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糖尿病就意味著,糖友將時刻為控制血糖而戰斗。因為平穩控制血糖,才能延緩或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及發展,提高生活質量!
多數糖友都很關心:自己的血糖是否已經控制好了?目前的治療方案是否是最適合自己的,除此之外,還有沒有更好的?
部分血糖高的糖友,一直使用胰島素,血糖控制理想后,常常咨詢醫生是否可以停用胰島素。醫生通常會這樣回答:“血糖挺好的,治療方案就別改了,不然血糖又不穩定了”,或者說“停藥也行,但停之前最好先檢查一下胰島功能,再決定是否能停”。
對于新確診、病程較短的糖友來說,胰島β細胞已有損傷,高血糖的有效控制,對胰島殘余β細胞功能是一種保護和恢復。因此,多數新確診的2型糖友,早期使用胰島素是為了迅速降糖,保護胰島β細胞。
對此,醫學界已經達成共識,建議對這類確診時血糖較高的糖友,應盡早短期使用胰島素,一般推薦使用2周-3個月。
從治療過程來看,這類糖友的治療可分為兩個階段:
有效降糖
使血糖從高水平降至或接近正常水平,是這個階段降糖的首要目的。
因此,確定的治療方案也許并不是最適合糖友的個體情況,但卻能迅速而有效地降低血糖。
精細降糖
當血糖降至或接近正常水平后,這個階段的降糖要求則是安全有效地使血糖達標。
此時,治療方案是否個體化、發生低血糖的風險是否最小、能否保護殘余的胰島β細胞功能,就顯得尤為重要。
了解了有效降糖和精細降糖,友友是不是有所啟發呢?在我們的“糖友圈”社區(點擊平臺底部菜單“糖友圈”,即可進入),就有類似的糖友:
李先生在血糖剛降下來的時候,感覺各方面都不錯。但現在經常在午飯前或下午四五點左右感到乏力,稍微吃點水果就會緩解。其實,李先生在血糖控制(有效降糖階段)后,早就應該調整治療方案(精細降糖階段)了。
正確的做法是逐漸減少胰島素劑量直至停用胰島素,就可以避免因未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而出現低血糖頻發的現象。但這個胰島素減量,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還有些偏胖的糖友,血糖正常了,但飯量卻越來越大,血糖數據顯示,餐后2小時血糖正常,但3小時血糖偏低,有時為3點多。什么原因呢?
正常人進餐后胰島素迅速分泌,約在0.5~1小時達到高峰,之后逐漸恢復正常。但像一些肥胖或超重的糖友,在糖尿病早期階段,受損的胰島β細胞雖然能分泌胰島素,但分泌呈“延遲現象”,進餐后的胰島素分泌高峰常常延遲到2小時左右,甚至更晚才出現,這樣就很容易在下次餐前出現低血糖。
甚至有的新糖友,是因為餐前低血糖為首發癥狀而確診的。胰島素釋放試驗檢查后,證實胰島素的分泌確實存在“延遲現象”。如果這時用藥不當,反而會使胰島素的水平更高,下次餐前更容易發生低血糖。
其實這類糖友服藥前血糖水平稍微有一點點高,即剛開始就處于精細降糖階段,治療的關鍵是要解決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敏感性差)的問題,這就要求最初的治療方案就要做到個體化。而只有選對了治療方案,才能保證安全有效地降糖。
從有效降糖到精細降糖,這也是個體化治療方案的確定和穩定過程。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盡量減少血糖的波動,就要求治療必須做到個體化,包括飲食和運動的個體化,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和運動方式。
需注意的是,血糖水平的不同、降糖藥物起效的快慢、是否合并嚴重的并發癥、是否伴有其他疾病??這些都會影響到個體化治療方案的確定及穩定性。所以,建議糖友在復診的時候,一定要將自己的情況仔細地告訴主管醫生,便于醫生綜合判斷是否需要調整方案。
糖尿病,讓我們更加用心地生活!
糖友圈社區交流火熱,醫生、營養師及時為您服務!
文章來源:公眾號【糖尿病家庭調養】微信號:jiankangbaizhen(想獲得更多控糖知識,可聯系作者微信tanggu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