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滿足感程度在不同量級的人是沒法有效討論問題的,因為他們愿意觸探停留的深度不一樣。 路徑依賴的強弱可表征延遲滿足感。 三年前和朋友聊天,問他對合作者對人才看重什么,其它點我已經記不住了,唯記住:不裝 B。當時楞了一下,隨后越發覺得有道理。經常要提醒自己,這也是延遲滿足感的一種鍛煉。 凡事就怕不認真,不思考。好多問題我應該能知道的,只是之前沒有認真看,認真想,想當然(不是沒時間)。延遲滿足感是一項長期修煉。 延遲滿足感經驗:涵蓄情緒,讓自己靜止,不要在溝通交流的時候走動、晃動, 情緒跳動,思維失去精確控制。 延遲滿足感和堅決告別惰性是“優秀”的最重要兩塊基石。 做產品一定要堅持面對事實仔細辨析小心求證,不繞彎不僥幸不鴕鳥,延遲滿足感。 常言道:以大多數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上輪不到拼天賦。我的版本:以大多數人延遲滿足感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什么是努力?早出晚歸,常年不休的人很多,差別極大,區別好像不是努力。 有同事問我說:延遲滿足感太過也不太好,比如和celebrate wins矛盾,不好把握。我的理解:延遲滿足感無關高興、慶祝、分享等行為。更多是內心的,是不是滿足感將內心蒙蔽、智慧遲鈍、錯過機會。 ——引用自張一鳴微博,目前其微博已被本人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