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孔子其人與《論語》其書

作者|武際成

       前幾年,通讀了《論語》。為了強化記憶,自己還利用讀書卡片將《論語》原文連同譯文統(tǒng)統(tǒng)抄寫了一遍,確實受到不少教益。在此基礎上,我又根據(jù)《論語》論及的內容,分“仁”、“禮”、“德”、“政”、“學”、“孝”、“君子”、“修養(yǎng)”等幾個方面的內容,把各篇各章分別歸類,整理出《<論語>學習綱要》,供教師們有針對性地學習使用,對讀《論語》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去年,在山東教育社總編輯陶繼新老師的推薦下,我又研讀了李澤厚先生寫的《論語今讀》,自己忽然覺得拉近了跟它的距離,書中的一切由原來的扁平化變成了立體式,時不時感覺肚子里似乎有話要說。

       前些日子,跟一位朋友談讀書,他說雖然沒有讀過《論語》,但總認為它太虛渺、太空洞,離我們現(xiàn)在的思想和生活太遠,不好接近。朋友的話刺激了我,我想現(xiàn)在還不知多少人有似我朋友之想,阻礙了他們跟《論語》的溝通。所以,我便想寫點文字介紹自己眼中、心中的《論語》,這樣也許能使更多的朋友早日閱讀這舉世聞名的萬言“巨著”,以使其在更廣的范圍發(fā)揮傳統(tǒng)經典應起到的作用。

       《論語》其書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500余章(各種版本分章不一樣),有人統(tǒng)計說全書總共1萬字多一點?!墩撜Z》言詞平實,論述真切、全面,讀后給人的教益是多方面的。宋代理學家程頤曾說:“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這話充分說明了讀《論語》對人修身處世影響之深刻。古代又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更顯現(xiàn)出它巨大的社會功效。

       《論語》緊緊圍繞“仁”和“禮”,通過孔子與其弟子及時人的問答方式,多方位、多層次論述了“學習”的問題,“孝弟”的問題,“君子”的問題,“自省”的問題,“誠信”的問題,“利與義”的問題等許多至今人們奉為圭臬的觀念,讀后不能不讓人嘆服2500年前中國古代先賢思想的豐富多彩。

       (一)《論語》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禮”,前者是人性要求,稱“內圣”,后者是人文修養(yǎng),稱“外王”(“內圣”、“外王”是后代研究者所講),二者相輔相成,使孔子的學說流傳千古。

       “仁”是《論語》的第一要義,有人甚至提出只有“仁”才是《論語》的核心思想,如《里仁》篇、《雍也》篇、《顏淵》篇等,主要都是講“仁”??鬃釉凇墩撜Z》中論述、提倡的“仁”,境界雖高,但本旨簡約、平實易行,是宏大又切近現(xiàn)實的準則,并非秘不可測、高不可攀,說到家是人性修養(yǎng)的基本要求。

       什么是“仁”?“克己復禮為仁?!保ā额仠Y》篇)克制、約束自己的私欲,讓言行符合社會禮儀規(guī)范就是仁了。這話說出了孔子對“仁”的本質性認識和規(guī)定:個體性的人性修養(yǎng)要符合社會性的規(guī)范要求。

       孔子說:“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崩习傩諏τ谌实碌囊螅葘τ谒鸬男枨蟾惹?。“仁”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鬃由踔琳J為“在對待‘仁’這個問題上,可以不必對老師講謙讓”(“當仁,不讓于師”)(都見《衛(wèi)靈公》篇)。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子罕》篇),孔子很少談功利,只談命和仁德,這足見孔子對“仁”的重視?!拔ㄈ收吣芎萌?,能惡人”(《里仁》篇),孔子認為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謹慎地去喜愛人,才能嚴肅地去討厭人。只有“仁者”才能把握“好惡”的尺度,說得多么到位。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保ā额仠Y》篇)這話里透露著孔子的哲學觀點——“愛人”、“人恒愛之”。在社會生活中,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以及社會各層次之間,都應該相互珍惜與愛憐,以便最終走向和善、理性、融洽的理想社會——和諧社會,這也是孔子思想的充分體現(xiàn)。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篇)這話又充分表現(xiàn)出孔子對“仁”的希冀與追求。“仁”是寧靜、沉穩(wěn)、可靠,甚至強大,給人們一種完全的寄托與信任。

       “仁者,其言也仞”(《顏淵》篇),“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里仁》篇),“剛、毅、木、訥近仁”(《子路》篇),孔子一貫主張,真正有仁德的人不過急、過多說話。這里的“仁者”又跟君子聯(lián)系到了一起,是輕言談而重踐行的腳踏實地之人。“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篇)??鬃訉Α叭省钡慕庾x就是這么實在。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保ā秾W而》篇)“孝”在最初,“仁”在最后,“孝”是“仁”的基礎?!靶⒌芤舱撸錇槿酥九c!”(《學而》篇)一個人如果對父母都不孝順,那就很難做到“仁”的地步了。

       “仲弓問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额仠Y》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便不要強加于別人。這話好理解,“仁”就是這么簡單,這也是“仁”的底線了吧!

       另外,“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罕》篇)“仁者安仁,知者利人?!保ā独锶省菲叭蔬h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篇)“君子上達(于仁),小人下達(于利)?!保ā稇梿枴菲┑鹊?,也都是《論語》對“仁”的精要闡述,我們細細揣摩,其內涵十分豐富。

       關于“禮”的思想。《論語》中對“禮”的論述多集中在《八佾》篇和《鄉(xiāng)黨》篇,其它篇章也有不少論述。孔子講的“禮”是指我國古代社會規(guī)范、儀式的總稱。從孔子的言行看,他崇尚并遵從周朝的禮儀規(guī)范,又不是原封不動地搬用,是對周禮的繼承和發(fā)展。

       “克己復禮為仁?!薄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保ā额仠Y》篇)孔子倡導要求的是:人的一切言行都要符合社會規(guī)范,個人干好個人的事,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

       “君使臣之禮,臣事君以忠。”(《八佾》篇)國君使用臣下要合乎禮的要求,不能亂來;臣下侍奉國君,要盡職盡責,忠誠不二。這可能是對中國封建“君臣觀”形成的最原始而又影響巨大的論述吧。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篇)人如果沒有仁愛,講什么“禮”和“樂”?孔子把“仁”作為“禮”的基礎和前提,一個是“內心”,一個是“外事”,二者密不可分。

       孔子說:“禮,與其奢也,寧儉?!保ā栋速菲┧磳ΧY樂的繁雜,主張“節(jié)用而愛人”,一切要在可能的條件下辦理,這里面又充斥著人道主義的因素。

       “禮之用,和為貴。”(《學而》篇)這雖不是孔子的原話,但代表了儒家的觀點:禮的運用以恰到好處最為可貴。這個“恰倒好處”便是我們所說的“度”,是中國哲學十分講究的“度”。

       孔子說:“莊重而不知禮,就會顯得勞累;謹慎而不知禮,就會顯得畏懼;勇敢而不知禮,就會犯上作亂;直率而不知禮,就會顯得尖酸刻薄?!保ā短┎菲?,應該說,這是對“和為貴”最好的理解和把握了。

       孔子說:“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里仁》篇)用禮讓治理國家那還有什么困難呢?不用禮讓治理國家又怎樣實行禮呢?很明顯,孔子是極力主張以“禮”來治理國家的(當然,這不只是平時一些“禮”的儀式)。這就更深入了一個層次,把“禮”與“治國”聯(lián)系到了一起。

       魯國權臣季氏在自家的庭院里表演天子享用的舞蹈,孔子知道后發(fā)出了千年一嘆“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見《八佾》篇)孔子的觀點非常明確,態(tài)度非常堅決:這大逆不道、居心叵測的非“禮”之舉,簡直讓人忍無可忍!

       《論語》中還談到了管仲的“不知禮”,魯昭公的“知禮”,以及孔子在各種場合遵從禮儀規(guī)范的行為表現(xiàn)等等,讓人對“禮”有著十分深刻而又形象的認識和理解。

      (二)《論語》中多是些現(xiàn)實而具體的修身處世的要求,跟道家的避世、佛家的“超凡脫俗”不同。《論語》的觀念重現(xiàn)實,對人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人們經常把儒、道、佛做比較,認為儒家就像小學教師,教人些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要你遵從;道家就像中學教師,開始教你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既能得又要舍;佛家就像大學教授,教你些洞察事理的高深知識,供你研究,供你享用。應該說,這種觀點不無道理。當我們讀些這三家的書籍之后,就會隨之發(fā)現(xiàn):儒、道、佛都教導人們應該遵從規(guī)律,生活得更加美好。但也正是三家的不同,使儒家更加大眾化,更深入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之中,對中國社會乃至更大地域(東亞東南亞地區(qū))形成了無可比擬的影響。

       道家講的是無為、知足與不爭,一切順其自然。但問題是這社會總得繼續(xù)下去,都躲起來,都避世,世上的事誰人來做?佛家講的是超凡脫俗,凡事要想得開,不要跟世俗的人和事攪在一起。但問題是大千世界五花八門,既有高尚又有低俗,既有良民也有強盜,既有清凈也有污穢,要改造這現(xiàn)實世界,就必須有許許多多的人深入其中具體做才行。

       跟道家、佛家相比,儒家之所以更容易被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就是因為儒家學說更貼近現(xiàn)實,該避的避,該做的做,該爭的爭,一句話,要用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去面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一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直至“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論語》中的一些基本觀念。

       第一,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應該廣泛地學習、認真地思考?!墩撜Z》開章便講“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而》篇)學習并經常實踐是有益于人、有益于世、有益于己的事情,心中一定會愉悅高興。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睖亓曔^去,以知道未來,這樣便可以做老師了(《為政》篇)。這是強調歷史經驗積累的重要性?!叭诵?,必有我?guī)熝??!保ā妒龆菲┻@是身教重于言教、虛心好學的重要內容??鬃拥那Ч琶浴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篇),十分精到地闡明了學習與思考的關系,“只是讀書卻不動腦子,就會迷惘而受蒙蔽;只是苦思冥想卻不認真讀書,就會疑惑而一無所得。”“學習、思考、踐行”應該是一個人不斷進取的周期與循環(huán)。

       第二, 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孝弟”),這是做人的根本??鬃诱f“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學而》篇)年輕人在家要孝順父母,在外面要尊敬兄長,言行要謹慎,講信用,廣泛地愛別人而特別親近有仁德的人??鬃邮冀K認為“孝”和“悌”是做人的根本,是社會穩(wěn)定和延續(xù)的基本要求?!靶㈨樃改?、尊敬兄長的人,喜歡冒犯上司的很少;不喜歡犯上、卻喜歡作亂的人從來沒有見過。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只要基礎的東西建立了,‘道’也就由此產生了”(《學而》篇)。所以,“孝”、“悌”是人修身處世的基礎性工程。

       第三,君子要“訥于言而敏于行”,多做少說,踐履篤行??鬃邮冀K認為,一個人是否有修養(yǎng)、有仁德,并不表現(xiàn)在他如何說上,而是要看他如何做。孔子一再強調“言必信,行必果”,反對夸夸其談、自吹自擂,要求學生做“訥于言而敏于行”的君子。直至晚年,他還認為自己書本上的學問差不多了,然而“躬行于君子,則吾未之有得”(《述而》篇),要繼續(xù)“修己以安百姓”,使個人的修養(yǎng)跟外在的行為有機結合。所以,自孔子開始,孔門弟子及再傳弟子、學者們都主張做學問要切于實際,以利于修身處世,有利于治國安邦。

       第四,自我省察、“知恥改過”是一個人必不可少的修養(yǎng)方法。曾參是孔子的高徒,他“吾日三省吾身”(《學而》篇),影響千古??鬃又v“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保ā额仠Y》篇)是說沒有干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也就沒有什么可憂慮害怕的了。孔子主張“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公冶長》篇),學習上有什么問題,就要虛心請教學習,不能不懂裝懂?!熬又^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張》篇)孔學認為君子犯錯誤不可避免,但要知錯就改,要像顏回那樣“不遷怒,不貳過”,做個聰明豁達之人。應該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保ā独锶省菲┦强鬃訉@一觀念最好不過的注解了。

       第五,誠實守信是為人處事的首要素質?!白右运慕蹋何?、行、忠、信?!保ā妒龆菲┛鬃影褜θ酥艺\、講信用作為教育學生的四大主要內容之一。“主忠信”,把“忠信”放在主要位置上,更是孔子的一貫主張。他的弟子子夏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學而》篇)??鬃佑终f:“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保ā稙檎菲┮粋€人如果不講信用,真不知道他該怎么處世。子張向孔子問仁時,孔子說“恭、寬、信、敏、惠?!保ā蛾栘洝菲┧选靶拧弊鳛椤叭省钡闹饕獌热?。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到,誠信不只是現(xiàn)代道德要求,更是古代的道德規(guī)范。

       《論語》中還有其它一些觀念很值得學習與借鑒。如“從政”的態(tài)度,如處理好“利和義”的關系,如在家與外出的不同言行表現(xiàn),如個人對生活的檢點等等。

       今天讀《論語》,有一點不能不指出,那就是它對國人、特別是對青少年思想的禁錮性??鬃訉W說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西周禮制,2500年來一直成為中國各封建統(tǒng)治者教化子民的至寶,其中僵化、馴化、奴化的內容很多,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國人的思維,削弱了國人的創(chuàng)新意識。對于這一點,我們今天確實應該以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來對待。當前,有關讀經的爭論很盛,依我個人的看法,還是多角度認識讀《論語》及古代經典的好些,鼓勵人們大膽地試、大膽地創(chuàng),走出條古為今用的路子來。

       讀《論語》有很強的認同感,自己有生以來的許多觀念不時得到極權威的印證,心中的喜悅自不必說,這也是不少人的共識。《論語》就像江河的源頭,中國文化的許多原點都從這里誕生,實屬不得不讀之書。

       孔子其人

       孔子是中國文化最杰出的導師,由他開創(chuàng)的儒家學派思想對中國封建社會的哲學、文學、藝術、教育、史學等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主干。自孔子后,在中國的歷史上,儒家思想幾乎一直占據(jù)著主流地位。因此,孔子的許多觀念已經滲透到了中國人的骨子里,孔子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了。

       孔子是影響中國政治文化、制度文化、禮樂文化等最深遠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昭示著世世代代的國人積極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同時,孔子還是個普普通通的人,他有情有欲,也干蠢事,并非老是道貌岸然,十全十美。這些在《論語》中,我們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

       (一)孔子是個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孔子被公認為世界十大教育家之一(排位第五),他施教的內容寬泛,方法靈活,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同樣是問政,孔子對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回答。齊景公問,孔子的回答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篇),“政”就是要建立規(guī)范的社會秩序。季康子問政,孔子回答是“正道,你帶頭走正道,誰敢不走正道?!?季康子繼續(xù)問下去,孔子又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保ā额仠Y》篇),而葉公問政,孔子則說:使國內的老百姓高興,使國外的老百姓來歸附你(《子路》篇)。子貢問政,孔子說“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庇谐渥愕募Z食,有充足的兵源,得到老百姓的充分信任,就這么三件事(《顏淵》篇)。

       同樣是問孝,孔子對孟武伯說,能像父母掛心子女一樣加以孝順就可算作孝了。對子夏說,孝,最難做的是在父母面前經常保持和悅的臉色。對子游說,孝不只是能供養(yǎng)父母。(都見《為政》篇)孔子對子路則說:父在從父,父亡從兄,表現(xiàn)出對這個魯莽學生的不放心。同時,孔子還強調“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保ā独锶省菲τ诟改傅哪挲g不能不知道,一是為父母長壽而高興,一是為父母年齡越來越大而擔憂。這也是孝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

       孔子十分堅定地認為,人與人之間“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篇),是后天的教育和學習使人發(fā)生了各種不同的變化。教育的重要性就表現(xiàn)在這里,這就是孔子的教育觀。

       “有教無類”(《衛(wèi)靈公》)是孔子終生辦學的教育精神。不管是誰,只要拿點象征性的見面禮,孔子都會收他為子弟而給予教誨。這應該是中國最早的普及教育的思想。

       《論語》中孔子的教育包括了“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個方面的內容,不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述而》篇),要求為師者應充實自己并用愛心去孜孜不倦地教育學生,這是孔子教育學生的基本態(tài)度,又是為師之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篇)??鬃舆@話為后人揭示出了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和興趣。因為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教育、學習的正確態(tài)度應該是“不恥下問”、“學而時習”、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最終才能有所成就。

       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述而》篇)這是孔子介紹他在教育學生方面的體會,是他典型的教育方法,也是啟發(fā)式教學的始祖。教師教育學生關鍵是要啟發(fā)他們思考和琢磨,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孔子是個注重實踐修養(yǎng)的哲學家。

       孔子在《論語》中告訴人們,處世原則應該是積極的入世,而不是消極的避世??鬃右簧梢哉f是恪守這一處世哲學的典范。他的哲學圍繞“仁”和“禮”,十分注重人的思想行為修養(yǎng),同時非常討厭只說不做或好說話、說好話的人。孔子的哲學說到家就是實用主義哲學??鬃拥倪@種世界觀、人生觀給中國文化施加了極深刻的影響,也為世世代代國人所深深接受。

       孔子說:“人犯錯誤,各有種類??此腻e誤,就知道他是哪種人?!保ā独锶省菲皇峭ㄟ^優(yōu)點看人的本質,而是通過觀察錯誤看一個人的本質,這就是哲學家不同于常人的觀察方法。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子罕》篇)孔子說,禾苗存活了卻沒有出穗,有的吧。長成穗了卻沒能結實,有的吧。不能只看事物的表像,要透過現(xiàn)像看本質,這才是哲學家的思考。

       孔子在《子路》篇中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币粋€人的行動決定了你的影響力和功效,而不在語言。如果自身正了,管理國家有什么困難呢?如果不能正自身,那怎么去正別人呢?先要從自身做起啊。

       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篇)滿嘴花言巧語、滿臉裝著和善的樣子討好別人,這樣的人具有仁慈的很少?!肮耪哐灾怀?,恥躬之不逮也?!保ā独锶省菲┕糯馁t人們不輕易開口說話,是因為他們認為言語跟行動不符是可恥的?!熬訍u其言而過其行。”

       齊國逆臣陳成子殺國君篡權??鬃勇犝f后連忙鄭重地朝見魯哀公請求出兵討伐。魯哀公讓他去告訴魯國最有權勢的三家大夫。三家大夫還是不出兵。孔子反復說“我曾經做過大夫,不敢不報告啊!”這事孔子知道是“知其不可而為之”,但他還是要用自身的行動讓人們明白一個問題:齊國誰是誰非,魯國誰是誰非?世人明白了誰是誰非的大道理,他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道家講“以德報怨”。有人問孔子怎么樣?孔子說:“應該拿公平正直回報怨恨,拿恩德來回報恩德?!笔虑榫褪沁@樣,只有現(xiàn)實的,才是長久的,作為一種觀點、學說必須要以現(xiàn)實為基礎??鬃拥恼軐W就是這么實在,能做到什么程度做到什么程度。

       孔子說:“熟讀詩經三百首,交給他政治不會搞;走出國門辦外交不能獨立應對。這樣讀書讀得再多,又有什么用處呢?”(《子路》篇)他強調的是學以致用,別做書呆子。

       (三)孔子是追求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統(tǒng)一的思想家。

       孔子的原則性很強,具體體現(xiàn)在“禮”上。這個大的框架不能突破,其它一些非原則性的事則從大處著眼,靈活對待。

       顏回死,可以看出孔子維護“禮”的原則性??梢哉f孔子視顏回如同親子,可惜顏回早逝,孔子悲痛欲絕。顏回的父親因家貧而請求孔子賣掉自己的車子厚葬顏回,孔子堅決不肯說,“我以前做過大夫,出去是不可以步行的啊?!笨?,即使對自己最喜愛的學生也不能丟“曾做過官,不能步行”這樣的原則性(見《顏淵》篇)。事雖不大,原則性很強。

       學生子貢想把每月初一祭祖廟的那只羊省去不用,因為他看到魯國國君已不親臨祖廟祭祀,殺羊也只是種形式罷了。但孔子堅決反對,說“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見《八佾》篇)子貢啊,你愛惜那只羊很好,但我更愛惜那種禮儀。有些事情,雖然只是形式,孔子還是要堅持那樣做。

       孔子對自己的衣食住行都很講究禮儀,上朝、回家,穿衣、吃飯,會賓、集會等等,一切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就是西周延續(xù)下來的禮儀),很規(guī)范,這在《論語》(《鄉(xiāng)黨》等篇)里都有著惟妙惟肖的記敘。

       這就是思想家的表現(xiàn),用自身的言行確立自己的思想觀念。

       管仲投奔齊桓公做了齊國的相國,孔子的弟子們都看不慣,認為這是個無義的小人,不管政績多顯著,也應該群起而討之??鬃訁s能在評判他不“禮”的同時說: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匡正了天下,人民都能享受到他的好處。這就是管仲的功勞,這就是他的大仁德(見《憲問》篇)。你看,在這里,孔子從國家人民的利益出發(fā),充分肯定了管仲這個“名相”,這又表現(xiàn)出了他極大的靈活性。

       學生子華要出使到齊國,學生們?yōu)樽尤A的母親請求小米,孔子說“給六斗?!痹偾?,說“給十六斗?!苯Y果學生們給了八十斗,孔子聽說一番牢騷過后也就罷了。這也充分表現(xiàn)出了他處理事情的靈活性(《雍也》篇)。

       在用人上,孔子也表現(xiàn)出了“唯才是舉”的靈活性,這在當時世襲體制之下,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鬃拥牡茏又俟苡胁艑W,但出身低微,他便向別人極力推薦這位學生說:這樣的人得不到重用,神靈也不會答應(《雍也》篇)。潛臺詞很明確:不用這樣有才能的人天地不容。

       (四)孔子還是個四處奔波勞累,普普通通的人。

       孔子是人不是神,說他普通是因為他跟普通人一樣有情感,干蠢事,犯錯誤。也正因為這樣現(xiàn)實,孔子、《論語》、儒家才會被更多的人所喜愛、所接受,《論語》許許多多的觀念才成為國人的實踐。

       有人問子路,你的老師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子路感覺不好回答,孔子知道后說:“你怎么不說,他這個人用起功來忘記吃飯,經??鞓范洃n愁,不知道自己快要老了,就這么簡單?!保ㄒ姟妒龆菲┻@可以看成是孔子的自畫像。多么可愛,一個忙忙碌碌、勤學快樂的老頭,想想如在面前一樣可親。

       孔子是個極重感情的人。圍繞顏回的死,《論語》有連續(xù)幾章的記敘,把孔子的悲痛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當孔子聽說顏回死,先是大呼“老天爺要我的命啊,老天爺要我的命??!”弟子們見其太悲痛,就勸他不要太悲傷了,孔子說“我不為這樣的人悲傷為誰悲傷?!碑斎藗円裨犷伝刂畷r,他卻沒有因感情親近而表現(xiàn)的不理智,說:“家貧,隆重地安葬他是不應該的??!”(見《先進》篇)看來,孔子不但想到了死者,更想到了生者。這才是真實感情的流露。

       孔子的推理還十分精彩。子貢問:“滿村人都喜歡他,這人怎么樣?”孔子說“不行?!薄皾M村人都厭惡他,怎么樣?”“不行。不如村里的好人都喜歡他,村里的壞人都厭惡他。”按照我們正常的“要么……要么……”的推理,可肯定其一,但孔子就沒有這樣做,因為他有自己更深刻、更精彩的推斷(見《子路》篇)。子路問孔子鬼神的事,他說:“連人都沒有侍奉的,怎么侍奉鬼呢?”問死,孔子說:“生的道理都沒有弄懂,怎么懂得死呢?”(《先進》篇)一個人應該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不能本末倒置??鬃拥幕卮鹗智擅疃?。

       孔子還是個善于推銷自己的人??鬃诱f“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篇)他說,假使有人用我來治理國家,一年的時間差不多有起色,經過三年就會很有成效了。看,誰不用他誰后悔,這是多么好的廣告。

       孔子還是個有點狡猾、耍點小聰明的人。權臣陽貨想見孔子,孔子不想見他躲避了。陽貨就把一只蒸小豬作為禮物留下送給了他。孔子覺得禮節(jié)上很是過意不去,便趁陽貨不在家的時候前去拜訪他,結果在路上碰一塊了,顯得十分的狼狽(見《陽貨》篇)?!皶r其亡也,而往拜之”的典故就出于這里,就出在我們的孔老夫子身上。

       孔子也是個“歷盡磨難癡心不改”的老頭。孔子的晚年,被權貴們排斥,被隱士們譏諷甚至凌辱,可說是郁郁不得志,遭了許許多多的罪。據(jù)記載,“孔子窮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還被困于匡地、宋地等。在這樣的境況下,他強打精神,有時彈琴自慰并激勵弟子。弟子們不理解,堅持不下去了,有許多怨言,孔子發(fā)出了千古絕唱“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見《孔子家語》、《論語·子罕》)多悲壯??!

       孔子有時也會跟弟子們開開玩笑,有時被弟子們逼急了還會對天發(fā)誓,有時還會強行狡辯,甚至“不可為而為之”等等。仔細讀讀《論語》,孔子的形象真是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他的學說也就因此而更容易接受得多了。

       弟子其性

       人們說:孔子弟子三千,而賢人七十二。弟子三千可能是極言孔子學生之多,而賢人七十二恐怕是說真正能成就點事,繼承孔子衣缽的學生就不是很多了。

       在《論語》中出現(xiàn)的孔子學生(有名有事),據(jù)粗略統(tǒng)計有30多人。其中,弟子們集中出現(xiàn)的有四處,可看作“群像圖”,分別都在《先進》篇中。一處是“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倍幨恰安褚灿?,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三處是“閔子侍側, 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彼奶幨菐椎茏颖豢鬃訂枺剛€人的志向。

       孔子學生們在《論語》的多數(shù)篇章中都有不少精彩的言行。

       孔子的幾個得意弟子,或說是《論語》中出現(xiàn)次數(shù)比較多的幾個弟子,個個性情獨到,形象生動,讀后讓人不容易忘記。下面列舉幾位,讓我們賞析一下孔夫子的這些高徒們。

       第一,顏回,字淵。這是孔子最為鐘愛的學生,視孔子若父。在《論語》中多有關于顏回的篇章。“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保ā队阂病菲l件再艱苦,顏回做學問都是那么認真執(zhí)著,那么樂觀通達,真是圣賢之人。顏回跟孔子也很親近,想侍奉他一生。孔子在匡地被禁,好久沒見到顏回,相見后說,“我認為你已經死了”。顏回說:老師在,我怎么敢先死呢?可見對老師感情之深?!盎匾埠脤W,不遷怒,不貳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子罕》篇)顏回因為家貧又好學,用腦過度,致使29歲頭發(fā)全白,31歲時身體衰竭而死。

       第二,曾參,字子輿,是孔子學說的集大成者。據(jù)考證,《論語》就是他和他的弟子們所輯?!墩撜Z》中除孔子外,只有曾參一人稱“子”(老師),不少篇章中都有“曾子曰”的內容。曾參的性情兩點很有名,一是魯鈍但很執(zhí)著,孔子就公開評價他“參也魯”,也許正是他的這種性情跟儒家的要求極為相近,所以他才成了孔學的主要傳人。二是曾參的孝很過分。據(jù)說他在地里干活太磨蹭,被父親發(fā)現(xiàn)一棍子打了個半死,等他醒過來,還要爬到父親面前去請罪??鬃勇犝f這件事后都氣得要命,認為他這是陷父親于不義,很長時間沒有理這個頭腦不開竅的學生。

       第三,子路。他性情剛烈莽撞,但深得孔子的疼愛?!坝梢矄汀本褪钦f他子路,說子路魯莽??鬃勇实茏釉陉悋鴶嗉Z,首先是子路怒氣沖沖地前來責問他的老師“君子也有窮困到這樣的時候?”(《衛(wèi)靈公》篇)還有一次,子路跟孔子討論政事,問孔子如果到衛(wèi)國主政首先怎么做起,孔子說首先正名。子路聽后直嚷“你真的迂腐到這個地步啊!正什么名?”氣得孔子罵他“粗哉,由也!”(《子路》篇)這就是子路對誰都直來直去的性子。我們讀《論語》會發(fā)現(xiàn),孔子跟子路相處最多。正因為太了解,孔子才說子路“不得其死然”,意思是“不得好死”。子路從政,后來在衛(wèi)國被砍作肉漿,孔子聞聽悲痛過后自此不食肉泥。

       第四,子貢,姓端木,名賜。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貢以聰明靈活著稱,孔子對他深愛有加,夸獎他會說話,又會做買賣,常賺白花花的銀子。從《論語》中可以看出,子貢從政,做買賣都很成功。有人認為孔學之所以昌盛,與子貢大聲勢大排場造成的影響不無關系。當時,子貢在各國混亂不堪之際,做魯國使周游各國,憑借靈牙利齒,存魯國、亂齊國、破吳國、強晉國而使越國稱臣。“一使動五國,天下?lián)P名。”當時魯國的大夫們甚至認為子貢比他老師孔子還要強,但子貢有自知之明,“拿圍墻比喻吧。我的圍墻只有人的肩膀那么高,人站在墻外面就可以偷看到里面房屋的美好。老師的圍墻有好幾丈高,如果不能從大門進去,就看不到里面雄偉壯美、各式各樣的宏大建筑。能找到先生大門的人也許很少吧。”(見《子張》篇)從他的這些話里,我們一是能看到他的“善辯”,二是能看到他擺正了跟老師的位置關系。這也許是他成功的原因吧!

       第五,子夏。據(jù)考,孔子之學有兩條傳播途徑,一條是曾參,他傳承發(fā)展了孔學的個人修養(yǎng)部分,也就是“內圣”;另一條就是子夏,他繼承發(fā)展了孔學的處世部分,也就是“外王”。由此可見子夏在孔門中的重要地位。《論語》中多有子夏的言論,名言“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就是他說的,“小人之過也必文”也是他的話(見《子張》篇)。有時人們會把這些話當成孔子說的,從一個方面也可看出他對孔學的影響??鬃咏o子夏許多教誨,其中,要“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見《雍也》篇)對他最有影響。子夏治學嚴謹,以敢于懷疑經史謬誤而聞名,并且考證的結果每每是他正確。

       第六,樊遲。樊遲可能是孔子弟子中不想當官從政的少數(shù)“另類”學生之一。樊遲曾請教孔子如何種莊稼,如何種菜,結果惹得老夫子“吾不如老農”、“吾不如老圃”好一頓牢騷。樊遲除問種田、種菜之外,還請教孔子“仁”、“知”、“崇德”、“改過”等問題,孔子雖然都一一做答,但仔細讀來讓人心里總有種異樣的感覺——孔子不很耐煩這個“另類”學生的提問。

       第七,閔子騫。以德行著名,不做大夫,不吃“污君”之祿,連孔子都稱他是大孝子。閔子騫曾經屢遭繼母虐待,穿蘆衣,吃剩飯,干重活,父親知道后要休掉繼母。他哭勸道:“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用誠心感動了父親,留住了繼母,也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話。

       第八,公冶長。以度量大,胸襟寬廣,能忍別人之不能忍的恥辱而知名??鬃诱J為,公冶長雖蹲過監(jiān)獄,但并不是他的罪過,“長可妻也”,還把自己的兒女嫁給了他(見《公冶長》篇)。

       第九,伯魚,名鯉,孔子的兒子。據(jù)載,伯魚早于孔子而死,所以有“孔子老年喪子”之說?!墩撜Z》記敘伯魚的地方大概有三處:一處是顏回死,孔子說“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先進》篇),葬得也比較簡單;另一處是孔子問伯魚讀《周南》、《召南》了沒有(《陽貨》篇);第三處最具體(詳見《季氏》篇),是孔子的學生子禽問了伯魚三個問題,然后很高興地說:“問一點而得三點收獲,一是知道了應該學詩,二是知道了應該學禮,三是知道像老師這樣的君子對自己的兒子也不偏愛。”由此,我們既可以看到伯魚的本分忠厚,沒有絲毫的“非分之想”,老師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又可以看到孔子教育學生是一視同仁,包括自己的親兒子。

       第十,子我。就是白天打瞌睡,被孔子罵作“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公冶長》篇)的那位弟子。子我口才很好,孔子很不喜歡這位巧舌如簧的門生,經常用話譏逗他。后來子我做官作亂被殺,連及族人。這也許是孔子不喜歡“好說話、說好話”人的緣由了吧。

       另外,孔子還有兩個老學生,皆同兒子共師孔子,不能不說。一個是曾參的父親曾點,就是用大棒差點把曾參打死的那位,但他“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先進》篇)的志向得到了孔子的首肯。另一個是顏由,顏回的父親,就是顏回死后打算賣掉孔子的車厚葬兒子的那位父親,可看出他當時疼子、愛子到什么程度。

       《論語》中出現(xiàn)的孔子門生,還有許多雖一言一式,也可稱得上各有特點。文字受限,也只能說這些了。

       本文開篇,已經說過了,自己寫這些文字的目的是想促使更多的人接近《論語》,閱讀《論語》,使《論語》博大的思想教益更多的人。說白了,這篇文章就想起塊“磚”的作用——敲門磚的“磚”,拋磚引玉的“磚”。

       像《論語》這樣古往今來的曠世經典,其研究者前赴后繼,人才輩出,其研究專著數(shù)千。筆者用曲曲萬余字,以粗陋的見識成此文章,很有可能徒增笑料。但不管怎樣,既有心、既在暑期中成此文,還是讓它面對我的老師們,面對大家吧!

                                                      二〇〇六年八月寫成

                                                     二〇〇八年底入集《樸實中的深刻》

                                                     二〇一八年二月再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論語的主要思想
文言名句集錦
孔子的教育思想
什么是“君子”?《論語》里面出現(xiàn)了100多次,原來是這個意思
教師節(jié)|《論語》精華12句,重溫為師之道
《論語》練習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门县| 革吉县| 岑巩县| 全椒县| 隆安县| 临泉县| 淮滨县| 永昌县| 武强县| 尉氏县| 余庆县| 化隆| 永胜县| 阿勒泰市| 礼泉县| 东城区| 沛县| 灵宝市| 南岸区| 泸定县| 金昌市| 通江县| 景洪市| 黄陵县| 罗江县| 琼海市| 榕江县| 钟祥市| 禹城市| 高唐县| 阿尔山市| 砀山县| 藁城市| 崇文区| 剑阁县| 东明县| 乌审旗| 龙川县| 光泽县| 克什克腾旗|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