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孫利天|多元哲學與生活世界的互變——基于文明的視角
userphoto

2023.06.24 河南

關注

生活世界             阿多諾

多元哲學與生活世界的互變——基于文明的視角

孫利天 | 文

  多元哲學               

  文明

摘   要:哲學是文明的活的靈魂。從文明的觀點看,某種形態的文明是特定哲學的本體和前提,而某種哲學觀點的思維方式是特定文明形態的理論自覺和貫通文明全體的靈魂。如果把基于文明多樣性的多元觀點的哲學思維方式看作人類最精致、最珍貴的文明成果,那么多元觀點的哲學就都具有永恒的價值和意義。以多元觀點的哲學思維方式作為多樣文明的理論自覺,可以使我們在多樣文明及其不同生活世界的交流、交往中把握哲學對話的界限和意義。因此,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為現實的生活世界基礎,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觀點、文明觀點的思維方式作為主要的內在性平面,在真誠的哲學對話中,用新的概念范疇、新的思維方式切入生活世界,就會產生新的文明觀念和新的文明行為方式,從而帶來世界的改變。

關鍵詞:文明的觀點;哲學思維方式;內在性平面;多元哲學;生活世界;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也是系統化、理論化的歷史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對世界、歷史和人生的總的看法和整體觀點,任何哲學都是基于某個核心觀點展開理解和解釋的地平線,并通過一個展開的概念框架,形成某種哲學思維方式和世界觀。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學術界提出實踐觀點思維方式是馬克思哲學變革的實質的論斷,在與西方哲學史上的自然觀點、存在觀點、意識觀點和人本學觀點等的比較中,論證了馬克思哲學思維方式的革命性和先進性。現代西方哲學之后還出現了語言觀點的思維方式、邏輯觀點的思維方式、生存論觀點的思維方式等。更為重要的是,青年馬克思把哲學看作文明的活的靈魂。我們也許可以說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也是文明觀點的思維方式。從文明的觀點看,某種形態的文明是特定哲學的本體和前提,而某種哲學觀點的思維方式是特定文明形態的理論自覺和貫通文明全體的靈魂。而如果把基于文明多樣性的多元觀點的哲學思維方式看作人類最精致、最珍貴的文明成果,那么多元觀點的哲學就都具有永恒的價值和意義。文明觀點的哲學思維方式為哲學自身帶來更加開放、寬容的哲學觀。在羅蒂所說的后哲學文化和哈貝馬斯等說的后形而上學思想的時代,哲學已經沒有規范和引領文明發展的精神特權,但哲學作為對世界和歷史作根本的總體性思考的獨特思維方式和文化形式,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文明價值。在經濟全球化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日益推進和顯露的同時,也難以避免地會出現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的情緒反彈。具有不同文明特質的多元哲學以平和、理性的精神展開真誠的對話,是促進文明交流和文明互鑒的時代福音,必將為現實的生活世界帶來積極的影響和改變。

一、哲學思維方式的文明前提和生活世界之根

從認識和掌握世界的方式說,馬克思曾明確區分了理論思維的掌握方式和藝術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實踐精神的掌握方式。(1)德勒茲和迦塔利在《什么是哲學?》中,也把科學、哲學和藝術看作拋入混沌的不同的內在性平面,它們為人們帶來不同的思想秩序。(2)從對以往哲學理論的區分、歸類和劃界說,也早已有各種不同的劃定標準和成說。比如,我們熟悉的唯物和唯心、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經驗論和唯理論等。康德的先驗論和黑格爾的思辨邏輯,可以看作哲學思維區別于經驗科學認識的自覺。我們討論的多元觀點哲學思維方式,不是區別于科學、藝術、宗教的一般哲學思維方式,也不是區別于哲學理論的某些具體觀點和方法,而是從哲學自身的認識和發展,概括出哲學思維方式的內在區分。借用德勒茲和迦塔利的說法,不同觀點的哲學思維方式是更加具體地拋入生活世界的內在性平面,它給人們帶來理解和解釋生活世界的不同視角和思想秩序,帶來新的概念框架,甚至新的感性的區分和發現。因此,實踐觀點思維方式的直接意義,是切入了兩千多年的西方哲學史的紛然雜陳的理論形態,給出了一種清晰的思想切面和思想秩序。

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是“人類迄今所達到的最高的科學思維方式”,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的秘密、變革的實質”。(3)從實踐觀點思維方式理解馬克思哲學變革的實質,既有馬克思經典文本的依據,如《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第一條,也有推進和深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重要意義。但是,實踐觀點思維方式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解可能并未完全超出西方近代哲學的認識論或知識論主題和視域。從人與自然、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中闡明實踐觀點超越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意義,確實可以標識出馬克思哲學思維方式的革命性變革,但還未切近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這個馬克思哲學的宗旨和主題。用馬克思的說法,“舊唯物主義的立腳點是'市民’社會;新唯物主義的立腳點則是人類社會或社會化的人類”。(4)實踐作為具體的人的現實活動,已經處于現實的人類社會關系之中,“現實的人”已經是社會化了的人類。因此,只有把實踐觀點推進到人類解放和人類文明發展的觀點,才能更加貼近馬克思哲學的根本關懷。馬克思很早就提出哲學是文明的活的靈魂的論斷。此時的馬克思可能還未完全擺脫黑格爾哲學的影響,他說的“哲學已成為世界的哲學,而世界也成為哲學的世界”,(5)仍具有黑格爾哲學讓理性之光照亮世界的絕對理性主義精神。但馬克思已明確指出,作為時代精神精華的哲學,“是自己的時代、自己的人民的產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貴和看不見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學思想里。那種曾用工人的雙手建筑起鐵路的精神,現在在哲學家的頭腦中樹立哲學體系”。(6)這既是對文明靈魂和軀體關系的解釋,也明顯地透露出唯物史觀的思想萌芽。人民群眾的物質生產活動不僅是哲學的文明基礎和前提,而且也具有形塑哲學的精神性力量。到1845年前后,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已經成熟并作出了系統的理論闡釋,隨之科學社會主義思想也日漸完備,共產主義作為人類未來文明新形態的美好藍圖也逐漸清晰。至此,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哲學探索,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是一種文明觀點的思維方式。

從文明的觀點看,哲學不是哲學家頭腦中孤寂的自由遐想,甚至也不僅僅是真理的追求。哲學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歸屬于自己的時代和某種特定的文明形態,是對自己所屬時代和文明的理論反思。因此,哲學必定依賴于某些文明的前提和基礎。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把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作為最根本的社會存在,看作包括哲學在內的社會意識的基礎。物質文明的發展水平從根本上決定了精神文明包括哲學思想的高度。具體到某一國家和民族特定時代的哲學雖不完全以經濟發展水平論高低,但其內含的文明精髓仍受到生產方式的制約和規定。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和物質文明的發展如何具體地制約和形塑哲學思想?人民最珍貴的精髓如何集中在哲學思想里?這需要思想史家、文化人類學家等專門的具體研究。從哲學家的宏大視角看,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現象學的生活世界理論等只能給出原則性的回答。

思考哲學和文明形態的辯證關系,還可以借助現象學生活世界的概念和理論。伽達默爾說:“胡塞爾的后期著作中出現了'生活世界’這個神秘的詞,這個詞被人們所接受并由此把一種已經不為人所知或遺忘了的真理帶進了語言。'生活世界’這個詞使人想起存在于所有科學認識之前的前提。”(7)胡塞爾晚年把生活世界的還原作為現象學還原的道路,他力求從先于科學和哲學的生活世界的意向性構造中找到認識和價值的原初奠基,其目的仍是要建立嚴格的科學的哲學。但人們接受“生活世界”這個詞之后,卻賦予了它十分多樣復雜的意義,由此推動了20世紀西方哲學的轉折。從我們討論的文明觀點的哲學思維方式說,生活世界作為未經科學和哲學認識和反思的直接給予性的世界,可看作文明的基底樣式或者說自在的文明形態。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和《精神哲學》中把直接的、純樸的倫理世界作為精神發展的一個環節,倫理世界未經道德自覺而有法則和秩序,其渾樸天然而接近我們所理解的生活世界。從文明的觀點看,一方面,生活世界作為人的意向性構造或人的倫理生活世界,已經是文明的世界;另一方面,生活世界未經科學認識和哲學反思,是直接給予的自在世界。最重要的是,先于科學和哲學的生活世界內在具有穩定強大的信念和信仰結構,從根本上規定了哲學反思和哲學想象的界限。生活世界的原初構造形成了某種文明形態的存在直覺、真理直覺、邏輯直覺、語法直覺、美感直覺、道德直覺、正義直覺等,任何哲學理論都必須面對這些看不見的精髓,并把它作為羅爾斯所說的“反思的平衡”的經驗參照,從而使自己的哲學理論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質。在不同文明形態中共同具有的最普遍的直覺可能是樸素實在論的直覺。當人類從原始思維中解脫出來,即把生產和生活的對象作為守恒的客體考察其因果聯系,這是文明的起點。列寧說,“任何沒有進過瘋人院或向唯心主義哲學家領教過的正常人的'素樸實在論’,都承認物、環境、世界是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意識、我們的自我和任何人而存在著。”“正是這個經驗使我們深信,物、世界、環境是不依賴于我們而存在的。”(8)因此,可以說樸素實在論的直覺是唯物主義哲學的前提。樸素實在論的直覺經驗也與符合論的真理觀密切相關,認識與外部實在相符合而成為真理,這種根深蒂固的真理直覺至今仍是各種真理理論必須面對的生活世界的經驗。美國著名分析哲學家普特南否定了主客二分的符合論的真理觀,但他說,“在我對合理性概念的說明中,我將為這個實在論的直覺保留一席之地”。(9)語法直覺、審美直覺和道德直覺等離生產生活的物質性實在更遠些,因而也更具有民族的、文化的、時代的差異性和多樣性。比如,使社會共同生活得以可能的道德意識和道德直覺是普遍的,而不同時代、不同文明的具體的道德感、正義感則是復雜多樣的。羅爾斯在論證他的正義原則時提出“反思的平衡”,以現代西方社會人們共享的正義感或正義直覺作為正義原則的經驗參照,為他的正義原則提供了現實的生活世界基礎。但很明顯,他的兩個正義原則并不符合非西方社會人們的正義直覺。總之,作為特定文明理論自覺的哲學,盡管形式上高度抽象或高度思辨,但都有深深的生活世界之根。而真正能夠把握這個自在的生活世界之根的自覺方式只能是馬克思的唯物史觀。

本節注釋:

[1] 參見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5頁。

[2] 參見德勒茲、迦塔利:《什么是哲學?》,張祖建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7年,第247頁。

[3] 高 清 海:《高 清 海 哲 學 文 存》 第 1 卷,長 春:吉 林 人 民 出 版 社,1997年,第 124、 135頁。

[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40頁。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21頁。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0頁。

[7] 伽達默爾:《贊美理論———伽達默爾選集》,夏鎮平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88年,第68頁。

[8] 《列寧全集》第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64、65頁。

[9]普特南:《理性、真理與歷史》,童世駿、李光程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第2頁。

二、文明的活的靈魂及其局限

從文明的觀點理解哲學及其在文明發展中的作用,我們會獲得一種更加多元的、開放的、寬容的哲學觀。把哲學看作對多樣文明的反思和自覺,看作文明中最精致、最珍貴的思想創造。如恩格斯所說,思維著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也可以說哲學家們創造了最美麗的哲學文化和哲學文明。哲學史上留下的經典文本,顯示出人類的理論思維能力可能達到的極致,它也像我國文學史上的唐詩、宋詞一樣,具有永恒的文化價值。來自多樣文明、多樣生活世界的哲學觀點和哲學思維方式,不僅僅是消極地總結和反思自己所屬的文明形態,也不僅僅是局限于生活世界的直覺規定,而是以能動的思想力量創造出超越文明形態的概念框架,并以此作為內在的思想平面切入生活世界,從而產生新的觀念,乃至新的感性,能動地改變文明形態和生活世界。多元觀點的哲學思維方式,以不同于經驗常識和科學認識的差異化、陌生化的概念體系,切入人們熟悉的生活世界,在一個內在性的思想平面上作出新的區分和規定,使人們看到或理解到一個新的世界。按照我們的看法,康德的先驗哲學、黑格爾的思辨哲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等,都是具有類似科學發現的哲學發現,他們分別發現了使認識得以可能的先驗的認識機能,區別于經驗認識的概念認識,規定和影響意識的無意識,以及決定社會意識的社會存在。后二者是法國哲學家利科所說的“懷疑的解釋學”,(10)它們破除了意識自明性的近代哲學的根基。總之,每一種哲學觀點的思維方式都作為拋入或切入生活世界的思想平面,顯現出新的思想秩序和理解的地平線,都具有認識和文明的價值。因此,兩千多年哲學的發展就不僅僅是思想無窮角逐的戰場,也是地球上多種最美花朵的綻放,是思想王國的百花園。馬克思深信思想的力量,批判的武器雖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說服人也就是變革人的觀念,而觀念的變革就能帶來行為乃至制度的變革,哲學以理論的形式“改變世界”。

從文明的觀點看待哲學在文明發展中的作用,馬克思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哲學“是文明的活的靈魂”的修辭化的表達,最鮮明地說出了哲學對文明整體的彌漫和統領作用。如果用機械的、邏輯的類比,可以說哲學是一種文明的元程序,它規定了具體文明形式的運作和算法。“精華”“靈魂”“元程序”這些比喻的說法,可以更具體地規定為一種文化的說話方式、思維方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特有的形式和習性。哲學作為某種文明的理論自覺,作為一種哲學觀點的思維方式,從根本上規定了一種文明的價值態度和認識方式。這首先是因為,哲學是對世界、對歷史、對某種文明形態的整體性的觀點和看法。我們所說到的存在觀點、意識觀點、實踐觀點等思維方式,都是系統、完整的世界觀、歷史觀和文明觀。以實踐觀點思維方式為例,人與世界否定性統一的實踐或人的感性物質活動的實踐,是理解和說明世界的原則;以物質生產活動為基本樣式的實踐是歷史發展的前提和動力;物質生產實踐是一切更高級文明形態的基礎,也可以說,物質生產實踐創造了現象學所說的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哲學作為整體性的觀點才能滲透和統領文明的一切領域。其次,哲學的本性是追根究底的反思。它既受到來自生活世界的直覺的制約和規定,也自覺地鞏固、強化或變革生活世界的直覺。源自生活世界的真理直覺、道德直覺等是一種文明最鞏固、最強大的習性或傳統信念體系,人們日用而不知,但它卻是一種文明的“軸心”。自覺的哲學反思直指人心,把某種文明隱秘的前提性的信念體系揭示出來,作出理性的分析和論證。多數情況下,哲學可能通過自覺的反思和論證從而鞏固和強化了文明的核心思想,以自覺的理論形式和哲學經典文本顯明和傳承自己所屬的文化和文明形態。比如,一直到近現代黑格爾和胡塞爾等哲學家仍不斷重新解讀和弘揚歐洲文明實質的希臘理性精神。孔子和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則很早即把中華文明精神規定為一種道德理性的德性精神。文明的發展也是一個自然演化的過程,羅蒂所說的某種“偶然的機緣”,也可能使某種文明面對巨大的挑戰甚至滅頂之災。此時的哲學反思,可能會出現對自己所屬文明的前提性批判,用魯迅先生的說法是:“從來如此,便對嗎?”哲學反思開始推動自己所屬文明的巨變。

以上所說的哲學對文明的作用,已是一種特定文明的哲學觀和文明觀,是西方近代以來主流哲學的看法,用羅蒂的說法這是一種“哲學文化”的觀點。而在“后哲學文化”或“后形而上學思想”的今天,一切都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20世紀以來的現代西方哲學大都以拒斥形而上學、取消哲學為宗旨,激烈地批判西方傳統哲學的絕對理性主義、基礎主義、本質主義和學科帝國主義,批判同一性哲學的形而上學的恐怖,批判宏大敘事、解放敘事的虛驕,等等。“后哲學”“后形而上學”“后現代”等拆解、解構的方法和哲學終結、歷史終結、理論終結等虛無主義的觀點成為主流。這也可看作西方文明的千年未有之巨變。從較為表面的層次看,隨著現代教育的普及,必然有大眾文化的興起,文化的民主和平等意識日益覺醒,人們很難接受哲學高高在上的文化特權,很難相信少數哲學家以類似神的目光所看到和宣講的哲學真理,哲學在文明中的帝國主義霸權難免轟然崩塌。如果我們把“后哲學”“后形而上學”和“后現代”等“后話語”聯系起來,可以明白這場劇變的實質是西方現代文明的變革,是資本主義文明的深刻危機。近代以來的西方哲學雖然也有對西方現代文明的猶豫、懷疑和不同程度的反思批判,但其主導精神與西方現代性是和諧共振的。近代哲學的主導觀點是意識觀點的思維方式,它的人性論是意識原理,它的主題是認識論或知識論,其目標是為經驗科學提供終極的確定性基礎。哲學文化的實質是科學文化,羅蒂說對科學和邏輯的崇拜,是走向后哲學文化需要消解的“冰塊”。而科學文化主導的文明形態,也是資本主義文明形態。意識觀點的思維方式對人的原子主義、理性主義和利己主義的理解,支持了經濟學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假定,支持了市場經濟和民主法治的制度安排。意識觀點的思維方式是資本主義文明的主導思維方式,馬克思所說的“個人現在受抽象統治”,(11)既是說個人受到資本這個抽象的物質力量統治,受抽象觀念的統治,也可以引申為受抽象的哲學思維方式統治。

由此看來,哲學文化和形而上學的衰落是新的思想解放。后哲學文化、后形而上學思想、后現代主義思潮對傳統哲學和現代性的反思和批判意味著西方文明新的探索和走向。但在我們看來,西方哲學所說的哲學的終結只是意識觀點思維方式的終結。按照海德格爾和德里達等人的看法,這是柏拉圖主義哲學的終結,海德格爾認為,是現代科學技術完成了柏拉圖主義哲學從而使其終結。其實,不僅意識觀點的思維方式有其局限,從意識的觀點看世界,世界只是被意識到的意識界,意識無法走出自身的內在困境,是海德格爾所說的哲學丑聞;從語言的觀點看世界,語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從邏輯的觀點看世界,邏輯充滿著世界,世界的界限也是邏輯的界限;然而,這還完全沒有觸及人生問題。(12)每種哲學觀點的思維方式作為切入生活世界的內在性平面,都有其局限和界限。通過概念的創造,它為我們帶來新的世界和新的發現,但也遮蔽了某些生活中重要的東西。即便是我們熟悉了古今中外所有哲學觀點的思維方式,我們仍不能看到生活世界的全體。因為用思想掌握世界的方式代替不了宗教精神的、藝術精神的和實踐精神的掌握方式。哲學思維方式的局限也是哲學作為文明的活的靈魂的局限,但這都不是哲學終結的理由。后現代主義哲學的缺陷不單單是只有摧毀、拆解和消解的否定性和破壞性,因而需要建設性的后現代主義的修正,而是在對與現代西方文明密切相關的特定哲學思維方式的批判中,否定了所有哲學思維方式的文明的意義和內涵。我們認為,在后現代的語境中,哲學思維方式作為人類的概念認識或恩格斯所說的理論思維掌握世界的方式,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意義,具有從整體上和根本上反思文明的獨特價值,并將在未來人類文明的發展中持續地發揮著精神的引領作用。

本節注釋:

[10] 參見利科:《從文本到行動》,夏小燕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140頁。

[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第59頁。

[12]參見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賀紹甲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85、104頁。

三、哲學對話與文明互鑒

把哲學看作多樣文明的理論自覺和理論反思,哲學理論和哲學思維方式必然是多元的。西方哲學的自我中心主義使其只能按照自己的標準確定其他文明有無哲學。海德格爾和德里達等在對西方哲學傳統的批判中,已經十分寬容地承認東方和中國有“思想”。其實,哲學和思想的不同稱謂無關宏旨,關鍵是哲學和思想在今天的文明價值,是何種哲學和思想能夠引領人類文明走向更好的未來。在經濟全球化和各領域國際交往日益普遍的今天,世界各民族和各種不同文明形態的歷史命運日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歷史已成為世界的歷史,哲學也成為世界的哲學。自覺或不自覺地反思自己所屬文明的哲學理論,都已自覺地超越地域文明的界限,不同程度地具有世界文明或人類文明的視野和思想內涵,這為多元的哲學思維方式相互間的交流、對話和互鑒提供了現實的思想平臺。因此,多樣文明與多元哲學不僅在其內部相互規定、辯證發展,而且勢必不同程度地走出自己的文明視野和哲學思維方式,從而具有世界文明和世界哲學的意義。與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的文明交流和互鑒不同,哲學思想不是某種特定的商品和服務,如漢堡、咖啡和名牌手表、服裝等可以通過市場交易而獲得的東西,也不是某些稀缺的資源和技術,需要討價還價的談判和對等的交換才能獲取的生產資料,這二者都能帶來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這些物質文明領域的趨同和世界化。哲學的交流和對話也不是一般的文化交流,某些特定的文化產品如電影、音樂、文學作品等可以作為單一的文化單元在不同文明中得到理解和鑒賞。哲學對話是不同文明形態的“整全性學說”,即基本信念體系或者說就是不同世界觀理論體系的對話,它既觸及不同文明的基本價值態度從而觸及人們的根本激動,又必須以平和的心態和理性的精神耐心地傾聽和言說。這是漫長的、也可能是無休止的思想過程。

我們曾經提出,哲學對話不能以接受為目標。(13)這與商業、經濟、軍事、政治談判等不同,這些基于利益沖突或利益關系的對話,既可能在妥協、讓步和共同認可的利益平衡中達成一致和接受,也可能因利益無法協調而最終無果。更重要的是,談判雙方都面臨特定情勢中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約束,無休止的談判除非是一種策略的選擇,否則無以為繼。而哲學對話,是哲學存在的基本方式,中外哲學在產生之日起即在對話、論辯和交流中發展。隨著哲學思想傳播的擴展,至近代以來,古老的東方思想與西方哲學相遇,哲學對話已是世界哲學的對話。所以,哲學對話基本可以不考慮時間成本的約束。中外哲學作為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歷史觀和人生觀,大都經歷了哲學家艱辛的理論探索和反復辯難的思想校驗,大都有較充分的理論自信。雖然各種哲學理論和思維方式都受到自己文明的先驗定向,但都有真理或真誠的信念,所以,哲學對話往往有較之其他對話更接近解釋學和交往理論所要求的對話條件,即理解的真誠。哲學對話是真理的對話,至少是對話參與者自認為的真理間的對話。通常所說真理越辯越明,這似乎可以使哲學對話獲得一致的真理認識,對話者仍有希望接受某種一元的真理、一致的真理。但我們強調,哲學作為不同文明形態的理論自覺必是多元的,即使在同一文明中的哲學理論也會因為其不同觀點的思維方式而呈現多元的區分。不同觀點的哲學思維方式在切入生活世界中所達到的世界理解,各有其真理性和局限性。這些不同的內在性平面可以交織、互鑒,卻不能還原為某個唯一的思想平面。在一種后形而上學的哲學觀中,哲學在文明中的價值和意義,正在于它的多元和多樣。如果人類文明只有某種唯一的思維方式,那就是哲學的終結乃至文明的終結。在我們看來,哲學對話不能以接受為目標,而只能是在不同觀點的思維方式之間,相互注釋,相互解釋,從而相互借鑒,不斷拓展自己哲學觀點思維方式的理解的地平線和思想空間。

由于中外哲學都是用思想掌握世界的方式,都不同程度具有超越經驗的玄思形式,從而也必然在某些概念、命題和原理上交織匯聚,存在相互注釋和理解會通的可能。從我們自己的閱讀經驗說,有許多印象深刻的中西哲學互釋的理性快樂。在讀大學本科時,鄒化政講授黑格爾哲學,他強調黑格爾的絕對理念只能理解為邏輯上先于自然,如果用事實上或時間上先于自然的觀點理解黑格爾,就會把黑格爾還原為原始的萬物有靈的唯心主義,而不是近代的思辨的唯心主義。我們當時很難理解邏輯在先與時間在先的區分。后來知道,馮友蘭用邏輯先在解釋朱熹的理在氣先,也知道他的觀點受到張東蓀等人的反對。筆者學習中國哲學史時,讀到朱熹晚年的一些說法,如說“以意說之”的在先、“推之”在先、“說之”在先等,雖不能完全解決邏輯在先的困惑,但大致明白,說、意、推涉及的是思想和邏輯的關系,而不是事物的存在關系。邏輯在先是思想和邏輯的次序,而時間在先說的是經驗中事物的先后次序。用朱熹理解黑格爾也許不是牽強附會,因為二者的本體與現象同時存在而本體又是現象的根據的思想是一致的。筆者在學習辯證法理論的時候,特別重視黑格爾對知性思維的批判,因為這是思辨思維或辯證思維得以確立的前提。因此,筆者也格外關注列寧在《哲學筆記》中的相關思想,傳統邏輯和知性思維強調概念的同一性和確定性,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確定的、封閉的、相互隔絕的,同一思維過程概念必須保持同一含義。這對于思維和認識的科學性、精確性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其局限在于它只適合認識經驗的真理,而不能把握世界整體和本體的哲學真理,它是黑格爾所說的有限的認識,而不是無限的認識。令人驚詫的是,兩千多年前中國的莊子竟然有十分相似的看法。莊子對“大言炎炎,小言詹詹”一概表示輕蔑,主張“不言”“無明”。因為莊子已經知道用語言無法掌握大化流行的自然整體。他講到“有封”“有常”“有物”“有是非”的區分,就破壞了自然或道的統一。而他所說的語言的“有封”“有常”,說的就是詞語或概念的確定性、僵死性和隔絕性,我們可以說莊子已經意識到語言的知性思維的局限,因而他主張一種無言體驗的辯證法。(14)黑格爾和列寧則主張讓概念運動起來,用發展的概念體系把握世界整體的哲學認識的辯證法。這種古典思想與現代哲學的關聯有很深的意味。用西方哲學解釋中國古典思想當然要注意不能把中國思想作西方哲學的剪裁,不能把中國傳統哲學納入西方哲學的思維方式之中,同中有異,異中有同。但在保持中國傳統哲學思維方式的內在性平面的前提下,引入西方哲學的某些觀點和視角,確實可以啟發我們對傳統思想作出新的理解。近年偶讀公孫龍的《指物論》,其核心論點是“物莫非指,而指非指”。查看幾種哲學史著作的解釋,都覺得沒有說清楚。原因可能在于人們熟悉公孫龍“白馬非馬”的論辯,大都把“指”理解成類似“馬”的一般概念,而把“物”理解成類似“白馬”的特殊概念,從而指非指,就是一般的指不是物的特殊指。筆者的一個直覺是可以從索緒爾的語言學所作的“能指”與“所指”的區分,來理解“指非指”。作為物的指是所指,而指稱物的指是能指,能指不是所指。后來發現章炳麟已作上述解釋。(15)這種能指和所指的區分,也許并不是最優的理解,但從所指或對象語言中一般和個別的關系,推進到能指和所指更為高階的語言關系,公孫龍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現代意義。

在中西哲學的互相注釋和對話中,難免出現過度詮釋的弊端,理解和解釋的有效性需要生活世界的經驗參照。我們把不同觀點的哲學思維方式看作對多樣文明的理論自覺,看作切入生活世界的不同的內在性平面,就可以在多樣文明及其不同生活世界的交流、交往中把握哲學對話的界限和意義。世界范圍的哲學交流和對話,已經是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標志,是馬克思所說的世界歷史時代才能出現的世界哲學和世界文化現象,這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表現。某種哲學觀點的思維方式能夠參與當代世界哲學的對話,意味著它不僅曾具有作為文明精髓的價值和意義,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對當代人類文明發展仍具有直接的啟示和引導意義。海德格爾曾希望“一些古老傳統將在俄國和中國醒來,幫助人能夠對技術世界有一種自由的關系”。(16)中國傳統哲學天人合一、民胞物與的存在顯示方式,文質彬彬的自然化的文明理念,對當代的技術文明和生態文明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具有明顯的教化意義。現代西方哲學經過一百多年的形而上學批判,仍不能否定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因為馬克思主義是最系統、最成熟也可說是經典的資本主義文明批判理論,馬克思主義在資本主義批判中所發現的新世界即共產主義的人類文明形態至今仍是不能超越的崇高理想,馬克思主義在我們的時代仍占據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建設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為現實的生活世界基礎,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觀點、文明觀點思維方式作為主要的內在性平面,在真誠的中西馬哲學對話中,不斷豐富和拓展哲學的理論視野和思想空間,用新的概念范疇、新的思維方式切入生活世界,就會產生新的文明觀念和新的文明行為方式,從而帶來世界的改變。

本節注釋:

[1] 參見孫利天:《信仰的對話:辯證法的當代任務和形態》,《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第6期。

[2]參見孫利天:《簡析莊子對自由的邏輯論證》,《松遼學刊》1988年第1期。

[3]參見章太炎:《章太炎全集·齊物論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92頁。

[4]孫周興編:《海德格爾選集》上卷,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6年,第1312頁。

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2023年第5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學術中國·馬克思主義」從文明或文化的觀點看:多元哲學與生活世界的互變
賀來| 通過改變“世界觀”來改變“世界” ——高清海先生哲學探索的重大旨趣
認識從來不是第一級問題-我們為什么要認真對待新實用主義和后馬克思主義(二)
問答| 如果有外星文明,最近的會在哪里,是在太陽系內還是在銀河系內?
形而上學之思:思者無疆界,哲學需要真誠,思想需要體系
影響世界歷史100名著排行榜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治市| 涟水县| 长海县| 静海县| 鹰潭市| 扎鲁特旗| 武邑县| 兴宁市| 阳江市| 元江| 凤阳县| 虹口区| 大邑县| 晋江市| 拜城县| 巨野县| 缙云县| 姚安县| 遂宁市| 湖口县| 裕民县| 肥西县| 南宁市| 阿坝| 岳西县| 常宁市| 海原县| 平陆县| 百色市| 天峨县| 商水县| 社会| 望都县| 泽库县| 霍邱县| 蕉岭县| 会同县| 浪卡子县| 唐海县| 崇明县| 启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