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建立以后,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周初封國地位平等,直屬中央管轄,但國君的爵位各有高低。周王朝將封國國君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級。
分封的對象是周王室親族,功臣,上古先賢,還有一些邊遠的部落。公爵國分封首先要尊崇古代的圣賢,給他們的后裔封國,具體如下:
炎帝后裔焦國,姜姓,今河南省三門峽市市區。
黃帝后裔薊國,伊姓,今北京市市區。
唐堯后裔祝國,祁姓,今山東濟南市長清縣。
虞舜后裔陳國,媯姓,今河南省柘城縣。
夏禹后裔杞國,姒姓,今河南省杞縣。
商湯后裔宋國,子姓,今河南省商丘市市區。
虞國,姬姓,周文王的伯伯,太伯和仲雍的后裔封地。
虢國,姬姓,周文王的兄弟虢仲虢叔封地。
可以看出,炎黃、堯舜、夏商的后裔地位很高,自然要封為最高等級公爵。此外姬姓的宗族長輩需要尊崇,爵位最高,以示優待。大家熟悉的齊國,魯國,燕國,衛國等雖然都是周武王的親兄弟,或者開國功臣,也只能分封二等侯爵。
這些最高爵位的諸侯,經過幾百年發展,為何沒有一個成為大國呢?
先說焦、薊、祝、陳、杞和宋六個諸侯,因為是先前圣賢的后代,都封為公爵,成為周朝的客卿。周天子敬著他們,但是也防著他們,周圍有更多的姬姓諸侯國,起到限制作用。齊,魯,燕,衛,晉這些諸侯爵位低,實際卻很重要,都位于邊疆的重要位置,疆域更大。
因而這六個諸侯除了宋國曾經短暫雄起,別的在春秋時期都默默無聞。
虞國和虢國是姬姓家族中的長老,地位高,同時也擔負著輔佐周天子的任務。在宗周地區,虢國位于關中的西門戶,現在是寶雞是陳倉區虢鎮,虞國在虢國的南邊緊鄰,共同守衛門戶。
西周建立后,疆域擴大,為了拱衛中國(河洛地區),虞國封地在平陸,守衛黃河渡口茅津渡,這里是“中國”的門戶。而中國的東門戶有虢國守衛,東虢的國都在虎牢關。
西周時期,歷代虢公都擔任卿士等重要職務,輔佐天子。周天子的直屬部隊是周六師,虢公世代為師氏,或統領一師,或統領六師,虢公還統帥周天子的衛隊虎賁軍。
后來東遷時,西虢國又占據了焦國的地域,這里有天下第一關函谷關,是東周的新的西門戶。而虞國黃河北邊平陸,又和虢國緊鄰。
虢國一直是周天子的左膀右臂,歷代協助天子征伐。虢國成了晉國南下的障礙,后來與虞國一起被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