遜尼與什葉派之爭:牽動全球權力版圖
石齊平:可以,我們就簡單的回顧一下伊斯蘭它的一個歷史了,它是穆罕默德創立大家都知道,西元622年,就是西元7世紀的時候。它成立沒有多久以后,其實它的傳教的范圍已經覆蓋到整個阿拉伯世界了。你要知道伊斯蘭中文的三個字在阿拉伯文里面代表順服,順服真主阿拉的意思。但是沒有多久以后,穆罕默德就逝世了,逝世之后但是他沒有留下一個遺囑,這個遺囑就沒有交代他的合法的繼承人到底要怎么產生,他們叫哈里發。
既然沒有這么明確的規定,于是難免就出現不同的爭執,于是就出現兩個不同的意見,一個是強調它的合法繼承人必須有他的正統的家族或者血統,他們叫做圣族,這一派叫什葉派。什葉派在阿拉伯里面代表的意思就是說“統黨”,或者是比較正統的意思,就是大概這個概念,就是追隨者。另外一派就認為何必要規定那么嚴呢,有是我們信仰同樣一個信仰就可以了嘛,就叫遜尼派。遜尼派“遜尼”二個字在阿拉伯文里面就是代表大眾派的意思。于是你可以看到最后因為這樣子的話也因此影響了今天人數的多寡。你可以看到什葉派是相對比較少數的,它占到整個穆斯林世界大概是10%到15%,遜尼派就占到85%到90%。受到的文化影響也不一樣,什葉派受到比較更多的受到波斯文化的影響,這也遜尼派更多受到阿拉伯文化的影響。
簡福疆:石先生講的非常清楚了,不管人多人少,在當今這個伊斯蘭教國家的分布情況到底怎么樣?
石齊平:這個分布情況又不是很平均分布的,就是說人數雖然比較少的什葉派它卻集中在海灣國家,比方像大家注意到報紙上講的伊朗,伊朗就是什葉派的,連伊拉克它的人數都占到55%比較多。現在就出現這么一個狀況了,他的人數是集中在少數上,因此在那個地區有些國家,它明明人數是比較多,但是它偏偏不掌權,因為你知道真正掌權的什葉派只有一個伊朗。但是在有些其他的國家,什葉派其實也是占多數的,但它就沒有掌權。于是就出現什么呢,他就不服氣嘛,他說我人多為什么不能掌權呢,因此就開始出現政治上的斗爭。在歷史上我們都知道著名的兩伊戰爭,原因很多,但其中一個原因跟這個也有點關系。
陳淑琬:這就看到了這個宗教對政治的影響,石先生您認為在目前這個地區所發生的政局變化,在當地和更大范圍的全球結構來說會不會造成比較深遠的影響?
石齊平:我覺得這個問題問的很重要,首先我們看看在小范圍的當地,你可以看到在最近這一直爭吵的過程中。其實說到底也就是兩個派的赤裸裸的一個爭權。如果在一個地方,比如說什葉派贏了,他會不會對其他國家處于相對少數的什葉派造成一種鼓勵或者是一種示范的作用,這里面當然出現很多不同的變數。再一個更大的范圍,你要知道中東這個地區在全球范圍之內非常特殊敏感的地區,所以肯定它是有國際勢力介入的,它不是一個封閉的,所以這里面就牽涉到更大范圍全球范圍的政局變動了。
簡福疆:您要不要談談對于美國的影響?
石齊平:美國從來在這個地方等于是一個主角,或者是引舞者,它在這方面就產生了,因為這個地方對它來講太重要,有巨大的國家利益。簡單的說就三條,第一就是能源,第二個以色列的戰略安全的問題,第三條我們也知道美國有一個非常宏遠的企圖性很大野心很大的所謂大中東計劃。大中東計劃就是說它要控制這個所有的海灣的石油一直延伸到伊朗再延伸到阿富汗,再延伸到中亞。通過這么一條完全的控制來震懾蘇聯,當時叫蘇聯,現在俄羅斯,震懾中國,還有震懾印度。這一塊要是掌握了,美國就是坐穩定天下的嘛。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是不是能夠這樣走,我看還要看形勢的發展。
簡福疆:沒錯,我們看到美國跟西方也不愿意失去這一塊,所以這個星期我們看到像美國、歐盟還有澳大利亞、日本就在布魯塞爾召開緊急會議,來討論中東的局勢。也特別針對中東的局勢提出了一個類似二戰的馬歇爾計劃,希望可以輸入美國的價值觀,您怎么看?
新版“馬歇爾計劃”:此情可待成追憶?
石齊平:可見國際社會為這個地區的發展是非常非常關注的,你看英國首相在埃及,沒幾天就跑到埃及去訪問去了。回到剛才的馬歇爾計劃,馬歇爾計劃是二戰之后美國所提出來的一個援助西歐重建的一個計劃。其實也有一個戰略目的就是對付蘇聯,這計劃總得來講算是成功的,因為確實是有利于拉動了西歐的經濟跟西方世界整個政治上影響非常深遠的。
陳淑琬:您認為這個所謂新版的或者是中東版的馬歇爾計劃可行嗎?
石齊平:美國正在提出這個計劃,其實在西方世界里面也是見仁見智,起碼英國就保留態度,但是美國跟德國非常積極。你問我可不可行,我覺得這個我是打個疑問的。為什么呢?因為時空出現了很大變化,頭一個你可以看到二戰之后美國是世界上最強的經濟強國,因為它沒受到二戰的影響反而發了戰爭財,所以它有能力去幫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