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期望某些天然的植物或食物能夠降尿酸或者溶解尿酸鹽結晶時,最后卻發(fā)現(xiàn)這些“傳說”中的食物并沒有什么用,那會不會顯得自己“不夠聰明”呢?正所謂: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在回答這個問題并進行分析前,我先告訴大家答案:沒有什么食物能直接溶解尿酸鹽結晶,但有飲食可以間接讓尿酸結晶溶解。
什么是痛風?痛風石遺傳性或獲得性的一組異質性風濕免疫性疾病,是單水單鈉尿酸鹽結晶所致的特征性急性關節(jié)炎。
從定義我們可以知道,這些單水單鈉尿酸鹽結晶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尿酸鹽結晶,只有尿酸鹽結晶聚集沉積在肢體關節(jié)內和關節(jié)的周圍,引起身體的免疫反應,出現(xiàn)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試圖“吞噬”,才能導致急性痛風的發(fā)生。
也就是說,痛風發(fā)病機制中,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就是高尿酸血癥或者是不是會形成尿酸鹽沉積,而這些尿酸鹽結晶是不是能夠誘發(fā)急性炎癥。
在了解了痛風的機制后,我們再來了解尿酸是怎么形成尿酸鹽結晶的?尿酸,弱有機酸,尿酸有若酸性,在人體的血液中,尿酸主要以單鈉尿酸鹽的形式存在。尿酸在人體內有離子化的單鈉尿酸鹽和非離子化的游離尿酸兩種表現(xiàn)形式,單鈉尿酸鹽在水中的溶解度為120mg/dl,游離尿酸則低不少,僅為6.5mg/dl。
單鈉尿酸鹽和游離尿酸是可以隨著溫度、pH值以及血尿酸濃度發(fā)生可逆性的變化。尿酸鹽結晶,就是因為這些影響因素,導致尿酸鹽飽和量增加,溶于水的單鈉尿酸鹽轉化為不容易溶于水的游離尿酸,從而形成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身體各個組織,造成損害。
影響尿酸鹽結晶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局部尿酸鹽和陽離子的濃度、局部溫度、能讓尿酸鹽保持科融狀態(tài)的物質、影響晶體成核或成長的各種因子是否平衡等。我們先一起來了解一下:
總而言之,尿酸鹽結晶的沉積與以上這些因素有關,但是僅有20%左右高尿酸血癥的患者發(fā)展為痛風性關節(jié)炎。痛風的發(fā)生還是取決于影響晶體成核、生長與脫落的促進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平衡、血漿蛋白的作用、吞噬細胞的作用、關節(jié)創(chuàng)傷或骨關節(jié)炎以及其他諸多因素。
現(xiàn)在我們了解了,尿酸鹽結晶是由于尿酸鈉分子聚集而成,其晶體在偏振光顯微鏡下是藍黃雙折光針狀晶體。尿酸鹽晶體最開始是以液相的形態(tài)存在于血液及組織液,后來才能沉積在關節(jié)、軟骨以及其他組織。
為什么尿酸鹽結晶不容易被溶解呢?我們還是要從尿酸鹽晶體的化學名說起。尿酸鹽晶體的化學名叫做三羥基嘌呤,是一種具有嘌呤環(huán)結構的化學物質,其醇式結構溶解在水中主要呈弱酸性,又主要通過尿液排泄,因此將其稱之為尿酸。尿酸鹽晶體可以溶于甘油、強堿溶液,但水中僅僅屬于微溶,同樣的在血液中的溶解度也很低,因此,當血液中的尿酸鹽濃度升高時,尿酸就會在血液中逐漸飽和,漸漸的析出結晶。
也就是說,尿酸鹽結晶在血液和人體其他組織液中,其實是很難溶解的。這也就解釋了尿酸鹽結晶為什么會對血管、關節(jié)、腎臟等部位和組織造成影響,從而引起高尿酸血癥的伴發(fā)疾病比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心腦血管疾病、腎功能損傷等。
尿酸鹽結晶作為本不應該形成的化學物質,如果堆積在體內,就有可能導致痛風。結晶從液相到成核的初始階段一般出現(xiàn)在固體顆粒周圍,如果這種顆粒的存在讓尿酸鹽分子容易聚集的平面,那么結晶的進展會更快。
一旦結晶形成,可不是什么食物能夠溶解的。因為尿酸鹽結晶在血液中基本上不會溶解。如果要溶解,就要像是前面所說的堿化血液。但是,對于人體而言,血液的酸堿度并不是想溶解就能溶解的。在人體重,血液的酸堿度保持相對恒定,一般在7.35~7.45之間,如果血液pH值高于7.7或低于6.9,就會引發(fā)生命危險。
不僅食物不能溶解尿酸鹽結晶,現(xiàn)在的降尿酸藥物也不能溶解尿酸鹽結晶。因為我們不能通過強制手段來改變人體的血液環(huán)境。
是不是照我這么說,如果出現(xiàn)高尿酸血癥或痛風,尿酸鹽沉積在了關節(jié)及腎臟后,我們就無法治療高尿酸血癥及痛風呢?
當然不是。我們從前面造成尿酸鹽結晶形成的原因就可以看到,目前來說治療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主要手段也是基礎手段,就是降尿酸治療。改善尿酸的狀態(tài)和調節(jié)尿酸水平,將尿酸降下來,讓人體的尿酸和尿酸鹽的溶解度升高,從而才能讓血液中的尿酸鹽結晶再次正常溶解進入血液。
尤其是尿酸水平在360μmol/L以下的時候,血液中的尿酸鹽結晶會逐步溶解,而且關節(jié)部位沉積的尿酸鹽結晶也會逐漸剝落進入血液。這其實也解釋了為什么初始降尿酸治療容易誘發(fā)“溶晶痛”的原因:因為血尿酸水平發(fā)生波動,導致尿酸鹽晶體的理化性狀發(fā)生了變化,縮小了晶體的大小和性狀,讓其從關節(jié)處脫落出現(xiàn)致炎能力。
那么,我們在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后,就知道只有能讓血尿酸下降和不持續(xù)升高的飲食,才能讓尿酸結晶不再增加,并且尿酸鹽結晶隨著血尿酸降低逐漸溶解。
以上這些飲食,分別是從減少血尿酸濃度升高的因素,降低尿酸鹽結晶沉積的環(huán)境等方面,來讓尿酸鹽不至于繼續(xù)沉積或者在血尿酸降低的情況下能逐步溶解。
在高尿酸血癥的狀況下,我們可以通過飲食調整和生活調理,來改變血尿酸狀態(tài),逐步讓血尿酸水平降低,也讓尿酸結晶不至于沉積在關節(jié)。
在痛風的狀況下,我們可以通過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調整和降尿酸治療,來降低尿酸,讓急性痛風的發(fā)作頻率減少或沒有,讓痛風合并的疾病不至于出現(xiàn)。
但是在痛風石的狀態(tài)下,僅僅通過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調整和藥物等降尿酸治療,就很難將痛風石溶解。為什么呢?
因為痛風石的病理本質是異物肉芽腫,沉積在組織的尿酸鈉晶體,因為反復的痛風發(fā)作,周圍就不斷圍繞著單核-巨噬細胞以及上皮樣細胞、多核巨細胞,外邊有纖維結締組織包繞,且含有蛋白質、脂肪和多糖成分。
而要將這么多蛋白質基質、脂肪、纖維結締組織等逐步溶解,才能溶解處于中心位置的尿酸鹽結晶沉積。這其實很不容易。
所以,如果出現(xiàn)了痛風石,目前來說通過普通的治療方法,溶解起來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尤其對于多次急性痛風發(fā)作導致的痛風石,是一層一層的尿酸鹽沉積結晶導致的,當痛風石堅硬時,溶解起來就基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