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一旦上網,往往就會無數倍的放大。
如果這件事,是牽扯到熊孩子,無素質家長,和外國孩子時,就更加引人側目。這幾個因素發生在同一件事上面,更加激起我們的好奇心。
到底怎么回事,小男孩會打四名外國女孩,怎么孩子爸爸說“你去報警好了”拒絕道歉呢?
浙江,有網友發布了一條視頻,在這段視頻里,可以看到幾個女孩在玩蹦床,突然被一個小男孩無緣無故的襲擊。
男孩打了這四個外國女孩后,女孩媽媽找男孩家長溝通,男孩家長看過視頻后拒絕道歉,并且說孩子間的打鬧很正常,不服可以報警。
這件事很快上了熱搜,很多網友對男孩和家長的做法非常不滿,認為孩子的家庭教育沒做好,爸爸的做法更是令人氣憤。
庭爸和大家一樣,看到這樣的報道,也非常生氣,一個男孩暴打四個女孩,先不說是否國外的,這樣的情況下的確需要向對方道歉,但結果卻是這樣。
但無數的事例告訴我們,凡是反常的,就要慎重評判。這件事發生后,有幾點非常可疑:
1、自始至終,基本所有的報道都只有被打女孩一方的說法。
2、為什么小男孩會暴走?視頻掐頭去尾,更缺乏第三方的證明。
3、一個7歲的小男孩,就懂得吼出“死老外,不要在我們中國的地盤上!滾出去”這樣的話語,小孩子間打架,會這么有價值觀嗎?
果然,小男孩的媽媽終于發聲,這也提供給了我們男孩一方的聲音,更加有利于我們對事情的正確判斷。
為什么事隔幾天后才發聲,媽媽說,因為孩子打人這事,遭到了孩子同班學生家長的排擠,更有人電話辱罵,迫不得已才要發聲。
從男孩母親所述情況來看,關于男孩打人的事情,有了另一個角度的解讀:
1、打人是不對的,他們也愿意向對方道歉,而男孩爸爸是在女孩母親刺激下說出“小孩打鬧正常,你那樣不放過我們,報警好了”的話,到底女孩母親提了什么要求呢?
2、孩子打人,讓男孩道歉是應該的,但女孩母親大罵男孩爸爸,要爸爸道歉,最終激怒男孩爸爸,說出不理智的話來。
3、小男孩的真正說法是“不要和老外玩”,大家覺得這是一個7歲男孩說的話,還是上面的“滾出中國”是男孩說的話?
4、事情的起因,是這4個10歲左右的女孩罵小男孩,甚至先拿球砸向小男孩,從監控里能看到,小男孩是被她們趕到了角落,在那停留一會后再返回來,此時開始打那4個女孩。
5、小男孩常在這里玩,并不會無緣無故就打人,男孩母親說“從小調皮,但也不會亂打人,除非別人打他”。換言之,這是小男孩的自我防衛。從監控里也能看出,7歲小男孩的個頭是比那4個女孩矮小一些的。
6、事后調取監控,也有很多小朋友愿意做證,證明小男孩并不是平白無故的打四個小女孩。
至此,當事雙方的不同表述開始呈現了出來,我們也有機會從更多的信息中,做出更接近事情真相的判斷。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樣的呢?相信當你獲取更多的信息之后,一定有自己更加準確的判斷。
當然,站在孩子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說,如果是我們碰到孩子間沖突的時候,應該如何處理呢?
千萬要注意,幾歲孩子間的磕磕碰碰,實在并非什么特別大的事,除非真的涉及到孩子的人身安全,否則家長不要“護犢心切”而介入,這會讓事情鬧大和激化,變得無法收拾。
?一個游樂場里,兩個小女孩搶玩具發生沖突,其中一個孩子推了另一個孩子,被推女孩媽媽直接上去打了孩子一巴掌。
等到對方媽媽聽到動靜過來,打人媽媽還怪對方沒素質沒有管好孩子,逼對方道歉,事后被打女孩媽媽才發現自己女兒被人打了,氣得不行。
更有甚者,孩子間沖突,一位媽媽將對方2歲孩子在地上拖行好幾米,這樣的做法,對孩子會帶來傷害。
要知道,孩子看到父母是如何處理沖突時,是會學習與模仿的。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所說:
“兒童總是張著眼睛和耳朵,觀察和模仿周邊。”
在這一副《父與子》的漫畫中,兩個男孩打架,分別回家叫來爸爸,結果爸爸們互相指責對方直至大打出手,而孩子們卻已經玩在了一起。
孩子們的沖突,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就是在學習溝通與社交的機會,通過與不同個性、愛好與心態的孩子相處,孩子們會獲得如何學習溝通與相處,這是成長的必須。
那么,你會如何面對孩子間的沖突呢?歡迎留言討論。#中國小男孩打四個外國女孩#
我是庭爸,8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后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松,讓教育更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