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生長是“無肥不長樹,無光不結果”,所以,我們在修剪中有個總原則:確保每根枝條在每天內,最少要有一段時間能接觸陽光,最內膛的枝葉也要能夠制造所消耗的營養。
在長期的修剪過程中,我們總結出修剪的二八理論:讓百分之二十的葉片能直接接觸陽光,百分之八十的葉片利用散射光。柑橘類果樹,葉片表面有一層角質層,光合作用只占5%~10%,而葉片氣孔主要在葉背,光合作用主要在葉背,所以是利用散射光。在修剪上,我們要讓陽光通過光道,以散射光形式進入內膛,而不是直射光, 要有80%的葉片在內膛。
光合作用就是葉片吸收空氣中的碳(包括根系吸收的養分)、水分,通過葉綠體,在光能的作用下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呼出氧氣。所以,我們在修剪時,不但要考慮散射光進入內膛,同時也要讓內膛通風(注意是微風),微風有利于光合作用,強風反而會讓氣孔關閉。我們要修好的樹形有利于空氣流通!比如,地面40~50公分的寄生枝要剪除,樹冠分層修剪,主枝分枝角度均勻......我們要充分運用20%的強光,80%的葉片散射光,使20%的枝葉通風見空,80%的葉片利用微風,形成20%的外圍果,80%的內膛果。
柑橘修剪中應該遵從三個大忌
一忌“露骨”:很多人對開天窗的理解,都是直接把中心枝鋸掉,開一個大空出來,讓陽光直接進入內膛。正如上面所講這樣就變成了80%的枝干葉果都接觸直射光,這是非常錯誤的,它會造成4個方面的后果:
①、主干枝條皮層日熾,嚴重破壞營養運輸。
②、葉片受強光刺激,關閉氣孔,功能下降,早衰。
③、果實日熾。
④、內膛抽生直立枝,擾亂樹形。
所以,開天窗應從多方位側邊去除交叉枝、并生枝、重疊枝,有利于散射光進入內膛。
二忌“脫褲”:葉片制造的營養,它的流向與分配一般是:上部葉片產生的養分是用來再生長的,中部的葉片是用來流向果實的,下部葉片是用來養根的。所以,在修剪在我們應避免將內膛下部枝葉全部修剪光,如同脫褲子一樣。
在植物營養流向與分配中,它還有一個就近運輸和對應運輸現象,很少橫向運輸。就是對應的枝條和對應的根是相互反應的,如果施肥燒根,他首先會在相對應的枝葉上表現。所以在修剪上,不能單向大片修剪,對相應的根會造成很大的營養流失。
同時,葉片制造的養分,會隨著運輸距離增長而減少,它們最好是在制造單位“源”的邊上就有貯藏養分的“庫”,也就是果實。同樣的道理,我們要將果實均勻地掛在樹體內外上下。那么我們就要將制造養分的營養枝生長在樹體各個部位,這也是我經常講的“立體分散型修剪”。
第三、忌過度:過度修剪有以下幾種:
1、一次性修剪過重;
在修剪上,有個量的黃金值。就是一次性修剪不可以達到樹冠(地上部分)的五分之一。樹體結構分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它們的總量是相對平衡的,葉要根來吸收養分,根要葉來轉化養分。它們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如果我們一旦破壞它們任何一個方面,它們都會迅速調整回去,比如我們剪掉一些枝條,它們馬上又會長回去,但是如果我們一次性修剪的量達到或超過,它們將無法在短時間內回歸平衡,那就會對樹體造成極大的修剪傷害。
2、不斷重復施肥與剪梢,頻繁地剪枝。好多人管果樹,不了解果樹的生長習性,經常擔心果樹沒肥,過一段時間又撒點肥,過一段時間又撒肥。施肥造成梢旺長,營養向生長方面轉移,果實不膨大或大量落果。所以不斷剪梢,不斷施肥,搞得樹體內源激素紊亂,產量低下,品質下降。因此,我們在生產管理中,除了要平衡施肥、精準施肥,在修剪上也只能適當適時修剪,切忌過度修剪、重復修剪。
3、不斷人為地干擾樹體生長平衡。
在柑橘修剪上應該注重四稀四密:
1、上稀下密。如上所述,20%在上部外圍,陽光有通道,80%在中下部,那就做到了上稀下密,“遠看一團,近看透光”。
2、外稀內密。上稀下密是有利于透光,外稀內密就是有利于通風,利于葉片光合作用,呼吸同化有機養分,產量會高,品質會好!
3、南稀北密。準確地講,應是結合自己果園山勢、陽光和風向流通的方向,來光和來風的方向應有小天窗和光道,分層明顯,有利于陽光和空氣進入內膛。北密就是上面講的,要利用微風。不能是空氣直通經過果樹內膛,北風面要密一些,減慢風速,有利于葉片氣孔吸收,增加產量和提升品質。
4、主枝稀,小枝密,細枝勻。“大枝亮堂堂,小枝如排骨,細枝勻而密”。一棵樹主枝不能太多,太多了會造成陰閉,同時主干太多也會消耗過多養分(枝干是果樹上除果實外最大的“庫”)。有些果農的樹,主枝分散、叢生,內膛枯枝多而密,外圍功能葉所制造的養分“源”全部被內膛枝干消耗,結不了幾個果。在冬季整型時,一定要分1-3年定干,留3-4個主枝。主枝是不結果的,所以在主枝上,一定要均勻分布好側枝和枝組。“小枝如排骨”,有序坐落分布在主枝上,不交叉、不重疊、不徒長。這樣,就如同雜貨店里的貨架,為立體結果提供框架!小細枝密而勻,就是講:在排骨(枝組)上要有足夠、均勻的葉片、結果枝和營養枝。
上面講了,制造營養的“源”(制造養料為其他器官提供營養的部位和器官),其超過自身消耗的營養,有就近運輸的原則。因此我們在修剪和培養樹體的時候,一定要讓樹內、外立體保有葉片、結果枝和營養枝。它們制造的養分就近貯藏,才能達到產量最大化。同時,“源”制造的養分的運輸還會隨著運輸距離增加而減少,也就是說,末級梢達到一定程度時,要及時回縮。有些果農的果樹,在修剪上,去弱留強,一直保留外圍強枝,那就會造成結果部位不斷外移,離心力越來越遠,不僅結不了幾個果,還會使樹體早衰。
圍繞一年四季的修剪,我們將根據每個季度的特點來進行:
1、“冬剪長樹,夏剪結果”
冬季修剪是以整形為主,冬季剪得越重,春天發枝就越多(一定范圍內)。夏剪是以梢換梢、以果換梢、維護光道等作用,“夏剪得好,來年產量高”,又叫做 “冬剪骨架、春調葉花、夏控旺長、秋剪飽芽”。
①、冬剪骨架。冬天果樹采過果后,樹體進入半休眠狀態,對于樹形不合理的樹,此時可采用回縮、抬的方法修剪光道。對落地枝,影響工作通道的枝組、樹與樹之間交叉重疊的枝組籬剪掉。之后,注意冬季一般不細剪!留到春天現蕾后進行春剪。
②、春調花葉。柑橘類果樹從萌芽、現蕾再開花,大約要30-40天,這時有足夠的時間來安排春剪。那時,正好又能分辨花、葉的比例,如果冬天剪,不知這棵樹是修花,還是修葉。而此時,我們花芽分化已成形,不會再使花芽僅為葉芽。我們在操作上:花多的剪花枝,花少的剪營養枝,力求將花枝:營養的比例調在1:3左右。對比例適中的樹,采用輕剪、疏剪,將樹體枝組立體修均勻。同時,對強樹剪強枝,剪除直立枝、延長枝、霸王枝、陰密枝。對弱樹剪弱枝,剪除纖細枝、枯枝、花枝、下垂枝等。回縮節位,力求將樹體保持中度長勢。③、夏控旺長。這時的修剪叫生長季節修剪,它修剪的目的,是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營養生長過旺,梢與幼果將發生養分爭奪,而增大落果量。所以控制旺長,同時也是保花保果工作之一。但是這次控梢工作又不能單一靠剪。而是要注意:1、以剪控梢;2、以果壓梢;3、以梢壓梢;4、以肥控梢;5、以外源激素控梢;6、以內源激素控梢。
④、秋剪飽芽。秋剪,又稱放秋梢。秋梢是來年主要的結果母枝。放好秋梢,做好花芽分化工作,是調節大小年的主要手段。結合壯果肥,剪除春、夏的末級梢,將影響光道的果枝一并剪除,讓陽光進入內膛。使樹體各部位的葉芽能夠得到光合作用,制造養分變成“源”,就近積累使得花芽分化,從而為次年豐產創造條件。
所以,秋剪就是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