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血液里有鮮卑民族基因,唐朝初期宮廷斗爭比其他朝代都頻繁。
李世民殺兄逼父而上臺,武則天更是殺死了多個皇子,包括自己的兒子。永泰公主是韋皇后所生的嫡女,名仙蕙,字秾輝。
《新唐書卷》記載:“大足中,張易之兄弟得幸武后,或譖重潤與其女弟永泰郡主及主婿竊議,后怒,杖殺之。”《舊唐書》、《資治通鑒卷》也有類似記錄。
雖然年僅17歲在洛陽去世,永泰公主后來陪葬在乾陵,陵墓近代被發現。應用現代技術,考古專家復原了她的面貌。而且有了重要發現,她的骨盆狹小,墓志銘“珠胎毀月”語句。認為她難產而死。
永泰公主墓屬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用磚砌的,由墓道、過洞、天井、雨道、墓室構成,全長87.5米。墓道是一條寬約2米的斜坡,進入過洞直至狹窄的雨道,兩旁洞墻內有6個小龕,里面放著彩繪陶俑、騎馬俑、三彩馬及陶瓷器皿等隨葬品,造型逼真、工藝精湛。
考古出土了壁畫、陶俑、木俑、三彩俑、金、玉、銅器等珍貴文物計1000余件。墓內壁畫豐富多彩,墓道、過洞、甬道和墓室頂部都有壁畫。前墓室象征客廳,壁畫以著華麗服裝的侍女為主。
這些手中拿著各種生活用品的侍女體態豐盈,神態各異,有的似乎在悄聲細語,有的似乎在點頭贊許,有的則在環顧四周,他們仿佛正行進在路上,準備去侍奉主人。
眾多出土文物中,有一枚戒指最令考古學家感興趣。
這枚翡翠戒指,種質不算好,再加上常年埋于地下使得質地較干,但色澤還是十分鮮艷的。這枚翡翠戒指引起了考古界及收藏界的各種想象和思考。
知名珠寶學者的王春云博士以他深厚的學術功底,創造性地認為:
這枚玉石,白底青色,低品質,屬于山料。與緬甸翡翠材質不同,有可能是產于日本新瀉縣(Niigata)的翡翠山料”。這種玉石,在唐代文獻很可能就叫“玉”或“綠玉”。分析依據如下:
1、唐代歷任皇帝,皇后等貴族都沒用發現這種玉石。這種玉石品質是白底青的豆糯種,比較低檔。
2、這種玉石如果是緬甸來的話,就不可能只來一塊,而應該有多塊。唐朝時即使緬甸有發現,也一定會是高品質的老坑籽料,不會是這種的低品質的新山料逆流而先出。
3、唐朝時期,日本數次派出遣唐使來長安學習交流。極有可能,日本進獻了玉石等寶物。
一枚戒指出土,推翻了以前史書記載。再現了大唐帝國的政治斗爭,日本遣唐使到洛陽進貢等諸多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