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古稱“月信”或“信水”,之所以取這么個名字,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每月都有規律,并按時來,很講信用。月經是女性發育成熟后所特有的一種生理現象。現代人給月經取了幾個雅號,如“例假”“大姨媽”“好事”“好朋友”等。月經的正常情況是:初潮年齡為15±2 歲,周期為28±2 天,持續時間為5±2 天,經色正紅無塊,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月經不來潮,絕經期年齡在49±2 歲。
1.月經不調
月經周期及量、色、質發生異常改變者稱為月經不調,可分為月經先期、月經后期和月經先后不定期三種。
①月經先期:月經周期提前7 天以上,甚至10 余日一行,又稱“經期超前”“經行先期”“經水不及期”“經早”等。
月經提前,經色深紅、質稠、量多者。提示血熱。屬邪熱迫血妄行。
月經提前,經色淡紅、質稀、量多者。提示氣虛。屬氣虛不能攝血。
②月經后期:月經周期延后7 天以上,甚至3~5 個月一行,又稱“經行后期”“月經延后”“月經落后”“經遲”等。月經后期,經色淡紅、質稀、量少者。提示血虛。屬血少經血不能按時滿溢。
月經后期,經色紫黯、有塊、量少者。提示寒凝。屬感寒經血凝滯,不能按時而下。
③月經前后不定期:即月經前后不定,差錯在7 天以上,連續3 周期,又稱為“經水先后不定期”“月經愆期”“經亂”等。
月經愆期,經色紫紅、有塊、量少、兼見乳房脹痛者。提示肝氣郁結。屬情志郁結、肝失調達、氣機逆亂。
月經愆期,經色淡紅、質稀、量多。提示脾腎虛損。屬脾腎虛衰、沖任失調,脾虛失攝。
月經愆期,經不定期,經色淡紅、質稀、量少,時多時少。提示腎虛血虧。屬血氣虧虛,沖任失調,腎不納血。
④月經過多:月經量較正常明顯增多,一般在100 毫升以上,又稱為“經水過多”。
經行量多,顏色淡紅,質清稀,神疲肢倦,氣短懶言,小腹空墜,面色白,舌質淡,舌苔薄。提示氣虛。屬沖任不固,經血失約。
經行量多,色鮮紅或深紅,質黏稠,或有小血塊,伴有口渴心煩,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質紅,舌苔黃。提示血熱。屬熱擾沖任(血海),迫血妄行。
經行量多,色紫黯,有血塊,伴有經行腹痛,或平素小腹脹痛,舌質紫黯或有瘀點。提示血瘀。屬瘀阻胞脈,血不歸經。
⑤月經過少:月經周期正常,經量明顯減少,或經行時間不足2 天,甚或點滴即凈,一般在20毫升以下,又稱為“經水澀少”“經水少”“經量過少”等。
經量素少或漸少,色黯淡,質稀,伴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足跟痛,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質淡。提示腎虛。屬腎氣虧虛,精血不足,沖任血海虧虛。
經來血量漸少,或點滴即凈,色淡,質稀,伴有小腹空墜,頭暈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黃,舌淡紅。提示血虛。屬營血衰少,血海不盈。
經行澀少,色紫黯,有血塊,伴有小腹脹痛,血塊排出后脹痛減輕,舌紫黯,或有瘀斑或瘀點。提示血瘀。屬瘀血內停,沖任阻滯。
經行量少,色淡紅,質黏膩如痰,伴有形體肥胖,胸悶嘔惡,或帶多黏膩,舌質淡,苔白膩。提示痰濕。屬痰濕內停,阻滯經絡,氣血不暢,血海不盈,中陽不振。
⑥經期延長: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行時間超過7 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凈,又稱“月水不斷”“經事延長”等。經血過期不凈,量多,色淡,質稀,伴有倦怠乏力,氣短懶言,小腹空墜,面色白,舌質淡,舌苔薄。提示氣虛。屬沖任不固,經血失約,中氣不足,陽氣不布。
經行時間延長,量少,色鮮紅,質稠,伴有咽干口燥,或潮熱顴紅,或手足心熱,舌質紅。提示虛熱。屬陰虛內熱,熱擾沖任,沖任不固,經血失約。
經行時間延長,量或多或少,經色紫黯,有塊,伴有經行小腹疼痛,拒按,舌質紫黯或有瘀點。提示血瘀。屬血瘀沖任,瘀血不去,新血難安。
⑦經間期出血:女性處于排卵期,欲行云雨時,出現周期性、規律性少量陰道出血,出血時間持續2~3 天,又稱“的候出血”。
排卵期前后,或已行房或未行房,陰道少量出血,色鮮紅,質稍稠,伴有頭暈耳鳴,腰酸背痛,夜寐不寧,五心煩熱,小便黃赤,大便艱澀,舌體偏小,舌質紅。提示腎陰虛。屬腎陰虛損,沖任不固。
排卵期前后,或已行房或未行房,陰道出血稍多,色深紅,質黏膩,無血塊,伴有平素帶下量多,色黃,小腹時痛,神疲乏力,骨節酸楚,胸悶煩躁,口苦咽干,腹脹納呆,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提示濕熱。屬濕熱蘊蒸胞脈,陽氣內動,擾動沖任血海,血海固藏失調。
排卵期前后,或已行房或未行房,陰道出血量多少不一,色紫黑或有血塊,少腹一側或雙側脹痛或刺痛,伴有情志抑郁,胸悶煩躁,舌質紫或有紫斑。提示血瘀。屬瘀血阻于胞脈,陽氣內動,脈絡損傷,血不循經,血海失固。
⑧功血:女性全身及內外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出現因調節生殖的神經內分泌機制失常而引起子宮異常出血,又稱為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月經周期紊亂,經期長短不一,出血量或多或少,甚至大量出血,如崩漏之狀。或先有數周或數月停經,然后發生不規則出血,血不能自止。或一開始即出現不規則出血。提示無排卵型功血。
月經周期提前,月經頻發,或經量過多,或排卵期出血。或月經周期周期正常,但卵泡期延長,黃體期縮短,致不孕或流產。提示黃體功能不足。
月經間隔時間正常,但經期延長達9~10 日,且經量多。提示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
2.經行腹痛
凡在經期前后,或行經期間發生陣發性下腹部疼痛、甚至劇痛難忍,并伴隨月經呈周期性發作者,稱為痛經。
經前小腹脹痛、行經后痛減者。提示實證。病機為氣滯血瘀,“不通則痛”。
經后小腹隱痛、兼腰部酸痛者。提示虛證。病機為氣血不足或腎虛,胞絡失養。
行經小腹冷痛、待熱痛減者。提示寒證。病機為寒凝經脈,胞絡收引、拘急。
3.經閉
女子發育成熟后,月經應來不來,或曾來而中斷,閉止在三個月以上者,稱為經閉。在問診時要與妊娠期、哺乳期、絕經期及暗經相鑒別。
閉經多由血瘀、肝氣郁結、虛勞等病引起,須四診合參,才能鑒別。
4.崩漏
月經忽然大下不止,謂之“經崩”,長期淋漓不斷稱為“經漏”。“漏者崩之漸,崩者漏之甚”,所以歷代醫家都將崩漏并提。崩漏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火熱、虛寒、勞傷、氣陷、瘀血、虛弱等。
①火熱:血色紫黑,臭如爛肉,腰臍下痛,兩脅急縮,心煩悶,心下急,不眠,欲崩,先發寒熱,平時臨行經,亦發寒熱。提示脾胃傷損,下陷于腎與相火相合,濕熱下迫。經水不時下,亦暴下不止。提示心氣不足,心火大熾,旺于血脈之中。
所下皆紫黑色,崩下不止,脈象虛洪者。提示肝經有熱,風熱迫血妄行。
②虛寒:其癥臍下如冰,求厚衣被以御寒,白帶白滑之物雖多,間如屋漏水,其脈兩尺弦緊而洪,按之無力者。提示心氣不足,勞役內傷。
所下黑物多,赤物少,合成屋漏水之狀,或經候過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雜,可赤白相兼,臍腹冷痛,經久未止,令人黃瘦口干,飲食減少,四肢無力,虛煩驚悸。提示脾經氣血虛而發躁。
③勞傷:崩漏伴氣短氣逆,自汗不止,身熱悶亂,惡見飲食,肢倦便泄,漏下不止,其色鮮明者。提示脾胃虛弱。崩漏并健忘怔忡,驚悸不寐,且心脾傷痛,怠惰少食。提示思慮傷脾,不能攝血,致令妄行。
④氣陷:經漏不止,鮮血,頂筋急,腦痛,脊骨強痛,不思飲食,露下惡血,脈不調,暴崩不止,多下水漿之物。提示飲食不節,勞傷形體。
崩漏伴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困倦乏力,氣短上氣,其脈緩而弦急,按之洪大。提示素有心氣不足,因飲食勞倦,致令心火乘脾。
⑤瘀血:血大至,純下瘀血成腐,勢不可止,甚則頭目昏暈,四肢厥冷腹痛,或血崩不止,昏迷不省,或瘀積血崩,所下皆成五色,或瘀積久而血崩,臍腹痛。瘀血阻絡、沖任不調。
⑥虛弱:崩中不止,結作血片,如雞肝色,碎爛或崩血無度,虛損羸瘦,久不受孕,骨熱形羸,帶下漏血不止,腰重里急,淋瀝不斷。提示氣血虛弱,風寒外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