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蘇軾,可能是我們大家可能都會比較熟悉,這個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乃至其他文化史,飲食等各個領域中,都有著非同凡響的杰出貢獻和影響。可能我們大家對蘇軾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想起來初中高中學過的“大江東去浪淘盡”,“也無風雨也無晴”,想到的是“千里共嬋娟”,然而,蘇軾他真的就僅僅是我們心中的那個豪放詞人嗎?真的就是一位把感情放置于心外,能夠看到起人生潮漲潮落的人嗎?
也許看到這里有的朋友要問呢?難道不是嗎?要知道,稍微有點文學常識的人哪個不知道蘇軾不是北宋豪放派詞人的領袖。詞這一文體,發展到蘇軾才是真的如王靜安先生(王國維,民國時期的一位學術大牛。《人間詞話》就是他老人家寫的)所說的“境界始大”。因為文學史上諸多大家都認為是東坡先生開出了豪放一派的詞路,之后諸家詞人也開始了大力寫作豪放詞派的路子。但是,也有不同學者提出了詞本無豪放婉約一派之說,詞只有婉約一路。我也是較為認同后者的說法,詞是本無豪放之說,只有婉約這一路。當然,這是一個比較學術的問題,況且文學之上許多問題是本無明確的定論,個人有個人的理解。我也是把我自己的一點愚見與諸位分享出來。好了,回歸正題。以上權且諸位了解關于宋詞的一點爭論,若是有興趣,大家可以給我留言,我們可以交流討論。
宋詞在蘇軾以前,可以上溯到隋唐時期,敦煌石窟里發現了《敦煌曲子詞》,學界目前定論為是詞之鼻祖。而后至唐末的溫庭筠,韋應物,而后到五代詞人李煜,李璟,馮延巳,再至宋初的歐陽修,柳永。其實這一路下來,都是婉約一路。因為詞最初的功能就是用來酒宴之間的歌曲,而非是如詩歌一般用來是抒發自我的心志。可是至蘇軾,詞這一文體被賦予了詩歌的功能,專業一點來說便是“以詩入詞”。但是雖然蘇軾有此卓絕貢獻,筆者依然認為蘇軾也非是豪放一路,他仍然是屬于婉約一路,原因有以下幾點。各位暫且往下看。
首先,從詞的總體發展情況來看,詞這一文體總的情況便是婉約居于絕大多數的位置。這里才疏學淺,也不能拿出具體的數據給給位來看,但是我想問諸位,你所知道的婉約派詞人多還是豪放派詞人多呢?也許,豪放派詞人最著名的便是蘇軾,辛棄疾二位,可是婉約派便是有諸多大家。
其次,就蘇軾自己的創作來說,蘇軾生平其所創作的詞作,婉約派的詞也是便有許多,如我們大家都所知道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首悼念亡妻之作,感情真摯,讓人莫不為其感動。還有許多如描寫自然風光之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查詢,完全免費,還有詩詞賞析,真的很建議大家去多看看,收獲會很多。
最后,還有就詞其本身發展來看,詞到東坡先生這個天才手中,就如同文到韓愈手中一樣,如同詩到李賀手中一般,因為他們的天才筆力,所以才把能夠開出新的一路,后人也才能夠在他們開出的路徑上繼續前行,可是終因他們的天才是后人難以企及,所以其發展絕不會如同這種文體在他們手中一樣大方光彩,所以宋以后,再難有人寫出如他們那樣的絕筆。也不由的感慨某一天才人物的出現對于文學發展的重要性,當然,也不可否認,這也是多重外力的綜合影響,如若把蘇軾放在明清,也許他也只是一個杰出的詞家,但不一定會是一個偉大的詞人。
末了,說了幾點自己對于蘇軾,對于宋詞的淺薄之見,因為研究生初試考完。閑來無事,便與大家說幾點在這兩年復習中所看到的一些自己頗為觸動,也改變我對某一文學問題看法的文學論爭。我覺得自己這個寫的也比較小眾,因為大家可能更喜歡看一些如何快速掙錢之類的文章吧。不過我依舊覺得自己要寫,一來算是分享與投的來的朋友討論,二來說的大點便是為弘揚文學做一點自己能做之事,不過我也覺得也并無那么高尚罷了,文學也并不因我這一點文字就如何如何。然,我還是要寫吧,總算是做比不做好。 這是第一次寫頭條文章,也不懂什么套路,覺得關于文學,關于思想,并不需要這樣那樣的東西。還是一個比較嚴肅的事情。最后的最后,說一點自己的期許,如果有朋友覺得我說的有待商榷的地方,可以評論給我,我看到也會回復。因為文學需要論爭,這樣,文學也才會發展,我們的這一點淺薄的思想也才會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