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我們現代社會最常見的一種代謝風濕性疾病。在我的門診時間里,幾乎每天都能夠接診好幾位痛風患者,或者是高尿酸血癥的患者。
其實,痛風和高尿酸血癥是同一種疾病,只是不同的病期而已。常規是,高尿酸血癥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十年前后就可能引起痛風發作。當然,也有一些高尿酸血癥的患者,長期沒有發生痛風。
當高尿酸血癥出現以后,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就是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痛風性腎病等等。
其中預后最差的是痛風性腎病,不及時、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導致腎衰竭,尿毒癥。但是病人感覺最痛苦的卻是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隨時都可以發病。往往冬春季節發作頻繁,多在夜間急性起病。激烈運動、進食高嘌呤食物,如海鮮,啤酒、關節局部損傷、過度疲勞、寒冷刺激、某些降尿酸的藥物等,均可誘發痛風急性發作。
上述因素,使血液過飽和狀態的尿酸形成結晶,沉積在關節腔滑液中及骨質。這些尿酸結晶體被體內白細胞視為進入體內的異物,而被吞噬并釋放炎性因子,導致局部疼痛,紅腫,發熱等痛風急性發作。
通過上述討論,我們知道運動也是引起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的誘因之一。但是,為什么醫生還鼓勵高尿酸血癥的病人運動呢?
這就要了解尿酸的代謝問題了。我們體內尿酸的來源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組織細胞代謝產生的嘌呤,約占80%;以及我們吃下去并吸收后的嘌呤食物,約占20%。這些嘌呤會在我們的肝臟中氧化為為尿酸。
常規情況下,我們體內的尿酸需要排出一部分到體外。以維持人體內相對穩定的尿酸濃度。這些排出去的尿酸,有2/3是經過腎臟,隨尿液排出。另外1/3則通過糞便和汗液排出。但隨著汗液從皮膚排出的尿酸很少。
適當的加強運動,主要的目的是,增加機體代謝、消耗體內多余的脂肪、減輕體重、增加血液循環、增加胃腸道蠕動、增加飲水量、增加汗液等等。這些對于增加尿酸的排泄,降底血尿酸都有一定的好處。如此持之以恒,血尿酸就會逐漸下降。
所以,我們對高尿酸血癥的病人,一般是要求除了控制飲食,藥物治療,還有就是適當增加運動。
但運動的時期有嚴格的要求。在早期高尿酸血癥的病人,以及對間歇期的高尿酸血癥的病人,增加運動量時,我們要求是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不可以做劇烈運動,避免關節勞損。如有不適,隨時停止,必要時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