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高端白酒領域里,有“老三強”和“新六強”之說。“老三強”就是眾所周知的“茅臺、五糧液、劍南春”,“新六強”則是指“茅臺、五糧液、劍南春、舍得、國窖1573、水井坊”。對于很多人而言,高端白酒好像只是一個概念問題,事實并非如此。在經過對高端白酒的探索后,從中發現一個驚人秘聞——隱藏在高端白酒背后的“糧食密碼”。
“糧食密碼”,在大眾看來又是學者們搞出來的東西,糧食是再普通不過的作物了,能有什么特別之處,還什么“密碼”,搞的多神秘似的。然而,道理看似如此,但實際上糧食遠非人們想象的那么簡單,特別是對于高端白酒而言。好了,閑話少說步入正題,接下來就揭秘高端白酒秘聞和“糧食密碼”。
(一)釀酒原料密碼。茅臺和國窖1573都是單糧型白酒,也就是都采用高粱為釀酒原料;五糧液從名字就能看出是五種糧食釀造,其采用紅高梁、糯米、大米、小麥和玉米為原料;劍南春、水井坊采用糯米、大米、小麥、高粱、玉米等五種糧食為原料;舍得酒采用高粱、小麥、大麥、大米、糯米、玉米六種糧食。
通過類比可以發現,不論是單糧型的茅臺和國窖,還是獨特的六糧型舍得酒,其糧食組成中必不可少的都是高粱。這能否說高粱是奠定高端白酒品質的一個關鍵點呢?
我國釀酒主要用糧是:稻米、高粱、玉米、小麥等。白酒界有“高粱香、大麥沖、玉米甜、大米凈、糯米綿”的說法,概括了幾種原料與酒質的關系。我國名優酒中多是大曲酒,茅臺、瀘州老窖等原料只用高粱,稱為單糧酒;五糧液、劍南春等濃香型白酒是利用高粱搭配適量的玉米、大米、糯米、小麥,稱為多糧酒;其他都是以高粱為主。原料的不同,造成了酒的風格不同。 另外,還有薯干、蔗糖、谷物等,淀粉多,出酒率高,但質量低。 (二)制曲密碼:
濃香型白酒:制曲原料以小麥為主。小麥含淀粉較高,粘著力強,氨基酸種類達20種,維生素含量豐富,粉碎適度,制出的曲胚不易松散失水。有些酒廠輔與豌豆、大麥。原料混蒸混燒,窖池是肥泥窖,制曲頂溫在55-60℃,制曲培養以翻為主。糖化力、發酵力較清香型大曲低,發酵時間較長,曲香味濃郁。清香型白酒:制曲原料以大麥、豌豆為主。很忌諱用小麥。清蒸工藝,地缸發酵,制曲頂溫在46-50℃,制曲培養以排列為主。糖化力、發酵力較濃香型大曲高,發酵時間較短,曲香清雅。大麥含皮殼多,透氣性好,散熱快,水分易蒸發,有上火快,退火也快的特點。由于曲胚不易保溫,制曲是一般需添加粘性較大的豌豆20-40%。豌豆含蛋白質豐富,淀粉含量較低,粘性大,以結塊,有“上火慢,退火也慢”的特點,控制不好容易燒曲,故常與大麥配合使用,一般大麥與豌豆按6:4混合。
醬香型白酒的,制曲原料基本上只有小麥。以茅臺酒大曲為代表,窖池是石壁泥底,原料清蒸,制曲著重于堆,復蓋嚴密,以保溫保潮為主。每當品溫上升到60一65℃,開始翻倉,屬于超高溫曲。郎酒大曲的翻倉溫度競高達65-70℃,如此高溫,常使曲塊有明顯的醬香味。超高溫大曲的糖化力、發酵力均低,因此,用曲量大,發酵時間長。茅臺酒的糧曲比為1:1或稍高,成品酒具有典型的醬香味。
米香型白酒,制曲原料為大米。大米淀粉含量較高,含脂肪較少,結構疏松,是制小曲的主要原料,發酵工藝特點屬半液態法。發酵周期比用大曲的少1/5以上,僅7天左右,貯存期一般也較大曲酒少,僅3~6個月。如四川邛崍米曲、廈門白曲等,都是用大米或加米糠、藥材制成。另外,有的制曲采用麩糠制曲,酒的質量較低。
通過上面的情況可以看出。主料欄標有大麥、小麥、豌豆的酒,基本上都是大曲酒。醬香酒制曲只用小麥,濃香酒制曲主要是小麥,有的摻少量大麥、豌豆,清香酒主要是大面大麥、豌豆。質量最好的酒是大曲酒。我國歷屆評出的優質白酒都是大曲酒。
麩曲酒是用麥麩做的曲,而釀制出的酒,質量與大曲酒相比,還差一個檔次。如:海拉爾中檔以上的純糧白酒,主料欄里都標有大麥、小麥、豌豆等制曲原料,它是大曲酒。而低檔的海拉爾純糧白酒,主料只標有高粱,玉米,它是麩曲酒或糖化酶酒。以酶代曲,可以提高出酒率。
另外,只用玉米、大米等做主原料的,肯定沒有用高粱、小麥做主原料的酒好。原料沒有高粱,酒不會好到哪里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