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爺是位退休干部。沒退休之前,他是大家公認的和氣老人,對老伴和兒女們從不發脾氣,對朋友鄰居也笑臉相迎。但自從退休后,他的脾氣慢慢發生了變化,經常在家中坐立不安,顯得很焦慮。兒女們和老伴一句話不對,就會招致他大發雷霆。他們都很納悶,楊大爺怎么跟變了個人似的?
老年人到了規定年齡,就要離開工作崗位——退休。雖然這是自然法則,卻有不少退休的老年朋友,由于適應不了突然改變的生活模式,出現退休綜合征。就像楊大爺一樣,坐立不安,容易急躁。
這些表現,您有嗎
退休綜合征的主要表現為:
● 坐臥不寧,行為重復,猶豫不決,不知干什么好,甚至出現強迫癥行為;
● 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經常出錯;
● 性情變化明顯,易急躁和發脾氣,對任何事情都不滿意,總是追懷往事;
● 易猜疑和產生偏見;
● 憂郁、失眠、多夢、心慌、陣發性全身燥熱等。由此還會引發其他疾病,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爭強好勝易患病
導致退休綜合征的心理誘因主要有:
失落感 社交圈的縮小,人際關系的改變,無所事事的清閑,一些愿望的落空和遺憾等,都會干擾情緒而影響心理平衡,進而產生失落感。這不僅僅是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年人才有的心態。
懷舊感 退休后閑暇時光的增多,使人易沉湎于對往事的回憶,追憶過去的美好時光,但終因似箭光陰的流逝而產生“無可奈何花落去”的遺憾。久而久之,則心情抑郁,性格孤僻。
孤寂感 退休后遠離同事和朋友,熟人老友相繼作古,或者老來失伴,兒女離家,這些都會使人感到幾許凄涼悲切,憂郁孤獨。
由此看來,那些事業心強、好勝而善爭辯、嚴謹而偏激、固執的人發病率較高;無心理準備而突然退下來的人發病率高且癥狀偏重;平時活動范圍大而愛好廣泛的人很少患病。女性較男性適應快,較少出現退休綜合征。
分階段調適 告別退休綜合征
為了預防或減少退休綜合征對身心的影響,老年朋友應做好退休后的心理調適。退休后,心理發展分為下面幾個階段。
萌動階段 退休的心理變化其實早在退休前就開始萌動。雖然知道退休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老人們對退休后面臨的環境,扮演的角色,心理活動的變化和調節等問題考慮不周,只是非正式或非系統地偶爾想到這些問題。特別是那些事業心較強的人退休前一心想的是工作,對退休后應當怎樣生活,似乎沒有準備,也不愿提前改變。
老人們對退休后的角色轉變要有提前安排。即將退休的人員要做好充分的自我心理準備,在感情上、行動上接受迫在眉睫的現實,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退休。這種角色轉變的前瞻性安排越有序,退休后的角色適應就越主動、越有利。
“蜜月階段” 這是剛剛退休后的最初一段時期。從平時緊張勞累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可以完全自由地支配時間了。此時老人們尋親訪友、旅游觀光、種花垂釣、縫紉編織、攝影繪畫,體驗到退休后的異常輕松和欣慰,做了許多過去想做但又沒有時間做的事情。這是退休后的一段感覺良好的時光,所以有人稱為“蜜月階段”。此時,退休人員應在盡情享受美好時光的同時,也為后面的生活早做長期打算。
低谷階段 度過最初的感覺良好的一段時光之后,有些退休人員發現,退休前的許多幻想在退休后并不能實現,生活節奏的改變使他們難以習慣,而幾十年的工作習慣所形成的強大的慣性又不肯輕易退出心靈舞臺,他們感到了失望、痛苦、沮喪,心情陷入低谷。一位退休教師寫道:“我認識到我不能失去朝夕相處的學生和同事,而現實又是如此嚴酷,一個沒料到的沉默世界降臨到我的生活中來了。”因此,處在這階段的退休人員應采取各種調整心理活動的方法,使自己重新樹立生活的信心。此時,最重要的就是增進人際交往。
定向階段 在這個階段,退休人員從幻想中回到現實中來了,開始調整自己的計劃和目標,小心翼翼地進行人生的第二次選擇:有的參加各種各樣的組織,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成為社會工作和社會活動的積極分子;有的繼續發揮專長,造福社會;有的在家庭中擔負起孫輩的家教之責;有的繼續學習進修;有的發展興趣愛好。他們的內心世界重又開始感到充實,情緒逐步穩定了,心理活動也趨向協調。這個階段,親朋好友固然可以當當參謀,但是最后的選擇還是應由老人自己決定。
穩定階段 所謂穩定不是沒有變化,而是退休人員已建立了一套與自己的文化經濟背景、個人性格特點相適應的退休生活模式。他們知道自己期望干什么,應該干什么,怎么干,也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他們已經能輕松自如地去應付環境,使自己的第二次選擇趨于穩定,完成了退休的心理調適,成功地適應了退休生活。因此這個階段的退休人員對生活充滿了信心。社會和家庭也應給退休老人創造良好穩定的生活環境。
退休的老年朋友,如果做好如上幾個階段的心理調適,您就告別了退休綜合征,擁有幸福的晚年。
>>鏈接
退而不休,老有所為
退休后仍然可以退而不休,老有所為,繼續對社會作貢獻。這一方面是老年資源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有助于老年人達到心理平衡,覺得自己仍有用武之地。有三種形式可以實現老有所為:(1)發揮原有專長,繼續為社會貢獻余熱。(2)根據實際需要,從事個人感興趣的社會活動或公益服務。(3)體貼子女,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 學習是老人的“腦力操”,它能使老年人滿足求知欲望,陶冶情操,擺脫孤獨和焦慮。老年人在家里看電視、聽廣播、讀書都是學習,上老年大學更是有組織的學習。近年來,隨著老年大學教學內容由康樂型向建設型轉變,老年大學正朝著幫助老年人提高文化水平,拓展視野,更新觀念,教授他們再就業所需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方向發展。這就為豐富退休生活開辟了更廣闊的前景。
對于缺乏興趣與愛好的老年人,退休后會覺得百無聊賴,日子難熬。退休后,如能在手工、書畫、音樂、戲劇等方面培養自己的興趣與愛好,不僅可以豐富生活的內容,激發生活興趣,協調、平衡神經系統功能,對大腦也是積極的休息,從而推遲與延緩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