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又稱退行性骨關節病,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尤其危害老年人健康,并給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65歲以上人群中骨關節炎的患病率可達50%以上;而在75歲以上人群中,這一數值可達到85%。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速,骨關節炎已越來越成為醫患乃至社會關注的話題。
預防
骨關節炎一級預防措施需要依靠社區貫徹落實。具體預防措施包括:
控制體重 肥胖者通過減輕體重可以有效降低骨關節炎發病的風險。
調整運動方式 避免對關節負擔過大的運動,如爬山、爬樓等。
營養支持 長期的氧化劑暴露對許多年齡相關性疾病的發生發展有促進作用,包括骨關節炎。因此在理論上,增加抗氧化劑的攝入對骨關節炎有保護作用。研究也證實了維生素C和維生素D對骨關節炎具有保護作用。
轉診治療 對于有嚴重解剖異常的患者,如“O”形腿、“X”形腿、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等患者,可轉診到上級醫院,通過截骨術等矯正畸形治療,預防骨關節炎的過早發生。、
找到適宜的鍛煉方式
目標 讓患者養成喜歡鍛煉的習慣之以恒地堅持下去。
最艱苦、最重要的一步是如何正確開始。骨關節炎患者既要避免高強度的負重鍛煉,又要有一定的活動量,所以需要制訂合適的運動計劃。緩慢而平穩的鍛煉是開始的最佳方式。
計劃 社區醫生幫助患者制訂的計劃必須容易實現。可以從改變生活方式開始,從總是靜坐變得樂于積極活動。遵循一些基本的指導原則,建立一種健康、獨立、有益的生活方式。
1、選擇一項合適、易行、全年都可以舒服進行的鍛煉活動,譬如走路、游泳、騎自行車等。
2、運動前要充分熱身,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要根據身體狀況適可而止。如果停止運動超過一個月,就意味著運動能力下降,重新運動需要從小運動量、低強度開始。
3、緩慢地開始。目標是讓患者養成一個自己喜歡的鍛煉習慣;保證充足的時間,通過步行、彎曲身體以及溫和地伸展練習,做熱身和冷卻活動。做抻拉韌帶的練習有助于避免損傷。
4、制訂合理的計劃表:
可以隔天鍛煉或每周休息3天等。
開始計劃每天30分鐘適度的鍛煉,保持不同運動方式的均衡性和趣味性,例如步行、騎自行車、游泳或者在花園散步。
如果運動30分鐘太困難或沒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把時間拆開。
運動的量不宜過大,應循序漸進。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有些肌肉疼痛,但不要停止練習,在規律練習之后疼痛就會消失。如果適應性鍛煉產生重度疼痛或者腫脹,要停止練習。
選用舒適的時間鍛煉,不要在飯后短時間內或者環境條件太潮濕的時候鍛煉。
注意選用舒適的鞋子,鞋底應有拱形支撐;當挑選鞋時,要挑選較高級材料制成的,可以“呼吸”的,如皮革制品或者帶網眼的尼龍制品。
5、持之以恒。集中精力,循序漸進達到目標。使用單一的圖表跟蹤記錄進展,或許可以列出自己每天鍛煉時間的分鐘數。如果停止,鍛煉的效果將會在兩周后減少,在2~8個月消失。每次完成鍛煉任務后祝賀和獎勵自己。
6、把大家組織起來一起進行鍛煉。具體運動方式因人、因地制宜。我們中心1年多前曾組織了一部分腰腿痛患者進行瑜伽鍛煉,每周兩次,每次1~2個小時。患者朋友參與的積極性很高。經過6周的練習,大家反映較好,腰腿痛癥狀或多或少有所緩解。
最近也有研究者報道,打太極拳治療膝骨關節炎,可以減輕疼痛癥狀,改善膝關節功能,并改善抑郁情緒等,可提高膝骨關節炎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項研究向膝骨關節炎患者傳授的太極拳是改良的楊氏太極拳,去除了需要屈膝90°以上或使膝關節過度負重的動作。當然,組織大家進行類似瑜伽、太極拳之類的專業鍛煉需要的條件比較高,如果條件不允許,組織大家進行步行鍛煉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是非題
骨關節炎患者既要避免高強度的負重鍛煉,又要有一定的活動量。下面列舉的運動,哪項對骨關節炎有益?(√)哪項有害呢?(×)
1、每天都要進行關節在各種方向上的活動鍛煉,并且要努力使關節盡量撐開,活動到最大極限。(√)
理由:這是非常重要的關節活動范圍鍛煉,日常活動是無法取代的。當然,如果有關節疼痛、腫脹,就需要在疼痛能夠忍受的范圍內輕柔運動。
2、每天有計劃地爬山、爬樓。(×)
理由:爬山、爬樓會對膝蓋前方的髕骨產生很大壓力,特別是下山或下樓梯的壓力又比向上爬的壓力高出2—3倍。因此,膝骨關節炎患者應當盡量避免爬山、爬樓運動。
3、適當進行上下蹲起。(×)
理由:想通過蹲起來鍛煉肌力和關節活動度,其實這種鍛煉與爬山、爬樓類似,也是對膝蓋,特別是對髕骨不利,會加速髕骨軟骨的磨損及損傷。
4、有時拎拎重物沒關系。(×)
理由:拎或背重物會加重關節的負荷,需要盡量避免。
5、去健身房練練各部位的肌肉。(√)
理由:強壯、有力的肌肉可保持關節穩固,使活動變得更舒適。
6、每天堅持走路、游泳或騎自行車,鍛煉身體,同時也是對自己毅力的考驗。(√)
理由:耐力鍛煉不僅有益關節,更重要的是有益心、肺,并能改善精神狀態。在各種耐力鍛煉項目中,走路、水中運動和騎自行車是最常用的。
走路是骨關節炎患者理想的鍛煉方式,沒有特殊情況應當鼓勵多走路,除非是嚴重的髖、膝、踝關節疾病、關節不穩的患者。水中鍛煉,如游泳或泡溫泉尤其對僵硬、疼痛的關節有好處。因為水的浮力可以減少關節承受的重力,溫水還能放松肌肉,減輕疼痛。騎自行車,尤其是騎單車(健身房內自行車鍛煉),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法,不會給下肢關節帶來太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