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張沖和:《紅樓夢》的版本與流傳情況

在開始介紹《紅樓夢》版本之前,有幾個重要問題我們是需要厘清的。

首先,我們現在所掌握的抄本材料是極其有限的,它們無法拼湊出《紅樓夢》創作與流傳過程的大致情況,也無法推測出各個版本之間準確的先后問題。

其次,當我們討論起各個版本,如甲戌本、己卯本等時,這些版本背后其實包含著兩個概念:如理念中的“甲戌本”與現在所被發現的“甲戌本”實體。理念的本子即這個版本的祖本,在經過后人的傳抄之后可能會出現多個抄本,又因為不同的人經受抄寫、整理點校而呈現出差異;過錄本則是祖本的謄抄本,現在所發現的絕大多數抄本都是過錄本。

再次,同一個祖本的不同抄本的形成,又可能有著不同的底本,或是以同一個祖本中的前期抄本為底本,以其他本子作為校本對底本進行修補。當一個抄本出現兩個底本以上的情況時,我們便可以稱之為拼配本。往往拼配本的情況是較為復雜的,如楊藏本、列藏本。有時候,因為這些拼配本選用的底本、校本過雜,異文過多、修改痕跡過多,我們甚至無法分辨出這些拼配本究竟選用了幾個本子作為底本,它們的存在就像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小孩,我們可以親切地稱之為“百衲本”。

在厘清以上問題之后,我們大致地可以梳理出目前已知的版本情況:曹雪芹大約從乾隆十年(1745年)開始寫作,乾隆十九年(1754年)寫成八十回,隨后或許又創作了部分后續情節。經過十載批閱,五次增刪,這些斟酌的痕跡也被保留在不同的抄本之中。

經過研紅學者們的考據辨析,大致可以認為己卯庚辰系統中,己卯本與庚辰本同出于己卯庚辰原本,另有戚序本和夢覺本兩個分支:蒙府本、戚序本和舒序本同為戚序本后代,夢覺本與程高本同為夢覺本后代。兩個分支之間在互不知情的情況各有分回與回目名體系,而這兩個分支間又有特同異文,因而其共同祖本被稱之為“廣傳原本” 。

目前學界大致達成的一個共識,即《紅樓夢》版本可以分為甲戌原本和己卯庚辰兩個分支,甲戌原本系統指的是脂硯齋四評原本系統,其他版本則屬于己卯庚辰原本系統,即曹家四評副本系統。脂硯齋共抄閱評點了四次紅樓夢,存在四次點評原本,從曹家直接外傳的不是脂硯齋四評原本,而是曹家四評副本,應當是脂硯齋評論完后曹家要回來自留的副本。

至于《紅樓夢》的抄寫與流傳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即曹雪芹在創作過程中將部分章回傳閱于親朋好友之間,以稿本或謄抄本為載體;

2.第二階段:親朋好友的二次傳播下形成的一批讀者,載體為傳抄本;

3.第三階段:即職業抄手對《紅樓夢》的繕補與流傳。

盡管關于《紅樓夢》版本系統的爬梳說法五花八門,但隨著內外證的不斷出現,必然會有舊的結論被推翻,有新的觀點被提出。按照目前我們所能認識得出的范疇來說,宏觀情況便是如此。下文便按照抄本大致的先后順序,具體介紹每個本子的檔案信息及其背后的故事。

“最早的版本”:甲戌本

(甲戌本凡例)

甲戌本是目前主流觀點里現存版本中最早的版本。第一回正文里便有“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字樣,除此外第五回、二十五回等處首行也有“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題字,可以推測出,甲戌本是脂硯齋從乾隆十九年(1754)開始抄閱再評的自留本。

我們今天所熟知的《紅樓夢》故事中,一僧一道與青埂峰頑石對話這一重要情節只有甲戌本有所保留,且只有甲戌本卷首有《凡例》。凡例,即書首說明著書首要切旨、修書體例的內容。關于《紅樓夢凡例》的作者是為何人,學界的觀點也是眾說紛紜,不過作者為曹雪芹這一觀點論據是合理的,畢竟《凡例》在影印本中的字體、置放的位置都可排除脂硯齋所作的嫌疑。而拋卻《凡例》作者之謎,《凡例》指出《紅樓夢》乃舊作《風月寶鑒》披閱增刪而成,并定名為《石頭記》,更是展現了作者于頹唐之中創作《紅樓夢》的心路歷程,是現今理解《紅樓夢》的重要資料。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謾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癡抱恨長。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摘自《凡例》

如今我們所能接觸到的甲戌本實體,是指清同治年間大興人劉銓福的藏抄本,僅有十四回流傳于今,包含原著章節中的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甲戌本的發現時間相對而言便有些許晚了,畢竟目前已發現的許多抄本發現時間都較甲戌本早。

(胡星垣信件)

甲戌本不僅出現的晚,被發現的也晚,且極具戲劇性。1927年,胡適從歐美回至上海,接到一封署名胡星垣的書商來信:

茲啟者:

敝處有舊藏原抄脂硯齋批紅樓,惟只存十六回,計四大本。因聞先生最喜《紅樓夢》,為此函詢,如合尊意,祈示知,當將原書送聞。

手此。即請適之先生道安

胡星垣拜啟

五月二十二日

起初,胡適并不以為意,但這名書商卻是十分誠摯,將書送到了胡適和徐志摩合辦的新月書店里。胡適讀后,認識到甲戌本的重要性,在1928年的《考證<紅樓夢的新材料>》中提出“甲戌本是世間最古的《紅樓夢》寫本”,而在1961年《影印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緣起》中,他也討論了為何僅有甲戌本保留了《凡例》的問題,認定《凡例》是曹雪芹親作,而其他版本不存“似是鈔書人躲懶刪去的,如翻刻書的人往往刪去序跋以節省刻資”。

胡適的猜測或許不無道理,但甲戌本的文獻價值不止于此。甲戌本中大量的異文、其他版本中被刪去或是不存在的眾多批注修正了當時紅學界的一些認知,如《凡例》中曹雪芹對家世變遷的吐露佐證了《紅樓夢》的自敘傳性質,大量曹雪芹至親好友的批語也對研讀《紅樓夢》補充。據統計,僅僅這十六回的殘本《紅樓夢》中,便保留了朱筆眉批、行間側批、雙行夾批1600多條。

同時,甲戌本所出現的異文大多是較為符合情理的。如迎春之父“赦老爹”一處異文,其他本字均為“老爺”,而“老爺”這一稱謂不符合北京人的用語習慣,顯然是不道地的;在劉姥姥前來拜訪時,平兒對周瑞家的稱謂唯獨甲戌本為“周大嫂”,和王熙鳳、寶玉、寶釵等人對周瑞家的稱謂平輩份,最為準確。

相較于其他的抄本,甲戌本的內容也更符合邏輯,言辭更為通順。這一年曹雪芹正開始對《紅樓夢》進行第五次增刪,對賈府上上下下幾百號人進行了名字的點改,如斟酌香菱原名,將原本的“英菊”點改為“英蓮”;賈府人丁興旺,為了捋清人物關系,曹雪芹將賈母原加過公身份改成了賈國公的兒媳,將賈寶玉原賈國公孫子的身份設定改為重孫。這次增刪將一些原來存在的設定瑕疵盡可能地訂正,并被保存在甲戌本中。

1947年12月15日,胡適僅攜帶甲戌本和幾份文稿離開北平,飛抵南京;1949年,胡適漂洋過海抵達美國,在1950年于華盛頓國會圖書館為甲戌本制作微縮膠片,洗印成四套正片,其中分別贈送給國會圖書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和《紅樓夢》英譯者王際真,一套自存。1961年5月,甲戌本在香港影印發行。1962年2月24日,胡適因心臟病猝發離世,家屬將甲戌本寄存于美國美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2005年,上海博物館將之購回。盡管先生生前身后多有是非,但胡適先生對于紅學研究的貢獻是不可泯滅的,亦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保全了這一重要的版本,值得我們深以為敬。

一莖雙生:己卯本與庚辰本

己卯本與庚辰本年代接近,是同一個體系的兩個版本,且“己卯”“庚辰”指的都是定稿年代,異于甲戌本“甲戌”所指的開始抄錄的年代。

(一)己卯本

(己卯本影印本)

己卯本題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根據朱淡文《紅樓夢版本研究札記》考據,原本為曹雪芹親友畸笏叟于乾隆二十四年冬第五次增刪的前八十回(除第六十回、六十七回,現在這兩回是根據另一抄本抄配的),現存現存版本四十一又兩個半回回,批語主要是雙行小字批形式,共有717條,現由中國歷史博物館購藏,1980年5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己卯本上題名“脂硯齋凡四閱評過”,第三冊扉頁題字“己卯冬月定本”,可知原本乃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冬天定稿的脂評本。如今所流傳于世的實體抄本中,“玄”“祥”“曉”等字均省去最后一個筆畫,通過推斷諱字可猜測是乾隆年間的怡親王弘曉抄藏,這一解釋是較為合理的:一般脂硯齋或是作者自留本字跡點注均為一致,但這一實體抄本中的字跡可見是多人分抄一回,這也解釋了為何抄本中多有衍脫。由于曹家同怡親王府有著較為親密的往來,曹雪芹將著作送至王府抄寫閱讀合乎情理,因而我們可以大致推斷出現今己卯本的身份,即怡親王府借來的己卯原本過錄的抄本。

己卯本抄本的歸屬問題有些復雜,如今能追溯到最早的收藏者是二十世紀的名藏書家董康,之后如何輾轉流入陶洙手中,我們也無從得知。但孫洙在己卯本中留下了較多的印記:陶洙在己卯本上留下五段署年題記,分別是一九三六年丙子、一九四七年丁亥,記載此殘本存四十回,其中五十四、六十五回由一個叫武裕庵的人抄配,然后陶洙再對此進行校錄補抄,卻不想,這一好心舉措為后世對此本進行研究制造了不少的障礙:他用甲戌本、庚辰本抄補情況尚可通過他的記錄去分別,但朱筆旁改部分經過年歲,已經很難辨認哪些是原來的朱批、哪些是后來陶洙的補校了。

(北京琉璃廠)

1959年冬天,己卯本在北京琉璃廠的中國書店現世,被發現時也已經處于散佚狀態,通過對竹紙年份、抄寫版心、紙張長寬度、抄寫格式等的鑒定,被確認為真品?!氨本┝鹆S”與《紅樓夢》有著極其緊密的聯系。從其歷史來看,由于北京琉璃廠交通便利,書肆行業發達,文化氛圍也極為濃厚。張次溪《琉璃廠小志》中記錄:“火神廟在琉璃廠東門內,琉璃廠書攤多在該處陳列,最早約在康熙年間,謂之廟市”,而程偉元也敘述了《紅樓夢》的傳抄過程“好事者每傳抄一部,置廟市中,昂其值得數十金,可謂不脛而走者矣?!?br>

嘉慶年間,住在琉璃廠南后孫公園胡同的藏書家劉位坦購得甲戌本,他的兒子便是我們前文提及的劉銓福。可以說,北京琉璃廠不僅促進了當時《紅樓夢》在民間的傳播,更是直接關系了甲戌本、己卯本、夢稿本等重要版本的現世,可謂對《紅樓夢》研究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二)庚辰本

1933年1月,胡適又看到了一部七十八回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這是徐星署前一年在北平隆福寺書攤上偶然碰到,花八元購得收藏的。胡適在認真考察后,寫成長達十一頁的《跋乾隆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鈔本》,將之與甲戌本進行了仔細的比對探讀。這,就是與己卯本同出于一個體系的庚辰本。

庚辰本的實體抄本發現時間要比己卯本早了二十多年,但原本卻比己卯本原本晚一年,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定稿的版本,是曹雪芹根據己卯原本進行少量修改而成的一個版本?,F今我們所發現的庚辰本題名依舊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由八十回組成,中缺六十四、六十七回,是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夏以后的過錄本。庚辰本分裝八冊,第五冊、第六冊扉頁均有題字“庚辰秋定本”,證實了庚辰的定稿年期。庚辰本書中具備脂硯齋前后回評、眉批、行間旁批、雙行評注,保留了最多脂硯齋評語和曹雪芹原稿,且距離曹雪芹往生的時日甚近,有可能是生前最后一個本子,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

甲戌本雖然開始抄錄的時間早于庚辰己卯,但抄成的時間如何,至今學界并沒能拿出一個定論。但這幾個版本之間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在庚辰己卯本中,存在九條之多的將甲戌本行側抄錄為雙行小字夾批并添加“脂研”署名的現象。我們可知,側批通常是在完成好的抄本上隨性添加批注,而在再次傳抄的過程之中,抄書人為了將正文和批語規范地錄入抄本中,便會將側批轉錄為雙行小字夾批。這一現象,可以稱得上是甲戌本早于己卯庚辰本的一大有力佐證。

抄本間的擴散:夢覺本、戚序本與蒙府本

《紅樓夢》的版本傳播有兩個重要的節點:第一個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曹雪芹逝世,這意味著《紅樓夢》小說情節刪改的事實性終止,絕無可能再被作者翻新點檢;第二個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甲本的出現,意味著脂本系統開始出現一百二十回的刊印本,并影響了之后的抄本章回拼配。

而在曹雪芹逝世與程高本出現之間,有三個重要的脂本出現,并且都有著共同特點:它們都有著明確的整理者身份,并留下了重要的序言信息,體現了抄本流傳與擴散的過程。這三個脂本,即夢覺本、戚序本與舒序本。由于舒序本底本的復雜性,將由下一章一并介紹。

(一)夢覺本

夢覺本是現今發現的抄本中第一個以《紅樓夢》為書名的八十回抄本,卷首有夢覺主人序,其原本成書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甲辰九月中旬,因覺主人序末署“甲辰歲菊月中浣”,又得名甲辰本。夢覺本實體1953年在山西現世,如今被珍藏在國家博物館。

事實上,關于《紅樓夢》應當定名為《石頭記》還是《紅樓夢》、曹雪芹原意最終定下的名字為何者的討論也是滔滔不盡的。就目前的抄本情況來看,大部分抄本的題名仍為《石頭記》,《紅樓夢》這個名字的傳播情況更為廣泛是受到了程高印刷本流傳影響的。根據《凡例》中的內容,我們可知如今的《紅樓夢》乃曹雪芹將舊作《風月寶鑒》與新作姊妹篇雙劍合璧而成,而《紅樓夢》是“中其全部之名”。但由于如今發現的抄本大多屬于己卯庚辰系統,所以《紅樓夢》的名字未曾得見。筆者較為贊同《紅樓夢》這一名稱,因為《紅樓夢》確實要較《石頭記》總括全文,也點出了小說的夢幻性質。

夢覺本的持有兼整理者號夢覺主人,留下了一篇對《紅樓夢》分析透徹的序篇。他在序中點出了《紅樓夢》“書之奚究其真假,惟取乎事之近理”的“夢幻中的現實主義”性質,更直指作者的“警世”用心。對于《紅樓夢》的結局,夢覺主人直截了當地指出了“書之傳述未終”,且認為剩余部分終究是渺無音訊、不可獲得的了。但介于《紅樓夢》一片惘然、于云霧之中不可窮索的夢幻性質,夢覺主人似乎并不認為《紅樓夢》無結尾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情,而是認為這樣的現實給讀者留下了足夠的追思空間,讓人如夢方醒,久久不能釋懷。

“書之傳述未終,馀帙杳不可得;既云夢者,宜乎留其有余不盡,猶人之夢方覺,兀坐追思,置懷抱于永永也?!?/p>

——甲辰本《紅樓夢》夢覺主人序摘

夢覺本八十回均無缺失,內容完整,書中帶有大量脂批,將脂評總批抄于各回目后正文前,并與低一字位格式抄寫。通過對現存抄本的考察比對,可以發現序言、回目、正文字跡完全相同。今人林冠夫在《論夢覺本——紅樓夢版本論之一》中提出,全書字跡比對可得出該抄本出自五人抄寫手筆的結論,并在論文中詳細整理了五名抄胥各自承擔的章回抄寫工作,這里不多加贅述。通過對這個版面平整的過錄本的仔細比對研究,我們大抵可以得知這個抄本是夢覺本原本的過錄本,而底本很可能以庚辰本系統中的某一抄本為祖本,且曾被人用甲戌本校改過。

除了甲戌本、庚辰本在夢覺本中的痕跡之外,夢覺本與現今幾個脂本語言上有著較大的差異。夢覺主人在整理《紅樓夢》的內容時,他察覺到了許多不通順的內容,但他的態度是對此進行大幅度的刪減,并在無其他版本引以為據的情況下擅改原文中的字句,刪去作者在小說中的議論,以自己的觀感來修改異文,將文字進行簡約化處理,以求文從字順。因而,我們今天可以讀到的夢覺本中的遣詞造句與其他的版本有著較大的出入,且顯得更為簡潔,卻也失去了許多原意。

作為脂本到程甲本的過渡本,夢覺本系統的抄本極有可能是后來程甲本的底本,因為程甲本繼承了夢覺本中的大量簡化版情節與字句,并繼承了夢覺主人刪改批語、涂抹原文的作風。盡管程甲本序中聲稱程甲本乃集群英之薈萃而成一家之言,但夢覺本與程甲本的承繼關系痕跡還是比較明顯的。

(二)戚序本

(戚寧本戚蓼生畫像)

戚序本是由乾隆進士德清戚蓼生整理并作序的一個《紅樓夢》八十回抄本。這個版本的《紅樓夢》傳播鏈相當繁雜:戚序本起初流入一個署名立松軒的收藏家手中,他在此版《紅樓夢》中四十一回回前也留下了一條署名“立松軒”的批語,經過紅學界等人的考證辨偽,戚序本中有多條側批、總評出自立松軒(或他的往來親友)之手。

后來,戚序本被多次傳抄,形成了各種過錄本——蒙府本、戚滬本、戚寧本等,而戚序本原本如今已無從得知。由于戚序本過錄本刪去了原署的年月、名號,如今我們已經無法得到確切的證據證明戚序本的出現年期。今人童立群《<戚蓼生序言>寫作時間考》對戚序成文日期進行考據,提出從戚序結尾'彼沾沾焉刻褚葉以求之者'來看,似乎戚蓼生正對將《紅樓夢》雕版印刷的人意有所指,而戚蓼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九月至乾隆五十六(1791年)年四月正在北京原地待命,由此大致可以猜測戚蓼生序創作于此段時間。

“乃或者以未窺全豹為恨,不知盛衰本是回環,萬緣無非幻泡。作者慧眼婆心,正不必再作轉語,而萬千領悟,便具無數慈航矣。彼沾沾焉刻楮葉以求之者,其與開卷而寤者幾希!”

——戚蓼生序文摘

戚序本雖然已經音訊渺茫,但其幾個過錄本都保存了下來。其中之一的戚滬本約在光緒年間為桐城張開模所得,因而也稱之為戚張本;戚滬本后歸俞明震,俞又以之贈上海有正書局老板狄葆賢。1911年至1912年,狄葆賢對戚滬本進行照相石印并予以出版,題名《國初抄本原本紅樓夢》,我們一般將印刷本稱之為“有正大字本”,這是第一種正式印刷出版的脂評本系統的《紅樓夢》。1920年,有正書局用大字本剪貼縮印了一種“小字本”;197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根據有正石印大字本影印出版,改題《戚蓼生序本石頭記》,1988年又重印一次。這就是戚滬本的傳播情況。

戚滬本全書字跡一致,應當是由一人抄成,不同于戚寧本出現的好幾種不同字跡的抄寫情況。有另頁抄寫的會前后總評(第一、二回回前總評誤入正文),正文內有雙行批注,無旁批和眉批。戚滬本抄本上有張開模的印章六處,印文為“桐城張氏珍藏”、“桐城守詮子珍藏印”、“翁珠室”、“狼藉畫眉”等,這為考據戚滬本原本的收藏流傳情況提供了有力證據,且大致可以推斷出,該抄本抄寫年代約為乾隆末期。

(戚蓼生序)

戚滬本原傳已毀于兵火,但1975年上海古籍書店發現了其上半部1至40回?,F存于上海。后南京又發現一種帶有戚蓼生序的古抄本,八十回全,稱為“戚寧本”,因現藏于南京圖書館,所以又稱為“南圖本”。戚寧本十回為一卷,每冊第一頁右下角蓋有“南京圖書館藏”陽文長方圖章)(第一冊、第四冊、第十冊、第十九冊在正文回目下)。

毛國瑤先生曾介紹此本“南京圖書館在本書的標簽上注明’根據有正書局石印大字本重抄’”,但如今檢驗該本并無此標簽;劉世德先生認為戚寧本應當是過錄自戚滬本,過錄時間應當是比較晚的。2010年5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根據南圖本影印出版,題名《南京圖書館藏戚蓼生序本石頭記》。

戚序本的整理情況是較為復雜的,文字有較大幅度的改動,而原先的眉批、旁批也都被整理抄寫成雙行夾批或前回后批匯入正文,并刪去了原署的年月、名號,致使古今批語混雜其中,且存在較多的音訛形誤。魯迅先生1912年5月購買過一本戚序本《紅樓夢》,他于1921年編印《小說史大略》時摒棄了程本而以戚序本為為引文底本,這當然有一部分原因出自于歷史限制,畢竟此時甲戌本等早期抄本尚未現世,但從魯迅先生的選擇上來看,他還是更為推崇戚序本,認同戚序本要比當時仍為主流的程高本更為接近小說原貌的。

(四)蒙府本

(蒙府本)

蒙府本的大致情況,同以上三個本子是不大一樣的。首先,蒙府本也是一個“拼配本”,這指的是蒙府本續的后四十回,然其前七十四回又是根據同一種脂本抄錄的;其次,蒙府本是一個一百二十回本,后四十回正文跟程甲本是一個體系的,不同于之前所提的八十回脂本;再次,蒙府本的原抄本前八十回至少完成于乾隆五十六年程甲本出版以后,時間上也晚于前面所提到的眾脂評本,但底本又同戚序本相近。

因此,蒙府本的情況是比較矛盾的。蒙府本是清蒙古王府的舊藏,共一百二十回,工楷抄寫,前八十回與戚序本大體相近,后四十回正文系統是程甲本,七十一回回末總批后有“柒爺王爺”字樣,又稱“王府本”。

蒙府本的收藏家族是內蒙古的阿拉善親王家族,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弟的后裔一支。據其后代達銳口述,這部《石頭記》抄本乃其爺爺清代內蒙古阿拉善衛拉特部第八代扎薩克和碩親王塔旺布里甲拉從北京琉璃廠購得,后傳給第九代親王達理札雅,由親王嫡福晉以及達銳母親金允誠保管?!捌鉅斖鯛敗边@一字樣經過達銳證實,正是金允誠的父親、光緒之弟愛新覺羅·載濤,更有載濤子愛新覺羅·溥仕手書為證,“坐實”了這一字樣的身份。

(溥仕手書證明七爺王爺身份)

1960年,金允誠在政府動員下不舍地將蒙府本捐贈給了國家。1968年,第九代親王達理扎雅在巴彥淖爾盟被迫害致死。次年,金允誠含恨離世。1979年,經胡耀邦同志批示,親王夫婦得以平反。1987年,書目文獻出版社按原規格影印出版。201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將之出版,題名《蒙古王府本石頭記》。

正如前文所提,蒙府本要追索底本時間已經沒有任何證據可以依傍,我們唯一能得出的確切結論是一百二十回的蒙府本實體抄成時間必然晚于程高本,而這一依據正體現了蒙府本與其他脂本的不同。蒙府本回目中收錄了程偉元序文和《佟氏與清皇室五世姻親對照表》,前者證實了蒙府本的抄寫時間晚于程高本,后者則是蒙府本與所有版本獨異之處。除此之外,《紅樓夢》第六十四回的內容己卯本、庚辰本均缺失,唯獨蒙府本有所保存。

《紅樓夢》缺失的章節討論,是紅樓夢研究史上的一段段公案。譬如最為不一致的第67回,正如程高序說的那樣,“此有彼無,題同文異,燕石莫辨”。蒙府本補齊的章節中,我們能看出程甲本的痕跡,但又不完全都是程甲本的原文,可以說蒙府本補齊的后四十回是七拼八湊的。有不少議論認為蒙府本拼湊的四十回要比程高本高明,這一點主觀性還是很強的,這里就不多加置喙了,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出蒙府本與程高本存在較多的差異:

1.有的回目與庚辰、戚序、列藏諸本相同而獨異于程高本,證明蒙府本在接受程高本的影響同時是有所抉擇的;

2.蒙府本中許多異文與庚辰本、戚序本、列藏本等有所一致,證明蒙府本的底本與之有著較為親密的聯系,或是蒙府本在抄定時有比照諸本進行修改;

3.相較于程高本的后四十回語言習慣,蒙府本中保留了較多的方言字,如“呷”,而程高本后四十回大多被根據北京話語言習慣改去。

至于文獻本身,蒙府本的底本應當是戚序本的姊妹本,戚序本除六十七回外正文、批語和行款幾乎與蒙府本相同,但戚序本要比蒙府本少771條旁批。蒙府本保存著其他脂本所沒有的623條旁批,其中部分是脂評,其他批注則無法追索。抄本全本用工楷抄寫,但抄手似乎比較馬虎,譬如文中存在六大段抄漏情況。

蒙府本雖然情況較為特殊,但正因為其情況的復雜性,故仍將其置之于這一章節之中,而未納入下文探討的拼配本范疇。

三個拼配本:舒序本、楊藏本、列藏本

拼配本相較于前文所敘述的整體本,它的底本來源要更為駁雜,前八十回并非來自于同一個體系。在這三個拼配本行伍之中,舒序本是一個較為獨特的存在,因為在其序文之中,整理者十分坦誠地“交代”了該抄本的拼配情況。在搜索資料時,筆者亦看到有論點認為舒序本不應屬于拼配本范疇,但本文仍然遵照主流觀念分類。

(一)舒序本

(舒序本第一回)

舒序本是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年)六月舉人舒元煒整理并作序的一個八十回抄本,因而也得名己酉本,現存1-40回。舒序本原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吳曉玲先生于1938年元旦購藏。1987年,舒序本被中華書局首次影印出版。1995年吳曉玲先生去世,按遺囑將舒序本并其他吳曉玲先生個人藏書全部捐獻給了首都圖書館。

吳曉玲先生以吳芾筆名在1940年出版的第31期《宇宙風》上刊登了一篇《危城訪書得失記》的文章,講述了購買舒序本的經過。他在文中寫道,當時廠甸熟識的書店正在忙著進貨,當吳先生被特許去翻閱尚未定價的新貨時發現了這個抄本,且店主要價四十元。書店收來的這本抄本出自哪個家庭已經難以考證,線索只剩下了舒序本首頁右下方“敬慎堂印”和每冊首回頁右下方的“得天然樂趣齋之印”兩方印章,但吳曉玲先生仍將之購入,為舒序本的流存作了大貢獻。

舒元煒序文落款“乾隆五十四年,歲次屠維作噩,且月上浣,虎林董園氏舒元煒序并書于金臺客舍”,落款有鈐印“元煒”“董園”,并有舒元煒兄弟舒元炳題詞《沁園春》一首,末署“澹游偶題”,下有鈐印“元”“炳”。鈐印印泥顏色與句讀打圈印泥顏色一致、墨色一體,筆跡一致,可以將這一實體證實為舒元煒親手抄寫的原本而非過錄本,或者是原本的直接后代。

(舒元煒序)

舒元煒序中關于該抄本成書時間、整理的具體情況記載十分清晰,但舒序本的版本問題卻是很復雜的。在序中“就現在之五十三篇,特加讎校;借鄰家之二十七卷,合付鈔胥”,可知舒序本確切是由兩個底本抄配而成的,而兩個底本或許也有抄配的成分。

林冠夫先生在《紅樓夢版本論》中他分析了舒序本中糾纏交錯的構成成分,認為舒序本中包含著早期本子和晚期本子的成分,這相去甚遠的時代讓舒序本中的文字變得五花八門。劉世德先生考,舒序本中的部分內容有部分來自蒙、戚本,部分內容可能來自庚辰原本的某傳抄本過錄,文字經過后人整理后有了較大差異;第九回很可能是甲戌前第四次增刪稿的內容,結尾也間接證明了舒序本包含的部分曹雪芹初稿。盡管不能捋清它們之間清晰的血緣脈絡,但通過異文的大量直觀比對,我們是可以認識到蒙府本、戚序本、楊藏本等和舒序本之間具有較為親近的關系的。

除此之外,舒序中還提到了程氏兄弟背后的整理者和全書謀篇布局的一些問題。在舒元煒的序中,有一位號稱“筠圃主人”的人士,按序文意,應當是舒序本的真正組織者,或是一大重要的推動者。并且,序文中也在暗示雖然“《紅樓夢》觀止于八十回”,卻“業已有二于三分”。筆者對于如林冠夫先生所提出的“舒元煒同時期在傳聞中知道有一個一百二十回本”的論點是有所斟酌的,不過這篇序文確實與程高序構成了互證,我們可以大抵猜測《紅樓夢》一百二十回的布局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這個猜測暫時還得不到更為有利的證據支撐。

(舒元煒落款)

通過更多新的版本被發掘,許多《紅樓夢》稿中的正文、批語云里霧里的謎底也能被逐漸揭曉。劉世德先生通過對舒序本文稿的梳理,發現其他本子中第九回結尾處的缺失唯獨在舒序本中被舒元煒兄弟進行了補抄。這一回結尾,己卯本、庚辰本文意皆是賈瑞悄悄勸金榮向寶玉磕頭,戚序本則改成了向秦鐘磕頭,而舒序本則是賈瑞悄悄勸解金榮好漢不吃眼前虧,金榮聽了認為有理,才向秦鐘磕頭作罷,然后賈瑞決心去挑撥薛蟠來報仇,同金榮商量計謀。這樣的情節,同蒙府本、戚序本第九回寶玉秦鐘關系更為親近并引同窗謠諑處脂評“伏下文阿呆爭風一回”是相互照應,也與寶釵心想的那段“寶玉當日竟為秦鐘鬧得天翻地覆”話語前呼后應。

由于“薛文龍爭風寧國府”一節與“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接軌,里中或許需要引出寧國府的族長賈珍與秦鐘姐姐秦可卿的不可語之事,因而刪節“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時,務必也會對學堂引出來的一場大鬧進行閹割,因而金榮、賈瑞、薛蟠和寶玉秦鐘之間的鬧事也成了一筆糊涂賬。因而,舒序本對于第九章末尾的更補有了一定的原稿補筆可能性,也是符合邏輯情理的。

(二)列藏本、楊藏本及其他一些本子情況

(列藏本)

中國自古至今一直與周邊鄰國保持著較為密切的文化來往,其中包括文獻往來。這里所要探討的一個《紅樓夢》本子如今收藏于俄羅斯,是道光十二年(1832年)由隨舊俄宗教使團來華的大學生庫爾梁德采夫所得,從北京帶回俄國的八十回本,中缺兩節。

這一拼配本大部分來自己卯庚辰原本的抄本,回目與正文交叉不規則抄配,抄成時間不早于乾隆末期。抄本在收藏者修補裝訂時以清高宗《御制詩》第四五集為頁間襯葉,因《御制詩》第五集刻于1795年,表明鈔本重訂應在1795至1832年間。列藏本批語極少,僅三條為特有,其余批語與庚辰本同,同時摻入許多后人的眉批、夾批、特批。但本子保留了其他本子中未錄入的曹雪芹詩作一首:

深閨有奇女,絕世空珠翠。

情癡苦淚多,未惜顏憔悴。

哀哉千秋魂,薄命無二致。

嗟彼桑間人,好丑非其類。

列藏本的批語收錄情況、底本情況是一筆“糊涂賬”,不僅許多批語來源無處可考,底本也同許多本子之間有著親密聯系。有一種情況可供我們理解如何判斷各本子之間底本的聯系,以舒序本與列藏本為例,秦鐘臨死、寶玉探望一段,二版本都混入了一句正文批語“此章無非笑趨勢之人”,這處抄手之失誤可以列為證明二者有共同底本的證據之一。除此之外,列藏本還出現了大段脫文情況,字數多達96字。按照底本每行字數24字的范式,我們可想而知抄手約是由于“跳行”導致了這樣的疏忽。

1962年,蘇聯漢學家先生李福清在蘇聯亞洲人民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發現了這部蒙塵已久的珍貴抄本,于1964撰文向世人介紹了列藏本的發現,如今該藏本為俄羅斯圣彼得堡東方學研究所收藏。1986年4月,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會同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編定,由中華書局影印出版。當然,除了列藏本外,俄羅斯保存了將近60余種刻本《紅樓夢》,其中包括著名漢學家卡緬斯基收藏的精裝程甲本《紅樓夢》、彼得堡大學東方系圖書館藏程甲、程乙混裝本《紅樓夢》等。這些文獻將作為東方文化的錦繡璣珠,在別國繼續熠熠生輝。

(楊藏本)

楊藏本是指清末藏書家楊繼振道光九年己丑(1829年)舊藏的一百二十回全抄本,發現于1995年春,因收藏者楊繼振于卷首題字:“蘭墅太史手定紅樓夢稿百二十卷,內闕四十一至五十卷。據擺字本抄足。繼振記”,又得名夢稿本,回目有楊繼振與友人的“紅樓夢稿”題鑒,第七十八回有朱筆“蘭墅閱過”字跡。

這一拼配本七零八落得像是一輛被重裝得出產原廠認不出的汽車。這楊藏本原抄本過錄時間應該在乾隆五十七年以后,流傳過程中散佚了部分內容,今存本的22、53回為道光九年前根據程乙本抄補。前八十回中,1-7回為己卯原本傳抄本,25-26回與列藏本出自同一祖本,劉世德先生發現其中有曹雪芹立足《風月寶鑒》舊稿的改寫痕跡。后四十回根據程乙本補錄,有十九回為程乙本簡抄本,大體上楊藏本屬于己卯庚辰本系統。

楊藏本抄本實體正文字跡不一,證明一百二十回章節抄寫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而在原抄寫內容之上,楊藏本改文字數與條目眾多,又有以紙條拼貼形式出現的“附條”夾雜其中。通過對楊藏本抄本的點校,我們可以發現,較之于其他版本的《紅樓夢》,楊藏本保存著他本均無或是面貌迥異的回首題詩、回目題詩,改文中也有較明顯的整理者痕跡,而與夢覺本的簡約化修改方向相反,楊藏本則是朝著矯飾化修改方向發展。

1959年春,北京文苑齋購得楊藏本,后歸之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如今該抄本實體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1963年1月,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影印出版,題名《乾隆抄本百廿回紅樓夢稿》。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夢稿本,讓夢稿本的影響力不斷得以提升。

除了以上所提的眾多本子,一些本子便不再展開篇幅多加贅述。如鄭振鐸先生收藏的靖藏本,如今今存23、24回,正文與他本差異較大,情節與人名刪改痕跡很重,抄成年代也很晚,約在乾嘉之際;南京發現的揚州靖氏過錄本《石頭記》存七十八回,中缺28、29兩回,1959年在南京時候發現,1964年后佚失。隨著時間的流逝,或許其他本子的發現希望會越來越渺茫,但對于《紅樓夢》版本的認識一定不會止步于斯。

兩次印刷傳播情況:程高本與亞東本

(一)程高本

(程甲本)

每當我們提起《紅樓夢》時,程偉元、高鶚總是被萬般唾罵。但隨波逐流的人多,能給出中肯見解的人很少。在筆者看來,程高本在文學傳播這一環節上對《紅樓夢》接受史有著很大的貢獻,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程高本指的是由程偉元、高鶚整理出版的《紅樓夢》百二十回印本系統,這一系統除了我們如今熟知的程甲本(1791)、程乙本(1792)之外,還有藤花榭本(1818)、王評本(1832)等。這個系統的祖本和傳抄情況時間線索相較于脂本大體系而言要清晰很多,大抵這就是刻本的好處。

程甲本,又名乾隆辛亥萃文書屋活字擺印本,是乾隆五十年辛亥(1791年)萃文書屋的活字排印本,題名《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程甲本卷首有程偉元序,是程高本的祖本,在夢覺本基礎上編輯而成,并刪去了所有的脂評,以楊藏本的六十七回代替夢覺本原章回并進一步改動,甚至影響了全書的情節內容、人物性格、主題思想,與早期脂本相比有較大差異。1930年,商務印書館以程甲本為底本出版了萬有文庫本評點《石頭記》。

(程高本繡像)

程甲本對《紅樓夢》情節影響最為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在各類早期抄本中,石頭僅僅是神瑛侍者下凡公案中的見證者,但程甲本則將神瑛侍者和石頭合二為一,并影響了之后的《紅樓夢》抄本、刻本情節,讓神瑛侍者和石頭的身份在后世流傳中變得越發模糊起來。

程乙本是程甲本竣工出版不到三月便改訂推出的版本,只相隔了七十天。程乙本序有所增加,回目內容與舊本相比有比較大的變化,增刪了兩萬多的字數,與原作差距較大。胡適1927年11月在《重印乾隆壬子本<紅樓夢>序》中高度評價了程乙本并認為此本遠勝于程甲本,將自己收藏的程乙本推薦給亞東書局汪源放重新標點排印,并為之作序。解放后,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印行的《紅樓夢》底本都是程乙本。

程甲本和程乙本的高下問題一直存在較大的爭議。支持程甲本的人認為程甲本接近脂本,改動較少,保留了更多的原生態;喜歡程乙本的人則認為此本更為流暢通順,利于傳播,如胡適便認為程乙本力避文言字眼,都用俗語白話的形態有益于讀者閱讀。但這兩個版本作為程高本系統的代表同其他抄本相比較,通病則是都喜歡整理刪除其他抄本都保留的字句,或是增添別的抄本都沒有的內容,這也是程高本備受指摘的原因之一。

(高鶚序)

各種抄本的新發現,也推動了我們對于程高本認識的發展。從前的紅學研究認為后四十回是高鶚的續作,但隨著楊藏本等新稿本的發現以及諸多內證的指出,目前學界更傾向認為程高本乃是二人對于各種搜羅而來的抄本進行加工而成。海外紅學家周策縱先生認為高鶚并沒有著作權,他在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年)的春天由程偉元出示初稿,同年冬至后五日竣工,其中的時間不足以支撐他完成后四十回的創作。因此,他提出在程高本的著作權上,二人的功勞應當時同等重要,或是程主高副,絕不應該是新紅學曾經堅持的“高續說”。

程高本的價值和意義是很大的,對于程高本價值的認識不當只是停留于無止境的攻訐。首先,程高本保存了《紅樓夢》前八十回的基本框架,避免了抄本的持續涂抹。其次,程高本降低了閱讀的成本,低價格、大印量、印刷快的印刷本推動了《紅樓夢》的普及,為這部名著帶來了更大的讀者基礎和持續影響力。再次,程高本補全了一些其他傳抄本漏抄的文字,使故事更加完整,如保存了晴雯摔箱子后與王善保家的對話,更是補齊了故事后續情節,讓紅樓夢故事系統更加完整,至今仍然沒有續本能夠超越程高的四十回后續。最后,程高本校改修訂較為認真,一些補缺較為高明流暢,也有一些刪改出于時代政治敏感原因,是值得我們同情理解的。

(二)亞東本

亞東本指的是汪原放于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用新式標點鉛印的上?!皝問|圖書館本”《紅樓夢》,前前后后共有16版。亞東本起初的版本以程甲本為底本,而后汪原放從2手中得到了程乙本,并于1927年將亞東本底本修改為程乙本重排出版。

汪原放是安徽績溪人,他小時候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和學術訓練,十三歲便到叔叔汪蒙鄒開辦的蕪湖科學圖書社里作學徒。他曾在1920年12月11日給胡適的書信中這樣寫道:

“我發愿點讀精校,精印三部大書,實在是勉勉強強,大著膽子;因為我的學識,自己曉得,薄弱的很,現在弄出來的兩部,雖然自問用心竭力,以事為事,無奈沒有學問提著,竟有許多“弊漏”,我真慚愧得很!

我除兄和仲翁兩處,實在無處去請問了。'

盡管亞東本初版之時,汪原放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但他在那個時候便已經展現了嚴謹的出版態度和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常常向胡適、陳獨秀請教,胡適與陳獨秀也樂意指導這位出版行業的后進。汪原放所創立的亞東圖書館因為出版了一系列的五四新文學運動相關書籍而名氣大盛,這也使得汪原放有底氣去做一件非須下苦功夫而可成的大事:出版古典白話小說標點本。

亞東圖書館出版了十六部古典白話小說標點本,其中汪原放標點的有十部,其中包括《紅樓夢》,而《紅樓夢》也是這一系列標點本中影響力最大的讀本?!逗m口述自傳》一書中,總結了亞東標點本小說系列的三大特點:“一、本文中一定要用標點符號;二、正文一定要分節分段;三、(正文之前)一定要有一篇對該書歷史的導言。”這一形式基本上沿用至今,不可謂影響不深遠。

(亞東本目錄樣式)

1921年5月5日,亞東本《紅樓夢》首版出版。印刷本內封頁刊登有“加新式標點符號和分段的中國古典小說”字樣,以程甲本系列中的雙清仙館本(道光年間版本)為底本,并選用有正本、日本明治三十八年鉛印本等為之作校,卷首附程偉元的《紅樓夢》序、胡適的《紅樓夢考證》、陳獨秀的《紅樓夢新敘》及汪原放的《校讀后記》,提高了亞東本的學術價值與權威性。亞東本有精裝本和平裝本兩個系列,印了四千部。精裝本全書共三冊,定價四元二角。平裝本全書共六冊,定價三元三角,一經發售便引得萬人空巷。

但由于印刷系統的程序性,在初版交付到印廠之后,汪原放很快就后悔了。他在1921年2月24日信中說道:“《紅樓》出版,便須重印。我想到再版時揀可改的改一過,那時再加幾頁《再版勘誤》進去?!币虼?,在初版一年之后,1922年5月, 進行再版,卷首增附了蔡元培《<石頭記索隱>第六版自序——對于胡適之<紅樓夢考證>的商榷》與胡適《跋<紅樓夢考證>》《答蔡孑民先生的商榷》等文章,并將胡適《紅樓夢考證》一文改補為新一版改定稿,通過緊跟學術界熱點來擴大亞東本的銷量。

盡管亞東本陸陸續續修改了好幾版,汪原放仍然不大滿意,因為他發現了一個“新本子”,即程乙本。1922年,汪原放借來了胡適手中的程乙本,開始重新點校《紅樓夢》。1927年,他將亞東本底本從程甲本修改為程乙本重排出版,卷首有胡適序言《重印乾隆壬子本〈紅樓夢〉序》,還增加了胡適所藏程乙本中蘭墅、小泉的引言和高鶚的序言,并重寫了《校讀后記》,同時對初版和再版時的附錄全部予以保留。

汪原放《校讀后記》中表達了自己對未能及時用程乙本作為底本深深的遺憾與自責之情:“我這一次最抱歉的舊式最開始標點時我不曾知道胡適之先生有一部乾隆壬子的程排本。等我知道此本時,已太晚了,來不及校改了?!蚁M麑砟軌蛴袡C會補正這一回缺陷?!边@種對于出版文稿認真負責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銘記的。

(汪原放手札)

在深入了解整理《紅樓夢》版本與流傳情況之前,筆者從未留意過亞東本的存在。但不能否認的是,亞東本體現了當時新文化運動的文學改良觀念,是一種“形式比較新穎且相對符合現代讀者閱讀習慣的版本形態”,有較高的版本價值。

首先,亞東本《紅樓夢》讓標點本成為了《紅樓夢》流通的主流版本;其次,亞東本首次排印程乙本,促進了程乙本的傳播,也對原先已經廣為流傳的程甲本做了一次訂正;再次,亞東本卷首序跋內容豐富,成為了新紅學奠基之作。此后新紅學成為紅學界學術主流,《紅樓夢》研究成為了一門具有現代意義的學科。

附錄:各版本與重要節點大致時間表

*:不確定時間

甲戌本:乾隆十九年(1754年)開始抄寫,1927年發現,題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己卯本: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定稿,1959年冬發現,《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庚辰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定稿, 1933年1月發現,題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曹雪芹去世;

夢覺本: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成書,1953年發現,題名《紅樓夢》;

舒序本: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成書 ,1938年發現,題名《紅樓夢》;

*戚序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成書,1975年發現(戚滬本),題名《紅樓夢》;

*蒙府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以后成書,1960年捐出,題名《石頭記》;

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出版,題名《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

程乙本: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出版,題名《全部繡像紅樓夢》;

*列藏本:1795-1832年間重訂抄本,1962年發現,題名《紅樓夢》;

楊藏本:道光九年(1829年)成書,1959年春發現,題名《紅樓夢稿》。

后記

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當我步入大學專業知識學習之后,我再翻閱手邊的《紅樓夢》,一些問題總纏繞在我的心頭:

現在我手上這本《紅樓夢》,它是怎么來的?

是誰參與了它的創作、修撰、流傳的過程?

我們所聽說的那些五花八門的版本,他們的先后順序是什么?

于是我五月份左右時候向我的好友正式宣布,我要去梳理一下紅樓夢各版本信息與流傳過程。她說,好的,去吧。然后我在實習時候便天天摸魚,讀了很多文獻,譬如《風起紅樓》《紅樓夢版本探微》都是那時候讀完的。

看完之后我腦海里只有兩個字,崩潰。就像我至今其實不能理解很多論文和專著中的一些觀點,也不明白他們是如何那么斷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的。他們總是憑著自己的直覺去給出很多的猜想,但猜想和事實是有距離的。無論我讀再多的文獻,這些本子的關系在我腦海里都還是一團亂麻。我認為,在今后漫長的學習生涯里,我還是要找機會搜羅各種抄本的影印本資料,親自比對各版本之間的異文,掌握其中的信息,那種如隔云端的虛無縹緲感才會慢慢消失,落地生根發芽。

因此我盡可能地斟酌我的字句,小心翼翼地避免犯一些不著邊際的錯誤。從八月末做了艱難的決定開始動筆,到落筆時已經寫了足足半個月,期間幾乎斷掉了其他書目和論文的學習,也在將大腦里一團亂的知識抽絲剝繭,落筆成文,并隨著字數的緩慢前進豁然開朗。我想紅樓夢版本研究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很多學人終其一生投入研究方才獲得吉光片羽,而我怎么可能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掌握他們一生的心血,于是我的心境也隨著敞亮了起來。

前人的敘述已經很詳盡了,我能做的也只是整理他們所發現的信息,思考他們提出的論點,判斷是否可取,并用了很多個“約莫”“估計”“或許”“大概”“可能”來表示我有所保留的態度。在搜尋資料時,我也在網絡上看到了不少假借考據紅樓夢章節版本之名索隱野史的稗官,不僅感嘆《紅樓夢》研究的一片“群魔亂舞”狀況。如今終于落筆,回想起這痛苦的學習過程,竟然也發現了很多的樂趣。

我想,半個月前的我正如我此時的心境:進退兩難,但還是有著不得不落筆的理由。我在暑假的學習里每每讀完一本書,做完一篇讀書筆記,都會有一種不甘在我心里升騰:一想到我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去讀這么多的文獻,結果什么都沒有學到,總覺得時光被白白虛度了,也沒有底氣往已完成書目里填上那幾本學術著作的名字。我想我至少得留下點什么,哪怕寫完之后什么都沒有記住,至少留點足跡也好。最終堅持了過來,感覺還是學有所獲的,這樣的一篇筆記,也算對得起我所聲稱的“對紅樓夢的熱愛”。

又以及,在整理的過程中,當我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時,我還是習慣性地向我的老師,臺北里仁書局創始人徐少知先生尋求答疑解惑。我的老師徐少知先生校注了一生的《紅樓夢》,他的身上也有著汪原放先生那樣專注堅毅的鉆研精神。希望今后我能夠過更深入的學習充實自我,并努力向這些學人看齊。

終究要與這段時間的“摸瞎”“探路”告別了,今后的路還等著我去闖蕩。

一個個難關,一個個過。

參考文獻:

1.劉世德,紅樓夢版本探微[M],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2003

2.林冠夫,紅樓夢版本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

3.苗懷明,風起紅樓[M],南京:鳳凰出版社,2021

4.劉世德,解破了《紅樓夢》的一個謎——初談舒本的重要價值[J],紅樓夢學刊,1990

5.朱淡文,論《紅樓夢》文獻學研究之前景[J],紅樓夢學刊,1993

6.楊景園,《紅樓夢》的版本[J],圖書館學研究,1993

7.童立群,《戚蓼生序言》寫作時間考[J],鄂州大學學報,2011

8.劉廣定,談程高本前八十回的價值[C],《紅樓夢》程甲本研究,2012

9.張云、馬義德,論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所藏的《紅樓夢》版本[J],紅樓夢學刊,2017

10.溫慶新,亞東本《紅樓夢》:現代閱讀傳播的一個縮影[J], 南京大學學報,2021

11.蒙府本第67回金光閃閃(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68d2680100axmn.html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紅樓夢版本介紹
《紅樓夢》的版本
《紅樓夢》版本簡介
認識《紅樓夢》的起點
《紅樓夢》版本介紹
《紅樓夢》到底有多少個版本?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淄博市| 东乡县| 临澧县| 贵州省| 文山县| 丰县| 永靖县| 浦北县| 邢台市| 呈贡县| 手游| 新邵县| 尼玛县| 博湖县| 新乡市| 英德市| 曲阜市| 乐山市| 陕西省| 旬邑县| 长寿区| 大英县| 江陵县| 安阳县| 通州市| 青龙| 道真| 乌兰县| 宝鸡市| 孝昌县| 南丰县| 清河县| 巴中市| 三明市| 翼城县| 琼中| 临潭县| 松滋市| 左云县| 灌云县| 永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