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存是社會賴以產生的一個再恰當不過的方面,因為這個方面反過來又影響其他方面。
2、不同民族的歷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進,其原因是民族環境的差異,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學上的差異。
3、糧食生產是槍炮、病菌和鋼鐵發展的一個先決條件。
4、不同民族之間相互作用的歷史,就是通過征服、流行病和滅絕種族的大屠殺來形成現代世界的。
5、文字史引人注目地表明了類似的情況:地理和生態條件影響了人類發明的傳播。
6、在飼養馴化動物的人類社會中,牲畜在4個不同的方面養活了更多的人:提供肉類、奶脂、肥料以及拉犁。最直接的是,家畜代替野生獵物而成為社會主要的動物蛋白來源。
7、歷史系統的性質使預測的企圖變得復雜了。對于這些性質,可以用幾種不同的方法來加以描寫。我們可以指出的是,人類社會和恐龍都是極其復雜的,它們的特點是具有大量的互相反饋的獨立變數。
8、技術的發展是長期積累的,而不是靠孤立的英雄行為;技術在發明出來后大部分都得到了使用,而不是發明出來去滿足某種預見到的需要。
9、歷史科學研究的是一連串的直接原因和終極原因。在大部分物理學和化學中,“終極原因”、“目的”和“功能”這些概念是沒有意義的,但它們對于了解一般的生命系統尤其是人類的活動,是至關重要的。
10、新月沃地和中國的歷史還為現代世界留下了一個有益的教訓:環境改變了,過去是第一并不能保證將來也是第一。
11、歷史并不“就是一個又一個討厭的事實”,就像一個憤世嫉俗者說的那樣。的確存在著適用于歷史的廣泛模式,而尋找對這些模式的解釋不但令人陶醉,也是大有裨益的。
12、這讓我想到了“最優分裂原則”:創新在帶有最優中間程度分裂的社會里發展得最快:太過統一的社會處于劣勢,太過分裂的社會也不占優。
13、當然,把狂熱的愛國者和宗教信徒變成這種危險對手的,不是這些狂熱分子本身的死,而是他們的意愿,即不惜以他們一部分人的死來換取消滅或制服他們的異教徒敵人。
14、早期的文字是為這些政治機構的需要服務的(如記錄的保存和對王室的宣傳),而使用文字的人是由生產糧食的農民所種植的多余糧食養活的專職官員。
15、我的主要結論是,不同社會之所以在不同大陸得到不同發展,原因在于大陸環境的差異,而非人類的生物差異。
16、相比之下,馴化動物則可定義為:使某種動物在圈養中通過有選擇的交配,使其與野生祖先有所不同,以便為控制其繁殖與飼養的人類所利用。換句話說,馴化就是把野生動物改變成對人類更有用的東西。
17、這方面最根本的差別是,國家是按政治和領土而組建起來,不是按照劃分族群、部落和簡單的酋長管轄地的親屬關系而組建起來的。
18、在我看來,過往出現的良好體制,往往是因為其背后有一根長長的歷史鏈條,從扎根于地理的終極原因一直連到體制的直接因變量?,F在,如果我們想在缺乏良好體制的國家快速將其建立,就必須了解這根鏈條。
19、過去戰爭中的勝利者并不總是那些擁有最優秀的將軍和最精良的武器的軍隊,而常常不過是那些攜帶有可以傳染給敵人的最可怕病菌的軍隊。
20、法國哲學家讓—雅克·盧梭推斷說,國家是按照一種社會契約來組成的,人們在計算自身的利益時作出了理性的決定,一致同意他們的經濟情況在國家中會比在較簡單的社會中更好,因而自愿地廢除他們的較簡單的社會。但我們的觀察和歷史記載,都沒有揭示出有哪一個例子可以證明國家是在帶著輕松優雅氣氛的冷靜遠見下組成的。較小的單位不會自愿地放棄自己的主權去合并成較大的單位。只有通過征服或在外部的脅迫下,它們才會這樣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