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有很多關于生男生女的說法,這些說法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是否具有可行性呢?這是很多未準爸媽都想要知道的答案,那么,今天小編就來為你解答這個疑問,看看生男生女有哪些民間說法吧。
生男生女的6種民間說法
家居風水影響生男生女?
雖然現在社會上都在倡導男女平等,但希望生男孩依然是老人們不變得心愿,為了盡孝心,為了傳宗接代,生男孩就成了婚后家庭生活的一大重任,那么 怎樣才能順利生個男孩呢,現在就為您揭開生男生女家居風水的奧秘。從風水角度看,影響生男生女的在乎一屋是否[四正]。一間屋呈現四方形的同時,最重要先 看東方,因東方代表長男,即家中最大的兒子。如果缺乏東方角,或東方角凹陷,或擺放錯誤物件,將導致這戶家庭不能生男。而目前這一看法也尚未得到科學證 實。
生男生女與吃酸吃堿有關系?
國外有一本書《嬰兒性別選擇》介紹說,在堿性環境中含Y染色體的精子比較活躍,易優先受精而生男;反之,在酸性環境下含X染色體的精子易優先受 精而生女。有人便突發奇想:既然改變酸堿度可以改變胎兒性別,那么,通過飲食不就可以輕松實現生男生女的愿望了嗎?事實并非如此。
首先,有人僅憑味道來確定食物是酸性還是堿性,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認識。實際上,食物是酸性還是堿性不能靠吃起來味道酸不酸來判斷。科學的劃分 方法是:凡經消化吸收代謝后以產生鉀、鈉、鈣、鎂等陽離子為主的屬于堿性食物,而產生磷、氯、硫等陰離子為主的食物屬于酸性食物。例如有些味道頗酸的水 果,如檸檬、柑橘、楊桃等,進入人體后經代謝會變成水和二氧化碳,后者經肺呼出體外,剩下的陽離子便占據優勢,故仍屬堿性食物。而吃起來并無酸味的肉、 魚、蛋類、米和面,經人體代謝后產生的陰離子較多,故屬于酸性食物。
其次,我們所吃的食物并不改變人體的酸堿度。在正常情況下,人們體內的酸堿度是相當恒定的,因為體內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緩沖物質,像碳酸鹽、磷酸 鹽和蛋白質等,它們可以防止體內酸堿度發生急劇變化,使身體不受外來因素的影響。同時機體還能通過肺、腎等臟器進行調節,以保持人體生理需要的pH值。需 要強調的是,人體出現酸堿不平衡的狀態,通常是患病所致。例如在快速減肥或罹患糖尿病時,人體內產生的酸性物質明顯增多,甚至出現酸中毒,出現疲乏、頭 暈、呼吸急促,甚至惡心、嘔吐等。
嚴重的嘔吐性疾病會丟失過多的胃酸,或因攝入某些藥物導致血液中pH值升高,導致堿中毒,出現手足抽搐、麻木和頭暈等。體內的酸堿平衡失調到一定程度時,人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
由上可見,試圖通過飲食來改變體內的酸堿度是不可能的,利用調節飲食的酸堿度來人為地決定生男生女的想法更是不切實際的。所以,人們不要對通過改變飲食控制生男生女抱有幻想,否則只能是水中撈月,徒勞無益。
丈夫在身邊,更易生男孩?
對于生男生女的問題,一直說法頗多。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有丈夫在身邊陪伴的孕婦更容易生男孩。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醫學專家卡倫·諾伯格博士 通過對86436位孕婦的研究發現,如果在孩子出生前,父母一直生活在一起,那么母親生男孩的幾率比獨居母親高14%。諾伯格博士的研究表明,嬰兒的性別 與父母的意愿無關,也不受父母的年齡﹑受教育程度﹑收入及種族等因素的影響,且與生育年份無關。但是,這個研究結果初步證明了一個長期存在的觀點:生活方 式會影響后代的性別。
早在1874年,查爾斯·達爾文就已經發現非婚生嬰兒中男性比例較低;近代,肯尼亞的研究也表明,在一夫多妻制婚姻中,妻子生男孩的比例較低。 不但如此,近30年來,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等發達國家都出現了難以解釋的男嬰比例驟降現象,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時期也是單身母親出現的高峰期。科學界對這 些現象一直迷惑不解,現在諾伯格博士的研究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些科學的解釋。同時,諾伯格博士的這一研究也證實了“性別配給理論”。
該理論認為,在通常情況下,自然界所有生物體的后代都是雌雄各半;但是,如果某一性別特別適合某種生態環境,那么生物就更容易生育這個性別的后 代。這個假設已經在某些鳥類身上得到證明,比如大葦鶯﹑東方大葦鶯和黃頭鶇等。現在諾伯格博士的研究表明:由于父親的存在格外有利于男嬰的生長,因此,有 伴侶陪在身邊的孕婦更容易生男孩,而單身母親則更容易生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