打好,被逼難免俗
在眾多孩子報的補習班中,“英語”總是第一大科目。盡管不同學生參加的培訓班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不會落下“英語”。這主要是因為在家長們眼中,現在不管干什么都少不了英語,小的時候不給孩子打好基礎,長大以后哪來的競爭力?
3人家都報班,不報“不正?!?/span>
在現在的中小學生中,已經形成了你爭我搶報補習班氛圍,很多家長不得不“隨大流”,不給孩子報班的家長還顯得是異類。
4課程不夠,怕應對不來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學校的課程沒有滿足學生對應試成績的需求。雖然教育正在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但應試分數對升學的影響依然非常大。這種改變可能給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減了負,卻反過來也讓家長擔憂“萬一孩子的成績不夠上好學校怎么辦”,從而開始給孩子報班。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學校的課堂質量都是高水平,為了下一次升學往高處走,報個補習班來應對下一次的升學考試。
5孩子自己想多學一點
不只是不愛學習的、成績差的學生在上補習班,愛學習的、成績好的學生也在上。而且他們往往都還是自己要求家長給自己報班。即使老師不推薦,也會主動打聽哪位老師或者哪個補習班比較好。孩子自己感受到了來自周圍同學學業上的競爭壓力和對升入更好學校的渴望,害怕別人學了的自己沒學,渴望得到更多的進步。
6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什么
除了應試類補習班,藝術特長類補習班也是一大熱門。雖然不少家長并不想讓孩子走這條路,只是抱著“多學一點是一點”的心態來為孩子選擇培訓班。真正想讓孩子學什么,家長并不清楚,于是便出現了一人報多項或頻繁換特長課的現象。
課到底該怎么補?
首先孩子臨近放假的時候,我們家長都有這樣的顧慮:“孩子雖然放假了,但不管什么時候,學習都是第一位的”或者“怕寒假一放松,孩子的成績更差了,下學期開學會跟不上”吳先生打算寒假給孩子找個文化學校補補課,爭取把語文成績提上來。
如果孩子確實需要補課,家長應該做的,是幫孩子做好選擇。不能不補,那咱就做到科學地補。比如,孩子某項學科偏科、或者平時學習不牢靠,利用假期時間適當補課也未嘗不可。關鍵就看怎么補,這也是讓家長們最頭疼的地方,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1補課也要揚長補短
補課一定要有度,要揚長補短。揚長:在孩子有天賦,樂此不疲的興趣方向,把興趣培養成突出的一技之長;補短,在孩子學業遇到暫時性困難時,通過階段性的輔導幫助孩子渡過難關,步入正軌后就把輔導的外力及時停下來。
2補課也得分年齡
太小年齡就開始補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學習負擔過重,得不到應有的鍛煉和休息時間,也沒有機會和朋友一起玩耍。這樣對身心健康不利,甚至容易讓孩子厭倦學習,影響今后的發展。
還有就是父母平時的陪伴也很重要,教育孩子待人接物和生活常識,這些比單純的課本知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