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育兒”的老朋友一定知道,從去年10月開始,每周三的欄目分享,我們都在分享一個相同主題的內(nèi)容,那就是“三維平衡”理論和九大指標。
9個指標是分屬于三維平衡各個維度之下的:
體能維度:平衡 力量 速度
智能維度:注意力 記憶力 思維能力
心理維度:安全感 意志力 目標感
這9個關鍵詞,基本涵蓋了孩子早期發(fā)展中的所有關鍵點。近期,我會對這個主題的系列文章做一個目錄整理,以方便朋友們查閱。
而從本周六開始,我們將從游戲和親子陪伴的角度,分享一些親子游戲指導內(nèi)容,以期促進孩子們9大指標的更好發(fā)展。
所有游戲,均由積木寶貝國際早教機構學術研發(fā)中心提供,與相應年齡段的早教課程密不可分。
今天的分享,主要針對1.5-2歲的寶寶,推薦一些簡單易行的家庭親子游戲。這些游戲源自于該年齡段寶寶的運動階梯課程,早教課程與家庭連接,在家也能科學鍛煉寶寶的體能。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親子互動游戲中,需抓住關鍵技巧,才能更好地引導、鼓勵甚至激勵寶寶,這樣,寶寶才能在玩中有所成長,才能更強壯、更聰明、更快樂。
0-3歲寶寶,以鍛煉平衡素質(zhì)為主
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平衡能力是身體素質(zhì)的一種,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全身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人的任何運動,尤其是大運動,幾乎都是在維持身體平衡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
所以,平衡能力是我們的孩子體能發(fā)展最開始要面臨的課題,它不僅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習得生存之初必須學會的那些大動作,也會影響到孩子接下來的協(xié)調(diào)、視覺追蹤、認知、注意力等能力的發(fā)展。
孩子早期平衡能力發(fā)展的時間段主要在0-2歲,關鍵期在0-1歲。孩子的“翻”、“坐”、“滾”、“爬”、“走”等這些大動作的發(fā)展,都牽涉到平衡能力。而寶寶的平衡能力都是在運動中發(fā)展起來的。
針對2歲以內(nèi)寶寶平衡能力的訓練,父母應主要以12個基礎動作(如走步、推物、跑步、拉物、投擲、翻滾、攀爬、跳躍、懸掛、持穩(wěn)、踢物、滑行等)的鍛煉為主。
對2-2.5歲的寶寶,父母可將空間方位的概念融入到訓練中來。
2.5-3歲的寶寶可適當增加難度,將障礙到游戲中來。
下面我們就針對不同的寶寶舉例,父母陪伴孩子時不妨拿出來跟孩子玩一玩。
1.5-2歲寶寶:小貓鉆洞游戲
游戲準備:薄被子1床。
游戲目標:
鍛煉寶寶身體雙側的協(xié)調(diào)能力,發(fā)展寶寶手膝協(xié)調(diào)爬的動作以及探索精神,同時促進寶寶的空間認知感和安全感。
步驟:
(1)將1床薄被子卷成一個大大的桶狀,爸爸和媽媽分別坐在被子的兩頭,手捏住被子的兩角,將被子變成“洞”狀。
(2)讓寶寶坐在媽媽的這一邊,爸爸在另一邊呼喚寶寶,或者用玩具引導寶寶像小貓一樣鉆進“洞”里去。
(3)當寶寶成功鉆過來之后,爸爸媽媽可以用鼓掌的方式對寶寶進行鼓勵,或者把寶寶抱起來親親。
Tips:
在寶寶鉆進鉆出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邊念兒歌邊為寶寶加油:“一只小花貓,鉆進被里頭,爬呀爬,爬呀爬,爬出小洞口。”
爸爸媽媽也可以在寶寶鉆洞的過程中,在被子上這里拍拍,那里敲敲,讓被子接觸到寶寶,使寶寶爬得更有勁兒。
父母提示:
1.5-2歲階段的游戲旨在鍛煉寶寶上下肢的力量以及控制身體平衡的能力,讓寶寶走得越來越平穩(wěn),甚至還能進行一下跑跳的活動。
2-2.5歲寶寶:追蹤星光
游戲準備:手電筒1個
游戲目標:
鍛煉寶寶的快速反應能力和腳眼協(xié)調(diào)能力。
步驟:
(1)在光線較暗的屋子中,爸爸用手電筒隨意著地上任何一點,媽媽拉著寶寶一起去追踩光點。
(2)當寶寶踩到光點后,爸爸停頓一下,然后再yoga手電筒照射別處。
(3)媽媽鼓勵寶寶繼續(xù)追蹤光點。
Tips:
當寶寶熟悉游戲后,爸爸媽媽可加快照射的速度或拉長照射的距離,增加難度。
父母提示:
2-2.5歲的親子游戲可加入跑跳類活動,讓寶寶在平穩(wěn)行走的基礎上更快樂地去跑、去跳。
2.5-3歲寶寶:跟著媽媽走
游戲準備:繩子1根。
游戲目標:
培養(yǎng)寶寶的模仿能力和注意力,練習沿線走、跑等動作。
步驟:
(1)在地上把繩子擺放好,準備踩著繩子走,媽媽走在前面,雙手平舉,寶寶跟在媽媽后面,模仿媽媽的動作。
(2)鼓勵寶寶一個人走繩子,媽媽在繩子的另一端稍微抬起繩子晃動,加大寶寶踩繩子的難度。
(3)媽媽和寶寶交換角色,寶寶來晃動繩子,媽媽來走。
Tips:
過程中媽媽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動作,如假裝掉下去,或者各種小動物走繩子的樣子,增加趣味性。
父母提示:
2.5-3歲的家庭體能游戲可適當加入一些規(guī)則在里面,增加游戲的難度,在鍛煉寶貝體能的同時增加他的目標感。
(游戲內(nèi)容選自《積木寶貝親子體能游戲(1.5~3歲)》一書)
———————————————
靜觀育兒微信公眾號“jingguanyuer”原創(chuàng)文章,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打開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jingguanyuer”,獲取更多育兒資源。
“靜觀育兒”是由羅靜博士——中科院心理所博士,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委員,積木寶貝首席教育官——主創(chuàng)的科學早教微信公眾號,與愛奇藝同名脫口秀節(jié)目互為補充。創(chuàng)辦至今,不僅堅持發(fā)送大量原創(chuàng)文章,還有免費的后臺答疑。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在當下的早教市場良莠不齊的情況下,為有育兒困惑的廣大父母們傳播更多公益的、也更加科學成體系的早期教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