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揭秘神秘的中央儲備糧:只有三種情況方可動用

2020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受疫情影響,全球多國出現糧食危機,主要產糧國也相繼宣布考慮減少糧食出口。

因此,國家糧食的儲備、使用情況也逐漸受到社會大眾和輿論的關注。

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4月4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聯合國糧農組織稱受疫情影響,今年4、5月份可能會出現糧食危機,請問疫情期間國家動用了多少儲備糧,中央和地方的儲備糧情況如何?這些儲備糧能夠全國人民吃多久?老百姓有必要采購和囤積糧食嗎?”

針對這一問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云表示,“疫情發生以來,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加強市場糧源調度,有序組織拍賣政策性糧源,有效保障了市場需求。

目前為止,沒有動用過中央儲備糧,除了個別市縣,絕大部分地區也沒有動用過地方儲備糧。”

中央儲備糧究竟是什么?它為何會受到如此多的關注?它在何種情況下才會發揮自己的作用?

一、中央儲備糧:“備者,國之重也”

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在我國上千年的歷史中,糧食儲備是歷朝歷代的頭等大事。“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關乎到民生社稷,關乎到政權穩定。

中央儲備糧,顧名思義,是指中央政府儲備的用于調節全國糧食供求總量,穩定糧食市場,以及應對重大自然災害或者其他突發事件等情況的糧食和食用油。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和國家始終把解決人民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在上世紀50、60年代,我國建立以備荒備戰為目的的“甲子糧”、“506”糧,并由此開啟了糧食儲備制度的建設之路。

在進行糧食儲備制度建設的初期,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量:防災備荒和抵御外部影響。

一方面,我國當時農業生產水平并不是很高,容易受到當年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影響到糧食年產量的穩定性。

另一方面,當時正處于冷戰期間,面臨“帝國主義和修正主義對我國的封鎖和侵略”,需要及早做好糧食儲備規劃。

但受到國家財力的限制,當時的糧食儲備規模并不算大。真正第一次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糧食儲備調控的能力是在1990年,國家建立起專項糧食儲備制度。但這種政企不分、分級管理制度的弊端卻制約著糧食儲備能力的提升。

在專項儲備制度運行10年后,2000年,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成立,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直屬企業為專門儲存中央儲備糧的企業。

這標志著我國國家糧食儲備制度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中糧儲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明確了自身的根本任務和要求:確保中央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確保國家急需時調得動、用得上。

從國家給予的定調也不難看出中央儲備糧的重要性。

中央儲備糧工作從戰略目標制定到日常經營管理,從“三個嚴格”(嚴格制度、嚴格管理、嚴格責任),到“三個維護”(維護農民利益、維護糧食市場穩定、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都貫穿著社會責任的基本要求。

此外,與地方儲備糧相比,中央儲備糧主要用于全國范圍守底線、應大災、穩預期,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而地方儲備糧主要用于區域市場保應急、穩糧價、保供應,是國家糧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為了滿足根本任務的要求、順應時代發展變化,中糧儲在組建后幾年內著手完成了幾件大事:一是建立垂直管理體系,二是建立以中心庫為依托的代儲糧監管體制,三是建設新的市場化運作機制。

這些重要工作的完成基本上奠定了中央儲備糧新的運作基礎。

二、大國工程:中央儲備糧的儲、管、調

中央儲備糧地位之重、數量之多、規模之大、范圍之廣使得如何確保“儲得進、管得好、調得動”成為各界關注的問題。

建立起一個穩定可靠的中央糧食儲備系統,首先就是要確保有足夠的容量可存放下大量糧食。

由于糧食儲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屬于最高級別的機密問題,因此我們并無法準確得知我國現有中央儲備糧的情況。

但一些基本的數據可以從2019年10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中有所了解。

2018年,我國共有標準糧食倉房倉容6.7億噸,簡易倉容2.4億噸,有效倉容總量比1996年增長31.9%。

食用油罐總罐容2800萬噸,比1996年增長7倍。規劃建設了一批現代化新糧倉,維修改造了一批老糧庫,倉容規模進一步增加,設施功能不斷完善,安全儲糧能力持續增強,總體達到了世界較先進水平。

其次,有了儲糧空間后,還要保證儲糧質量。如何管理好儲備糧、確保保質保量儲存是中糧儲成立之后不斷思考的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中儲糧逐步實現糧庫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建立起全球糧食倉儲行業最大的一張物聯網。

在中儲糧全國各地上萬個直屬庫和租賃庫中,分布著數萬個高精度監控探頭和數百萬個糧情傳感器,通過它們,將糧食出入庫、糧情檢測、數量在線監測、智能通風、智能氣調、智能烘干等系統進行標準化接入和集成,實現實時在線數據監測,按設定參數自動運行,并進行多途徑預警提示。

管理糧食不再僅僅依靠報表、現場盤存等傳統方式,還可以直接管控到現場、到實地、到糧情的即時變化。

通過這樣一套系統,中儲糧集團總部可以查看全國任何一個直屬庫任何一個倉庫的糧食儲存情況,24小時查看智能化糧倉內外實況,實現持續監測、持續整改,問題發生率逐漸下降。

最后,儲得進、管得好保證了在關鍵時候有糧可用,但儲糧庫到市場的“最后一公里”也至關重要,這對“調得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之所以十分強調“調得動”,是因為我國經濟、人口布局與糧食主產區存在一定的空間距離。

我國主要產糧區大部分位于北方,如黑龍江、山東、河南、吉林,因此中央儲備糧主要布局也在糧食主產區。

在中儲糧公司成立之前,糧食專項儲備任務由地方政府承擔,糧食主產區因糧食產量大不得不修建更多的糧食倉庫,糧食銷區和產銷平衡區則不需要修建太多的糧倉。

此外,由于對中央儲備糧管理實行“超支不補、節余自留”的包干補貼政策,為了節約糧食運輸成本,中儲糧公司也會在產區布局更多的儲備糧。

但我國相當一部分經濟人口、工業中心卻位于南方。因此,需要建立起穩定可靠的糧食物流通道確保“調得動”。

在大中城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中儲糧建立了10-15天的應急成品糧儲備。應急儲備、加工和配送體系基本形成,應急供應網點遍布城鄉街道社區,在應對地震、雨雪冰凍、臺風等重大自然災害和公共突發事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7年,全國糧食物流總量達到4.8億噸,其中跨省物流量2.3億噸。糧食物流骨干通道全部打通,公路、鐵路、水路多式聯運格局基本形成。

三、來自實戰的檢驗:動用中央儲備糧的實踐

中央儲備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動用它有著嚴格的條件限制。根據要求,只有在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可以動用中央儲備糧:

第一,全國或者部分地區糧食明顯供不應求或者市場價格異常波動;

第二,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或者其他突發事件需要動用中央儲備糧;

第三,國務院認為需要動用中央儲備糧的其他情形。

除此之外,未經國務院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動用中央儲備糧。

回顧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成立并建立起垂直管理體系20多年的歷史,滿足上述要求,并最終調動中央儲備糧的情況并不多見。

2008年自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其影響傳導至各個領域,全球糧食安全也受到巨大影響,并進一步加劇了全球性糧食危機。

一方面,國際谷物出口價格大幅上漲;另一方面,石油價格的大幅提高使得運費等糧食進出口費用也不斷增加。

由于糧食危機,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甚至出現了社會動蕩,國家政權穩定也受到威脅。在全球糧價上漲、國內通脹壓力激增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國內糧價也出現快速上漲趨勢。

為應對潛在危機,中儲糧公司按照國家調控要求加大向市場拋售儲備糧力度,保障市場充足供應,穩定糧油市場運行。根據相關報道,2007年下半年,中儲糧向市場投放500多萬噸中央儲備稻谷、玉米以及食用油;

2009年,向市場投放了250萬噸中央儲備粳稻;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累計向市場投放中央儲備玉米1370萬噸。

除了保證市場需求得到滿足,在供給側,中儲糧公司積極入市,按照國家制定的保護性價格敞開收購,穩住了糧價,有效保護了農民利益。

通過一系列放糧和購糧的靈活操作,保證了國內糧價的穩定,中國也成為世界糧食市場的“安全島”。

在2008年,除了為應對糧食市場價格的異常波動而調用過中央儲備糧外,還因為發生重大自然災害而動用過中央儲備糧。

2008年5月12日,在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地震。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災害損失最重、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災區人民群眾和救援隊伍的糧食保障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根據上級有關部門的研判和指示,中儲糧公司從災區臨近的直屬企業安排救災糧緊急加工和調運,緊急就近安排63萬噸中央儲備糧油和1.4萬噸中央儲備食用油動用計劃,做到“24小時供貨”和“隨到隨取”。

同時,安排搶運5750噸中央儲備油和3000噸捐贈大米入川,有力保障了災區人民的口糧和油料供應。

從上述動用中央儲備糧的具體事件中不難看出,其核心內容都是一個詞“穩定”,即通過保證糧食供給穩定來實現糧食市場價格的穩定或沖抵意外事件造成的糧食損耗和短缺,從而保證人民群眾的飲食穩定、實現社會運轉的穩定。

四、咬定青山不放松,確保“糧安”無不勝。

盡管當前,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裕、供應充足、市場穩定,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但從中長期看,我國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從需求側看,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人均口糧消費將穩中略降,但飼料和工業轉化用糧消費繼續增加,因此糧食消費總量剛性增長,糧食消費結構不斷升級。

從供給側看,農業生產成本持續升高,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趨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抗災減災能力有待提升,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壓力較大。確保“天下糧安”依然任重道遠。

對內,既要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又要強化糧食儲備能力。糧食生產能力的提高,要“堅守耕地保護紅線,節約和高效利用水資源;

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創新體制機制,提高糧食生產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糧食生產水平”。

糧食儲備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是對糧食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對參與糧食管理人員的監督和能力培養。

盡管中儲糧引入了眾多科技手段管理糧庫,但在管理上仍舊會時有漏洞,這需要我們時刻繃緊“管理”這根弦,強化內控管理和外部監督。

對外,加強國際合作,積極維護世界糧食安全。我國在國際糧食合作層面走在世界前列。

東盟與中日韓大米緊急儲備(APTERR)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迄今唯一正式生效的以區域內國家糧食互助、保障區域糧食安全為目標的區域性糧食緊急儲備合作機制。

在2020年4月14日召開的東盟與中日韓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領導人特別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指出,“要發揮好10+3大米緊急儲備等機制的作用,加強各國協作,保障本地區糧食供給和市場安全,防止出現糧食危機。”

未來,我國可以依托“一帶一路”與沿線農業大國建立并深化糧食經貿合作關系,共同打造國際糧食合作新平臺。

同時,也要支持糧食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合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化糧食進口渠道,拓展多元化糧食來源市場,促進全球范圍內糧食資源合理高效配置。

參考文獻:

1、高洪洋、胡小平:《我國政府糧食儲備區域布局:現狀、影響及優化路徑》,《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6期;

2、趙偉洪:《節約糧食與反對浪費:新中國保障糧食安全政策演變研究》,《江西社會科學》,2020年第11期;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糧食安全》,2019年10月;

4、丁聲俊《確保“天下糧安”是國家重大戰略》,《中州學刊》,2018年4月,第4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臺灣為什么吃不上茶葉蛋了?10年前那個小丑竟是我自己!
小麥市場風起云涌……
中儲糧是怎么管好保13億多中國人飯碗的糧食呢?
符合減免稅標準的直屬庫名單2009151文件
我們的糧食“夠吃”嗎?
事關中儲糧 國家設立專職機構強化中央儲備糧行政監管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回县| 洪江市| 望城县| 平塘县| 水城县| 临邑县| 凯里市| 虹口区| 沙坪坝区| 方城县| 台北市| 大庆市| 惠来县| 寿光市| 南华县| 昌乐县| 云梦县| 潼关县| 巴塘县| 宁津县| 榆社县| 闻喜县| 沈丘县| 磐安县| 白银市| 广南县| 闽清县| 容城县| 武山县| 江华| 锦屏县| 女性| 北海市| 抚远县| 慈溪市| 绥棱县| 突泉县| 扎赉特旗| 青田县| 久治县| 金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