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崗位定位:在28歲前,用崗位專業定位自己,你干啥最專業?
2、管理定位:32歲之前,用管理角色定位自己,你做項目、帶團隊、運營能力怎么樣?
3、行業定位:38歲前用行業品類定位自己,你在哪一個行業領域做到了頂尖?
摸著石頭過河,一句話,別用你工作的勤奮掩蓋你職場發展策略的懶惰。要成為精英,就要看書。
80后之后的人們擁有的工作保障已大不如前。雖然我們被培養出了“個人品牌”的理念,但往往缺乏取得長遠成功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素質。
處于職業生涯中期的專業人員也感覺危機四伏,因為他們的工作、行業乃至整個職業生涯都在迅速迭代。而那些即將退休的人們則發現,相較于同年齡的上一輩,他們的身體狀況更好,但存款更少。
對所有人來說,接下來還有什么在等著他們呢?大多數人工作的時間比睡覺的時間更長,很多人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長也比不上工作時長。一輩子在工作上耗費100000小時的人不在少數。即使是在不工作的時候,我們也常常在為工作擔憂。可是光靠擔憂是沒用的,相反,我們應該將精力集中起來,去了解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去調整我們的職業生涯。
職業革命近在眼前。雇主與雇員的忠誠關系正在弱化。退休時間開始延后,并且延長得越來越久了。一撥嶄新的職業正席卷而來,朝九晚五型的職位被各種選擇所替代,比如:斜杠、外包、共享工作、遠程辦公和創業。
世界各地關注職業發展的人們正在他們的工作和私人生活之間尋求更大的靈活性和兼容性。就業競爭的來源也更為多樣化,它們來自海外,來自年輕一代或年長一代,而且越來越多地來自機器。
準備好應對職業革命了嗎?大多數人并沒有。我們似乎對工作的本質存在幾個自相矛盾的看法。根據未來公司的調查,超過七成的美國人贊成“我會更多地根據我能有多快樂來決定未來的職業,而不是能賺多少錢”。但是,就在同一項調查中,上班族們又表現出,金錢是影響工作選擇的頭號因素,緊隨其后的就是福利。
在全球經濟動蕩的背景下,對于追求幸福感最高的工作,我們正在逐漸喪失熱情
我們期盼夢想,但懼怕現實。我們認識的那個世界已經變了,而且變得很快。我們需要用新的方法來尋找工作,用新的方法來建立可持續的職業生涯。我們需要新的思維方式和新的工具箱。這不僅是方法,而且是穩定、經得起現實考驗的策略,我們能用它們在新的職場中生存和發展。
正確的做法并不是拋棄我們所知的一切,而是選出其中有用的部分,將它們置入全新的環境,并將傳統的智慧與新的環境結合起來。
我們的學校和公司也許能教我們最好的技術和商業技能,但是人們卻依然不知道,該如何將所有的建議、見解和最佳實踐經驗綜合成一份連貫的職業規劃,這令他們感到困惑和灰心。這種現象是完全正常的。僅與10年前相比,職場幾乎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許多曾在上一代人身上奏效的就業技巧和職場策略在今天已完全失效。盡管還有一些經典哲理仍是至理名言,但當今的職場中人還面臨著一些獨特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