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愛闖禍”的孩子,內心卻是善良的。
這個叫申壁函的小男孩,在同學和老師們的眼里,是個調皮搗蛋“愛闖禍”的孩子。
但他卻因為一件事,成為了全校師生們矚目的焦點。
?那一天,上完補習班,申壁函和媽媽從補習班回家,路過一個小區時,活潑好動的他發現了一個掛在小區圍欄上的綠色布袋,不知道是誰掛在那里的,等孩子費很大勁把這個布袋取下來一看,才發現里面滿滿都是錢。
媽媽帶著兒子,在原地等了近一個小時,都沒等到失主。看到這樣的巨款,媽媽特意叫來了爸爸和舅舅做保鏢,最終,還是決定拔打了報警電話。
最終經多方努力,找到了失主,這筆巨款得以全數返還失主。
這里還有一個小插曲,失主先是否認丟了錢,后又說只拿了2萬“零花錢”,最后干脆說“不差錢”了。
好在最終聯絡上失主家人,確認的確是其丟的錢,這筆巨款也就完璧歸趙。
孩子的父母都是工薪階層,每個月每人收入3000多元,但申壁函的爸爸媽媽卻都對孩子的教育很上心。
媽媽說,我們家雖不是大富大貴,但卻告訴孩子,不是咱家的東西不能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他們是這么教育孩子的,也是這么做的。
這26萬元的處理,媽媽是非常驕傲的,給孩子上了一堂生動的品德課,失主想給孩子2000元表示感謝,都被父母婉言謝絕。哪怕最后孩子獲得天天正能量的一萬獎金,父母們都商量后決定讓孩子自己支配。
有大是大非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有品德的孩子啊!
不過,另一件事,也是孩子做了好事,卻反而被冤枉,還要賠錢,這是怎么回事呢?
河南鄭州,一位老人騎電動車逆行時自己摔倒在地,二位路過的孩子將老人扶起,還好心送老人去醫院檢查,結果老人一口咬定是兩個孩子嚇到自己才摔倒,要兩個孩子賠償。
家長們趕來后,起初相信真的是孩子們闖了禍,于是賠付了5000元。等到回家一詢問,孩子們堅決表示沒撞到老人,家長們找到媒體報道后,老人才勉強退回4000元,剩下1000死活不肯退回。
理由是,如果不是他們讓自己摔倒的,為什么兩個孩子要送自己去醫院?為什么還要墊付醫藥費?
哪怕交警查看監控,出具了責任認定書,老人還是拒不退還孩子的錢,捂著臉拒絕看交通認事故認定書。
最終1000元在事件曝光后,迫于壓力,老人女兒才將這1000元退回。
果然是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有什么樣的兒女,在這樣的家庭熏陶下,老人女兒的反應也與父母一致,甚至曾揚言要拿回這1000,可以到法院去起訴。
想想看,要不是有監控,要不是有一段距離無法說清,孩子好心扶了老人,卻被冤枉成撞人的孩子,內心會是什么感受?
這樣的人家,如果發現沒有證據證明孩子無辜,會不會大鬧?找到學校去,找到孩子家里,想到這里,真的替孩子捏了把汗。
真的讓人害怕,別做了好事,卻得到這樣的結果。那孩子們會得到什么樣的教訓呢?
難道,就像多年前的達州3個孩子一樣,獲得個5000元的“委屈獎”?
他們在樓下玩,扶起了不遠處一位摔倒的婆婆,卻被老人一口咬定是孩子們撞倒了她。
最終這位婆婆和兒子因敲詐勒索而被處罰,但因年滿70周歲所以免于執行。
如此委屈,“做了好事還得不到好報”,最終兩年后有好心人給孩子們發了委屈獎。
雖然說3位孩子的家長都表示還要繼續做好事,但孩子們的委屈了兩年,留下什么樣的心理影響呢?
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說,我們的現實世界,并非童話世界。也許壞人不多,但一旦碰到了,往往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陰影甚至是傷害。
有一期《奇葩說》,家長們在爭論是否要告訴孩子,童話都是騙人的。
一位媽媽說,不要相信童話,否則我們可能會在現實中失望。
一位爸爸認為,我們就應該在孩子的幼小心靈里,種下美好與希望。
那么,你會告訴孩子,身邊那些并非童話世界的現實與社會情況嗎?
我們要注意的是,讓孩子意識到環境之中存在的危險,并不意味著要打碎孩子的童話與想象。
正如我們成人也是一樣,現實再艱難,也愿意有一個詩與遠方的夢想,那是支撐我們生存下去的動力。
告訴孩子們現實有危險,但也同樣接納孩子們喜愛童話中的美好,那是一個理想的國度與世界,我們完全沒必要簡單粗暴直接打碎。
要知道,美好永遠值得追求,當然那一定是在安全的情況下。
為了保護好孩子,我們要告訴孩子:
1、面對陌生人,一定要有警惕之心!不隨便答應陌生人的要求。
2、面對突發情況,第一時間尋求父母的幫助,或者尋求附近信得過的人員的幫助,我們需要告訴孩子,哪些人是值得依賴的。
3、不要隨意與不熟悉的人單獨外出,外出一定要告知父母并獲得同意。
4、小女生要有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信外人。
5、可以帶孩子看新聞等報道,并告訴孩子要學習保護自己。
?6、一旦碰到危險,要學會呼救,并且尋求可信賴的熟人、同學、老師幫助。
7、有人遇到危險需要救援時,請不要貿然施救,而應該跑去尋找有能力救援的人。
8、撿到錢、碰到突如其來的好事,不要貪心,第一時間告知家長協助處理。
9、發現老人摔倒,可以協助呼救,但不要隨便靠近施救,如真的需要,至少需要有同學或者旁人在場。
其它的還有好多,我們要教育孩子,要把自身的安危放在第一位,保護好自己就是最好的行動。
所以,最后我想說的是:
支持孩子有愛心和熱心的言行,那是美好的表現。
同時,也要教會孩子分辨危險與現實,學會規避有可能帶來的危險。
如果是您,您會支持孩子見義勇為,扶起老人嗎?
我是庭爸,9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后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松,讓教育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