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世界第三大紀錄片電影節、哥本哈根紀錄片電影節(CPH: DOX)舉行閉幕禮,《喀布爾,風中之城》獲頒新浪潮競賽單元(NEXT: WAVE)最佳影片。
這是影片于去年11月為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IDFA)開幕,并榮獲首秀單元(First Appearance)評委會獎后,取得的第二座重要獎項。
《喀布爾,風中之城》是阿富汗導演阿布扎爾·阿米尼的首部紀錄長片。它以松散筆觸記述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小巴司機與一對兄弟三人蒙塵的日常。上海seo服務
在過去的數十年里,喀布爾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城市之一。曠日持久的戰爭籠罩了當地居民的生活,人肉炸彈的襲擊時常發生。
剛剛12歲的阿夫興與弟弟本杰明生于戰火之中,長于戰火之中,父親離家去到另外的國度,二人相依為命棲居于死亡邊沿。司機阿巴斯,口若懸河負債累累,奔波于整座城市,力圖修好自己破爛不堪的鐵皮小巴。
攝像機在極近的距離內捕捉這三個人物,記下他們的眨眼、表情與日常軌跡。跟隨他們的眼光,我們看到了這座城市里凡人生活的點滴細節。
CPH: DOX授獎詞如下:
“最高獎項所歸屬的影片,將帶領我們前往一座受傷城市的心臟。這部感人至深、令人屏息、極富藝術性的紀錄片,繪出了超越戰爭與死亡的生命肖像。這是導演的第一部長片,卻展示了驚人的藝術雄心,以及機敏大膽的攝影、剪輯、聲音運用。它告訴我們,希望長留人間,即使在最艱難的地方,生命仍有自己的步伐。”
在哥本哈根與阿姆斯特丹完成自己的世界首映與國際首映后,《喀布爾,風中之城》目前正在比利時Docville紀錄片影展參與國際競賽單元。
Docville是“奧斯卡直系影展”之一,其獲獎影片可直接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競爭資格。在未來的電影節計劃中,也已列有其他多個“直系影展”,期待《喀布爾,風中之城》能通過它們的引薦,踏上下屆奧斯卡的舞臺。
4月,這部獨具靈韻作品,還將趕赴日內瓦湖畔,參加瑞士真實影展(Visions du Réel),集齊歐洲最重要紀錄片電影節的“品質認定”;造訪拉丁美洲最大、最重要的獨立電影盛事,列席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獨立電影節(BAFICI)競賽單元;并于舊金山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競賽單元開啟北美首映。
亞洲首映將花落誰家,令人期待。
《喀布爾,風中之城》此前在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電影市場(EFM)內的放映反響熱烈,多個地區的發行已在洽談之中。
導演阿布扎爾·阿米尼生于阿富汗,于2000年初移居荷蘭,短片作品曾入選鹿特丹電影節及戛納導演雙周單元。他從2015年開始《喀布爾,風中之城》的拍攝,歷時4年,才于2018年完成了全片。
在此期間,他曾15次往返喀布爾。攝影機凝視了這個城市與其中居民寧靜的一面,但無法抹去的事實是,這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地區之一。阿米尼的每次拍攝之旅都會遭遇并“幸存于”一到兩次的自殺式炸彈襲擊。
但他選擇了回避對阿富汗所遭遇暴力的直接呈現。從新世紀初,西方人進駐阿富汗以來,NGO組織制造的影像形成了某種關于喀布爾的刻板印象。阿米尼希望通過,對生活細節的重新關注,以自己對該地區生活的親歷與感知,尋找戰火中個體與心靈的真實軌跡。
對于導演阿米尼來說,這是他自己的《德意志零年》。通過《喀布爾,風中之城》,他在故鄉與世界之間塑造了一種新的觀看方式。
回望之外,這種新的觀看方式兼有一種世界主義的出發點,《喀布爾,風中之城》本身就是一部跨越國界的作品,荷蘭、阿富汗、日本、德國聯合出品,制片人趙佳來自中國、剪輯師來自荷蘭……
阿米尼入選本屆戛納電影基石駐留計劃
目前,阿米尼導演正于巴黎參與為期近半年的戛納電影節電影基石駐留計劃(The Residence - Cinéfondation),籌備自己的第一部劇情長片。
新的計劃仍將設定于紛亂中的喀布爾,并且會從紀錄片真實的人物與場景里,演繹出一個兼具現實觀照與理想色彩的虛構故事——這回,巴士司機與阿富汗少年身上,承載了更加鮮明而沉重的、關于道德與正義的英雄任務。
代理《喀布爾,風中之城》的國際銷售公司,是將《大象席地而坐》與《北方一片蒼茫》帶往海外的赤角Rediance。這也是赤角所代理的第一部紀錄片。
赤角將與阿米尼在戛納創作中的劇情片項目再次合作。
《喀布爾,風中之城》
Kabul, City in the Wind
2018年 | 88分鐘
導演:阿布扎爾·阿米尼 Aboozar Amini
制片:趙佳 Jia Zhao
國際發行:赤角 Rediance
赤角 Rediance
合作聯絡:info@rediancefilms.com
北京、巴黎兩地辦公,以國際發行、電影節推廣、全球化視野的影片投資和制作為核心業務。自2017年成立以來,代理影片已于柏林、威尼斯、多倫多、圣丹斯、鹿特丹、釜山、阿姆斯特丹紀錄片電影節、南特三大洲影展等100多個重要國際電影節載譽而歸,海外發行影片更售出超過70個國家地區。
藝術不設防,赤角希望跨越邊界、沖破藩籬,在世界范圍內發掘最具獨特風格的影像作品、最具原創精神的藝術作者,通過傳播、交流與碰撞,探索新的電影觀念與新的藝術可能,踏浪跨國合作產業潮流,把握當代電影生命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