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最煩惱的就是血糖升高,最擔心的就是并發癥發生,但是許多人不知道血糖為何升高,哪些因素會影響血糖升高,今天給大家講一下,只要知道了影響血糖升高的因素,我們就會找到破解的方法,隨之血糖就在我們的掌控之中。
首先還是要強調一下高血糖的危險,明白了大家也就重要起來了:
每當糖友只關注自己的血糖有沒有降下來的時候,我總要跟他反復交流,你這個時候不僅僅要關注血糖的高低,還要密切關注血糖的波動,預防并發癥。事實上,血糖波動大與高血糖都是導致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針對高血糖與低血糖,誰的危害大的問題,我想很對人都知道,高血糖是慢性的,不會立刻死亡;而低血糖,如果意外發生,可是要死人的。糖尿病患者對于高血糖的危害,大家眾所周知,也非常重視。
防高血糖,更要避免低血糖!
但是對于低血糖的嚴重性往往重視不夠。輕度的低血糖,會讓你出現饑餓感、頭昏眼花、心慌手顫、面色蒼白、出冷汗、沒力氣說話等癥狀。
大家要記住葡萄糖是腦組織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時時刻刻必須給大腦提供能量,滿足大腦細胞的需要。
嚴重低血糖會引起大腦功能障礙,而導致意抽搐、驚厥、休克、昏迷死亡。如果經常性慢性低血糖就會損傷腦部細胞,也就是導致智力下降,加速腦癡呆。那么低血糖的老年人還容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的意外。
臨床醫生總結出共有以下五個原因影響血糖波動:
1、糖尿病友是否進行飲食管理
有些糖友飲食控制不嚴格,如晚上應酬多、聚餐多;有些糖友瓜子、花生、油炸食品等零食吃太多;也有的糖友控制得過嚴,像“苦行僧”一樣,最終導致營養不良。以上這些都是應該避免的問題。
2、糖尿病友是否設定合理控糖目標
合理降糖是基礎治療,關鍵是“合理”二字。降糖治療要個體化,不同的人,降糖目標和方案不同。例如,年輕糖友、沒有并發癥者、新診斷的糖友在治療上應嚴格;七八十歲的老年患者,或已出現并發癥者,降糖的目標要適當放寬,否則可能出現嚴重后果。
三、糖尿病友是否重視預防低血糖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急性并發癥,幾乎每名糖友在糖尿病確診前后以及糖尿病診治過程中都有過低血糖的經歷。
低血糖的發生突然而短暫,輕重不一,多于空腹、進餐后3-4小時或下一餐前發作。一旦發生嚴重的低血糖,可能因血糖過低引起血壓下降甚至休克而死亡。
所以,血糖要控制好,但不要過低,一次嚴重的低血糖甚至會抵消多年的控糖效果。
四、糖尿病友是否控制好體重
在長期肥胖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達到普通人群的4倍多,嚴重的肥胖癥者糖尿病的幾率是體重正常者的7倍。
因此,控制體重就成了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肥胖者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數目減少、敏感度降低。長期肥胖,胰島β細胞就會因過度負荷而使功能受損,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糖耐量減低,從而發展為臨床糖尿病。
旅行的意義就在于,它允許我錯誤地理解生活,在這種生活里,我們都是毋需承擔的過客,是心情輕松的旁觀者,是滿心期待的異鄉人。by 陶立夏
如果能盡早減輕體重,胰島素抵抗就可以得到明顯改善,血漿胰島素水平也會下降,能避免患糖尿病。
五、糖尿病友睡眠是否正常
一個人血糖、血壓飆升,可能是睡眠不好所致,但這一點常常被忽視。
睡眠對于血糖的影響也是應當重視的問題。睡眠困難的人夜間交感神經處于異常興奮狀態,一方面使患者感到疲乏煩躁,進一步加重交感興奮;另一方面過度交感興奮會使血糖迅速升高。
如何保持好睡眠,可以返回平臺發送關鍵詞:失眠
六、糖尿病友是否配合餐后運動
運動可以消耗熱量直接降低血糖,保持運動習慣還會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強骨骼肌儲藏糖原的能力。就像飲食控制一樣,也是一種基本治療,與藥物治療同樣重要。
運動治療幾乎沒有任何經濟支出,卻能產生難以想象的治療效果,所以說運動是性價比最高的糖尿病治療方式。
有些患者在確診為糖尿病后,常會產生悲觀絕望心理。通過運動,不僅能夠良好地控制血糖,而且能夠調節患者的心理狀態。
超過80%的2型糖尿病與肥胖及缺少運動有關,對于糖尿病高危人群,運動對于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如果每天進行規律的體育運動,糖尿病發病的危險性可降低15%~60%。
七、糖尿病友就否重視監測血糖
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標準定義是在不進食任何含熱量的飲食8至10小時的血糖,由此可見測空腹血糖除了不能吃飯、菜、零食、含糖飲料等能夠轉化為熱量的飲食,對于白開水、茶水等并不禁忌,也不會影響檢測結果。特別是對于老年人,還要提倡早晨起床后喝一杯白開水,有利于血粘度降低,防止如心梗腦梗這樣的意外事件。
八、合理用藥,不要談藥色變,降糖藥物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手段
人體服用降糖藥物后在藥物作用下會導致血糖逐步降低,空腹測量血糖的時候如果服用降糖藥物的話,那么可能會導致未及時進食而低血糖和由于藥物作用血糖降低,這樣就不是一種基礎狀態了,因此測量空腹血糖是不能服用降糖藥物(包括胰島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