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資源:杜一無二
按:每到年終歲尾,都是各大網站、媒體和個人盤點年度最佳電影的時候。回憶自己在2018年看過的電影,印象深刻的不是《復聯3》、《碟6》、《我不是藥神》這樣的口碑票房都飄紅的大片,也不是《燃燒》、《羅馬》、《冷戰》這樣的優質劇情片,而是“名字讓人提不起興趣、冷不丁一瞅就判斷是爛片,但看過內容后卻想罵導演和翻譯:就特么不能起(譯)一個像樣的名字么”的電影。
而這類電影是不會被歸為“冷門佳片”的,因為冷門的電影,是那種壓根你就沒機會聽到,或者沒機會找到資源的電影,所以沒看過冷門佳片的不丟人,但因爛名字而忽視錯過的好電影就要遺憾很多。
下面的10部電影并不全是2018年的,有些是我之前看過且印象非常深刻的爛片名好電影。(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看過的此類型電影!)
1 .《賊巢》(Den of thieves 2018)
看這名字和海報,完全就是普通B級警匪片,一般來說屬于不在大銀幕上映而直接進入到藍光發行階段的電影。我完全是沖著主演杰拉德巴特勒看的,從《300勇士》,到《淪陷》系列,還有《守法公民》,還是比較喜歡他主演的動作片。而這部《賊巢》可是要甩其他動作片好幾條街,槍戰場面的設計和調度,正邪人物的背景和交鋒,細節應有盡有,絕逼硬核槍戰片。導演有可能是邁克爾曼的粉絲,電影里無論槍戰、臺詞、鏡頭都各種致敬《盜火線》。人物刻畫上導演也沒有從善惡的角度來描述,而是著重體現兩股勢力兩種立場的角力,并且在劇情上還有反轉,所以非常值得一看。
2.《寄宿學校》 (Boarding School 2018)
如果只看名字不看海報,會覺得這是一部喜劇片,看到海報雖然知道是恐怖片,也不一定會感興趣,內容無非就是陰森恐怖的學校,寄宿的學生和變態的老師,然后被惡靈附身之類的吧啦吧啦……我是在看完《厄運遺傳》后偶然看的這個電影,當時所有公眾號都在力捧《厄運遺傳》,而且貼上了“年度最佳恐怖”的標簽,但我個人認為《寄宿學校》要好于前者,甚至是碾壓前者。同樣都是有關遺傳的恐怖片,《寄宿》的表現形式要高端很多,完全不按常理和套路出牌,各種反轉,讓人欲罷不能。影片的內容元素也異常豐富,異裝、二戰、復仇……雖然經常有年代閃回,但并沒有超自然因素,完全寫實,正是這種發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情節,觀影過程才酣暢淋漓。在這里不過多劇透,還是親自體驗一下才好。
3.《天方異談》(2018)
看了名字和海報,怎么樣?網絡大電影,妥妥的垃圾片!完全就是某網站投資拍的拉會員的電影!我都忘了自己為什么會打開播放器看了這么一部電影。結果被驚艷到了! 讓我們拋開對這部電影中明星、演技、特效等方面的要求吧,因為它都沒有,僅僅是講了一個好的故事,哦不,應該是4個故事。4個人圍坐在方桌邊講著自己的故事,一個比一個精彩,特別是第三個故事,一個普通的垃圾桶,竟然拍出了《恐怖游輪》的感覺,非常燒腦。影片結尾也是開放式的,惹人猜想。對于國產網絡電影來說,能把故事講得這么引人入勝真的非常難得,也非常期待能有更好的續作。
4.《酒會》(Party 2017)
看著海報也許只對斯利安墨菲有印象吧,沒錯,因為他經常出演一些好萊塢電影,但其實他是這部電影里最小的咖,其他老頭老太太都是英國實力演技派。一部黑白片,一部只有71分鐘且所有場景都在一個房子里的電影,貢獻了一場精彩的撕逼大戲。影片有著很多鬧劇的套路,所有參加酒會的人都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最終累積成巨大的矛盾沖突,從而撕開不忍直視的真相。他們有的即將面對絕望的懺悔,有的曝光了自己的婚外情,有的則把友情推向了搖搖欲墜的崩潰邊緣,有的拳腳相加徹底不留情面。影片的篇幅都被各種唇槍舌劍和相互PK的橋段填滿,令人始終處于情緒上揚的狀態。同類型的電影還有《殺戮之神》和《完美陌生人》,在此一并推薦。
5.《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2015)
怎么樣?看到這個名字然后想看電影的同學有多少(請在留言區告訴我)?這是一部瑞典電影,我是通過看《龍紋身女孩》原著小說和瑞典版同名電影,才對瑞典電影感興趣的,所以看到這個電影就毫不猶豫下載了。結果就是被它感動哭了!男主歐維在自殺的過程回憶自己的一生,卻每每被打斷阻止,被阻止也是因為男主和妻子曾經做過的好事的結果。北歐的電影風格大多是冷色調,給人的感受也多是寡淡敘事居多,然而這部電影的妙處也正是如此,冷色調的畫面,并不討喜的男主,通過無數次的回憶,一點點被融化,也帶領著觀眾一點點心生暖意。
6.《狩獵》(Hunt 2012)
這是一部拔叔主演的北歐電影。第一次看拔叔是在007的《皇家賭場》,他飾演的反派令人印象深刻,后來又利用半個月把他的《漢尼拔》三個季一氣擼完。完全想不到氣質優雅的食人博士,在《狩獵》中被欺負的沒有人樣。這部電影就是詮釋眾口鑠金是如何把一個人搞到崩潰,即便真相大白也無法全身而退。重要提示:這絕不是一部讓人愉快的電影!它就像北歐的冬天一樣寒冷,在顫栗中毫不留情的在人性與社會道德劃上深入骨頭的一刀,即便沒有血漿暴力,也會將人虐的體無完膚。拔叔的演技在電影里大爆發,影片也是獲獎無數。千萬不要因為這個片名和不熟悉的演員而錯過這部優秀電影。
7.《污泥》(Mud 2012)
看英文名就知道,這部電影還有個翻譯:馬德。看到主演是馬修麥康納,我就不再猶豫了。這是一部從孩子的視角反映成人世界的佳作!兩個多小時的片長循序漸進的將馬德的故事鋪開,兩個河邊小鎮的孩子在一次冒險中得到了成長,過早地經歷了成人世界才有的戀愛、背叛、暴力,孩子的純真善良讓他們收獲了友誼,也經歷了考驗。 影片平穩扎實的劇本,如詩的節奏,如畫的鏡頭,每一幀的畫面都散透著一股獨特的情懷。它像一部小說,一部不怎么美好的小說,盡顯成人世界里尖銳的傷害無盡的背叛和粗糲的幸福感。
8.《吾等何處去》(2011)
這是一部阿拉伯地區的電影,片名是誰翻譯的無從考證,但可以看出譯者無奈的心情,畢竟英文名字是:where do we go now?還能如何信達雅呢?它是我所看電影中的一部神片,因為這樣一部電影竟然是改編自真實事件。戰爭肆虐過的村莊,兩種宗教的人們生活在一起,充滿了矛盾和一觸即發的沖突,竟然被村子的女人化解!導演很擅長講述這種表象輕松、內涵深刻的電影,整部電影的走向一直掌控在導演的手中,不徐不緩的講述了一個略顯理想化的故事。影片的震撼來自沒有激烈的沖突,沒有槍戰,但比死亡更寒冷。雖然結尾光明,但依然掩蓋不了它的冷峻和犀利!
9.《三傻大鬧寶萊塢》(3 idiots 2009)
這是我心里的又一部神片!看它之前,我是沒聽說過阿米爾汗的,我對印度的電影印象依然停留在《大篷車》那種載歌載舞的形式上。直到2013年,在同事的極力推薦下我才看的《三傻》,結果把我看傻了!這個電影跟寶萊塢有個毛關系啊?三個主角一點也不傻!
影片170分鐘片長,沒有一個多余的情節,劇情前后呼應之巧妙值得稱奇,充滿輕松、爆笑,讓人在熱淚中感受積極人生的力量。沒看過《三傻》的同學請在這個周末惡補一下吧,被別人知道會遭到鄙視的!
10.《一條叫旺達的魚》(A fish called Wanda 1988)
這部電影小時候就看過,但只記得情節,名字忘了,后來在大學時再次看到時,才知道它有這么一個“牛逼”的名字。這是一部能讓人笑噴的喜劇電影,典型的英式幽默。人物各個出彩,女主是《真實的謊言》里的杰米李柯蒂斯,她在影片中飾演旺達,而另一位主要人物養的魚也叫旺達,故事就是在這樣的巧合和交集中發展。影片充滿了英國人和英國人和美國人互相黑的橋段,但本質其實是英國人黑了美國人外加自黑。影片直接影響了后來蓋里奇的《兩桿大煙槍》,年代雖然久遠了一些,但現在看起來,還是會讓人很開心,畢竟,英國的幽默很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