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一個小故事告訴你什么是...
【????有意思,一個小故事告訴你什么是邏輯學,什么是心理學,什么是經(jīng)濟學和什么是哲學】
有一天,古希臘的哲學家,百科全書式的通才亞里士多德問他的老師柏拉圖說:“老師,請問什么是哲學?”
柏拉圖指著地上的一盆水反問他說:“你看這里有一盆水,還有兩個人。假設這盆水旁邊有兩個人,其中一個人他很干凈、很整潔,而另一個人是骯臟不堪的、臟兮兮的。你說哪一個人會用這一盆水來清洗自己呢?”
亞里士多德說:“當然應該是那個骯臟的人去洗了,因為他更需要清洗嘛。”
柏拉圖說:“很好,你的回答說明了什么是邏輯學,但是那不是哲學。”
亞里士多德一愣,然后說:“那么應該是那個干凈的人去洗吧。”
柏拉圖問他:“為什么呢?”
亞里士多德回答說:“因為兩個人面前都沒有鏡子,他們都無法看到自己的模樣,只能夠互相看到對方。那么骯臟的人看到干凈的人,他會認為自己也一樣干凈,反過來干凈的人看到骯臟的人,會認為自己也和對方一樣臟兮兮的,并且來說干凈的人總是喜愛干凈的。所以一定應該是那個干凈的人去洗那盆水了吧。”
然后他的老師柏拉圖說:“很好,你的分析很透徹。但是那個還是不能夠叫做哲學,而應該叫做心理學。”那還有什么答案呢?
亞里士多德說:“噢,那我知道了,應該是兩個人都去洗。”
然后他的老師柏拉圖鼓勵他繼續(xù)說去:“為什么?”
亞里士多德分析說:“你看,我們可以這樣子。干凈的人先洗,反正他干凈,洗過以后水也不見得會多臟,然后那個臟的人再去洗,反正他很臟了,用不太干凈的水去洗也不是什么問題。所以兩個都去洗,這個應該符合哲學的要求了吧?”
柏拉圖就大笑著說:“你這個叫做經(jīng)濟學,還不是哲學。”
這個學生亞里士多德深思以后就說:“哎呀,老師!我想我不敢再輕易地對這個世界下結論了。為什么?因為一切都呵可能,我不知道后來會怎么樣。”
柏拉圖點點頭說:“哎呀,我的孩子,看來你已經(jīng)領會了哲學的真諦了。”
打破思維路徑依賴,學會從多角度、多層次、多觀點來觀察這個世界,然后你就能看清楚世界的全貌了。這就是哲學。
(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