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
注
各位老師、各位同道:
晚上好。今天和大家分享我的治療失眠的粗淺經(jīng)驗,敬請批評指正。
全世界人口的80%都伴有睡眠障礙,所以失眠為臨床常見病,但是治療起來又非常棘手。有的人甚至終身不能治愈。
通常把失眠分為兩種,一種為陰證,一種為陽證,按六經(jīng)辨證有三陽病,三陰病。就診時患者有以失眠為主癥者,有以失眠為伴隨癥狀者。
1、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三陽病失眠中常用的方為柴胡加龍骨牡蠣湯。2000年我跟隨朱進忠老學習時,發(fā)現(xiàn)其臨床擅用此方。不僅將其用治失眠,而且用治眾多疑難雜癥。朱老將其定為調(diào)理三焦方子,多用于病機屬上焦有火,下焦有寒氣,心腎不交,肝氣不舒的疑難雜癥。此方首見于《傷寒雜病論》107條:“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zhuǎn)側(cè)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與大家分享案例:
病案1:桑XX男 36歲 15-07-07
腰酸痛一年。半月無性生活會遺精。倦怠乏力,睡眠一般。心煩。右沉緊緩。尺弱。左寸浮滑。關(guān)尺沉弦。舌苔白。柴胡12黃芩10姜半夏15甘草10黨參15桂枝10茯苓15龍骨20牡蠣20大黃5大棗15狗脊30 梔子10生姜 5片 7劑。
15-07-15 右沉緊。左沉緊,舌苔中部厚。各證均減。
柴胡12黃芩10姜半夏15甘草10黨參15桂枝10茯苓15龍骨20牡蠣20大黃5大棗15狗脊30 梔子10仙靈脾20仙茅10生姜 5片 7劑。
按:此患者有遺精,屬精關(guān)不固,有心煩,腰酸痛,右沉緊緩,尺弱,即朱老所認為的“上火下寒”病機。以腰痛為主癥,故加用狗脊;心煩,故加梔子;7劑后諸癥皆減,后加減應用溫陽補腎之品,加用仙茅、仙靈脾。章太炎曾謂:“中醫(yī)之成績,以醫(yī)案為最著”。醫(yī)案最能說明問題,體現(xiàn)醫(yī)師臨床水平的高低。藥味的加減變化、用藥劑量、劑效關(guān)系、吃藥以后效果如何,如何轉(zhuǎn)變方子,都體現(xiàn)于處方中、醫(yī)案中。
病案2:張XX女 35 歲 15-07-21
失眠,似睡非睡,心煩易怒,右沉緊,左沉弦。舌苔白厚。柴胡12黃芩10姜半夏15甘草10黨參15龍骨20牡蠣20桂枝10茯苓15大黃6草果8檳榔10大棗10生姜 3片 7劑
15-07-28 右沉緊,左沉細。舌苔比以前變薄。睡眠大好。柴胡15黃芩10姜半夏15甘草6黨參15大棗15龍骨20牡蠣20草果10檳榔10大黃6制附子10磁石30生姜5片 6劑。
按:患者舌苔白厚,故合半張達原飲。《達原飲》首見于《瘟疫論》,在俞根初的《重訂通俗傷寒論》中有柴胡達原飲,朱進忠老其自創(chuàng)柴胡達原飲,常用于治療三陽合并的發(fā)熱疾病,亦可治療寒濕或疫毒,舌苔厚如積粉者。臨床應用時,只要舌苔白厚,即可應用。
達原飲由草果、檳榔、厚樸、青皮、知母、黃芩組成。方中草果、檳榔、厚樸直達膜原。后·3味實際是矯正草果、檳榔的副作用。
膜原首見于《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在《溫疫論》中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其時邪在夾脊之前,腸胃之后,雖有頭身疼痛,此邪熱浮越于經(jīng),不可以為傷寒表證,輒用麻黃桂枝之類發(fā)其汗。此邪不在經(jīng),汗之徒傷表氣,熱亦不減。又不可下之,此邪不在里,下之徒傷胃氣,…”。所以治療膜原病既不能發(fā)汗,又不能攻下,否則會傷及無辜。所以膜原實際是在半表半里之間。
此外,方中甘草一般都用生甘草,市場上甘草一般都稱為蜜炙甘草,但通過市場調(diào)研,實則不然。臨床應用時,可以用生甘草清炒一下,即變?yōu)橹烁什荨?/span>
方中附子、磁石與龍骨、牡蠣共同,為溫潛法。此法始于上海徐小圃先生。其機理為把上焦的虛火潛到下焦,附子作為導引,龍骨、牡蠣、磁石則把虛火下潛,從而使火氣不往上散。
病案3:朱翔女 31歲 15-10-20
失眠8年。一般睡2-3小時。有時通宵不眠。經(jīng)常牙齦腫痛,后腦勺脹,心煩易怒。月經(jīng)量少,2-3結(jié)束。經(jīng)常痔瘡發(fā)作,面色不華,舌苔白。右弦左浮弦。柴胡12黃芩10姜半夏15甘草10黨參15龍骨20牡蠣20桂枝10茯苓15大黃8梔子10丹皮10桃仁10百合20大棗20浮小麥30 磁石20黃柏10制附子5 龜板10 7劑。
15-11-10 睡眠大好,舌邊有血泡,牙齦腫痛,沉緊。柴胡12黃芩10姜半夏15甘草10黨參15龍骨20牡蠣20桂枝10茯苓15大黃8梔子15丹皮15玄參30磁石20黃柏10制附子5龜板10 7劑。
按:患者右弦左浮弦,提示明顯上焦有火、下焦不足病機,故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為主方。同時加用桂枝茯苓丸,因患者有痔瘡病史。患者牙齦腫痛,表明患者有郁熱在里,用桂枝茯苓丸亦有效。其長時間失眠,癥狀繁雜,故合用甘麥大棗湯。同時合用潛陽封髓丹,把虛火引下來,虛火不能擾神,睡眠就有改善。
2、柴胡桂枝干姜湯
此方見于《傷寒論》147條:“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jié),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傷寒論》中治療往來寒熱的方子有大柴胡湯、小柴胡湯、柴胡桂枝干姜湯、奔豚湯。本方病機為肝氣郁結(jié)、少陽內(nèi)熱,有痰飲內(nèi)結(jié),同時夾雜陰虛。臨床許多大家擅用此方,胡希恕老用此方可見大便干,劉渡舟老認為此方屬膽熱脾寒,臨床見癥當有大便稀,陳慎吾老認為此方用于“由陽轉(zhuǎn)陰之證”。
臨床應用時,若痰飲比較重,出現(xiàn)腹瀉,天花粉減量為10g,同時干姜加大用量10-15g,以改善太陰脾陽不足之癥;如果大便干結(jié),口干,乏力,失眠,汗出,心煩,干姜減量至3g,天花粉加量為15-30g。有人主張用《傷寒論》原方、原量用藥,有一定道路。但是如此應用,等于刻舟求劍,不能取得滿意臨床效果。所以用經(jīng)方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jù)病機變化、陰陽、表里、寒熱、虛實變化進行調(diào)整,故“中醫(yī)不傳之秘在于劑量”。
病案1:張XX 男 39 歲 15-11-28
19-03-23右浮弦,左浮弦,舌苔白厚,睡眠不好,焦慮,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長胸悶。心煩易怒,轉(zhuǎn)氨酶稍高,從小汗出多。柴胡15桂枝15干姜3天花粉15黃芩10牡蠣15生甘草6 7劑
19-03-31弦數(shù)舌苔變薄。眠可,無明顯不適。柴胡15桂枝15干姜3天花粉15黃芩10牡蠣15生甘草6梔子10豆豉15 14劑
按:此患者長時間工作,且壓力大,導致慢性疲勞綜合征,臨床表現(xiàn)為乏力、倦怠,“葛優(yōu)躺”等多種表現(xiàn)。
天花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認為其有補虛作用。臨床應用時發(fā)現(xiàn)有病人服用后出現(xiàn)腹瀉癥狀。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土瓜根摻雜于瓜蔞根之現(xiàn)象,因土瓜根苦寒,故易致腹瀉。
病案2:阮XX 男 47歲 18-08-21
醒后汗出,入睡困難,大便干,困倦乏力,頭懵,納可,性功能不好,有強直性脊柱炎史3年。稍干活就汗出多,額頭胸背汗多,左下肢靜脈曲張,舌苔薄干裂紋,右沉弦,左浮弦溢
柴胡15桂枝10干姜3天花粉15黃芩10牡蠣15生甘草6鹿含草30 7劑
18-08-28右沉緩,左浮弦。大。各種均減輕。舌苔薄白。柴胡15桂枝10干姜3天花粉15黃芩10牡蠣15生甘草6鹿含草30茯苓15丹皮15桃仁15赤芍15 7劑
19-02-24最近盜汗多,要換衣服,白天乏力。胸悶,心煩易怒,納可,腰背痛,舌質(zhì)紅,苔白。脈弦數(shù)。柴胡15桂枝10干姜3天花粉15黃芩10牡蠣20生甘草10 7劑
19-03-05盜汗明顯減少,睡眠不好,做惡夢。乏力減輕,不口干,腰背痛。舌苔薄邊有瘀斑,左浮弦,右沉弦緩,柴胡15桂枝10干姜3天花粉15黃芩10牡蠣20生甘草10鬼箭羽20 7劑
19-03-13右沉滯左寸浮弦關(guān)尺弦。舌苔薄邊瘀斑。盜汗止,睡眠好,已經(jīng)不做惡夢,乏力明顯好轉(zhuǎn)。腰部稍痛。柴胡15桂枝10干姜3天花粉15黃芩10牡蠣20生甘草10鬼箭羽20浮小麥30大棗15 7劑
按:此患者醒后汗出明顯,其為盜汗無疑。其靜脈曲張嚴重,提示內(nèi)有瘀血。此病患者既有津液代謝障礙,又有陰虛,夾雜痰飲。方中加用鹿含草,其有補腎強腰健骨,補督脈之作用。可用于強直性脊柱炎、慢性鼻炎、頸椎病等屬于督脈的病癥。
其左脈弦大。弦主痛,主痰飲,主肝郁。大脈屬于虛脈。《金匱要略》:“男子平人,脈大為老,不及亦為老”。大者,病進。
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鬼箭羽可用于治療噩夢,效果好。
3、溫膽湯
《千金方》:“大病后虛煩不得眠,此膽寒也。”此方中藥物多為清熱化痰之品,故可用于治療痰熱內(nèi)擾導致的失眠,病人多見脈弦滑,焦慮或大病后,人比較煩躁。一部分病人在外感后應用抗生素、激素后,容易出現(xiàn)虛煩,失眠,亦可以用本方加減治療。
臨床應用,可以加用黃連以清熱除煩;若伴有寒熱夾雜,亦可加用附子。在一派苦寒藥中加入一味辛溫走竄藥,既無副作用,又使機體達到陰平陽秘狀態(tài)。
4、柴芩溫膽湯
用于治療肝郁化火,痰熱內(nèi)雍導致的失眠。臨床遇到一常熟病人,中年女性,頑固性失眠1年,遍訪名醫(yī)無效。遍服柴胡龍骨牡蠣湯、烏梅丸、黃連阿膠湯、半夏瀉心湯、歸脾湯等。此患者體型偏胖,不高,脈沉細。起先根據(jù)久病多瘀,予血府逐瘀湯治療,效果不顯。后根據(jù)患者言多語快,聲音洪亮,辨證屬大柴胡湯體質(zhì),舍脈從癥,屬于六陽病,予朱老柴芩溫膽湯加減2月,臨床好轉(zhuǎn)。
5、十四味溫膽湯
二陳湯加竹茹、枳實、加生脈飲加當歸補血湯、加遠志、石菖蒲、生地
此方有理氣化痰、清熱、補氣血、安神作用。其病機為氣虛、痰火、腎虛、肝郁,多種病機夾雜。患者多見脈沉或緩或不流利,既有頭暈、失眠、煩躁易怒、頭痛、頭暈、頸部不適、胸悶、胃脘脹滿、腰酸痛、婦人帶下明顯、四肢酸軟,晚上失眠,白天哈欠連連等癥狀。可用治甲狀腺結(jié)節(jié)、甲狀腺囊腫、冠心病、胃炎、腰肌勞損等病。臨床應用,抓住病機,不拘于病,符合方證,即可應用。
但此方臨床起效不快,一周稍見效。隨治療時間增長,效果會明顯。
6、癲狂夢醒湯
其方歌為:癲狂夢醒桃仁功,香附青柴半木通;陳腹赤桑蘇子炒,倍加甘草緩其中。
方中甘草量要偏大,王清任治療精神錯亂、失常,辨證屬痰飲與瘀血夾雜病機。
劉XX 女 61歲 116-03-30右沉滑,左浮滑。舌苔中根部厚,小便熱混濁,白帶有異味,失眠。桃仁15香附10青皮10柴胡12姜半夏15川木通6陳皮10大腹皮15赤芍15桑白皮15炒蘇子15甘草15連翹20 7劑
16-04-06睡眠好轉(zhuǎn),小便熱好轉(zhuǎn)泡沫減少,右沉滑,左寸滑,舌苔白有潰瘍。桃仁15香附10青皮10柴胡12姜半夏15川木通6陳皮10大腹皮15赤芍15桑白皮15炒蘇子15甘草15連翹20夏枯草30 7劑
16-04-13頸部痛減輕,大便有泡沫,小便熱減輕,右上魚。浮弦。左沉滯。舌苔白厚,桃仁15香附10青皮10柴胡12姜半夏15車前草20陳皮10大腹皮15赤芍15桑白皮15炒蘇子15甘草15連翹20夏枯草30 7劑
按:患者主訴精神癥狀多種多樣。方中有一味藥木通6克,川木通為木通科屬,而過去常用東北產(chǎn)關(guān)木通,為馬兜鈴科植物,含馬兜鈴酸,其有腎毒性,有報道有病人服用中成藥龍膽瀉肝丸后出現(xiàn)尿血癥狀,所以關(guān)木通臨床不要應用。
因患者上次就診有頸部疼痛,淋巴結(jié)腫大,故加用夏枯草。此藥清熱散結(jié)作用較好。
患者脈沉滑,左脈浮滑,提示有瘀熱。右側(cè)脈上魚際,為溢脈。超過寸脈本位,稱為溢脈,超過尺脈本位,稱浮脈。此均為太過脈象。屬于陽證、熱證、實證。脈象有兩種形式出現(xiàn),或太過,或不及。若脈沉細,為短脈,為不及脈。
7、黃連阿膠湯
馬XX 女 50歲 17-10-25 8月26號到現(xiàn)在,月經(jīng)淋漓不斷一月,喝紅酒后血色鮮紅,吃某醫(yī)生藥一周說無效。出血不少,需要用衛(wèi)生巾。8月份10天結(jié)束。吃中藥后口干不想喝水,睡眠不好,舌尖紅苔薄,右沉緩。左沉弦緩。生地30當歸6白芍30川芎3黃芩10黃連10阿膠6仙鶴草20 7劑
17-11-08吃藥3劑血止,有異味。刻下失眠,大約5小時左右,翻來覆去睡不著,以致眼干痛揉眼,右弦數(shù),左弦數(shù)。用手摸手心熱蒸。舌尖紅點多中部白。黃連10黃芩15白芍15阿膠6雞子黃2枚 7劑
17-11-19睡眠好轉(zhuǎn)時間增長,眼干澀好轉(zhuǎn),感覺藥太苦,手心已經(jīng)不熱,舌尖紅點,苔白。
陳皮15姜半夏15茯苓15生甘草10竹茹15炒枳實15
按:《傷寒論》307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煩,不得眠,黃連阿膠湯主之。”此條提示為少陰病熱化證,導致心神不安,引起的失眠。方中有特殊藥物雞子黃,此方阿膠量偏大,需用四量。
此病案為節(jié)選部分病歷。此患者為芩連四物湯合黃連阿膠湯加減。
方中阿膠價格偏貴,可以用阿膠珍珠代替。
8、抑肝散加陳皮半夏湯
主要治療心理煩躁,容易發(fā)脾氣,小兒多動癥、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癲癇等疾病。曾治療一中年婦女,心里煩躁易怒,脾氣大,焦慮失眠,與丈夫長期爭吵,用此方治療二周,脾氣改善,性情穩(wěn)定,睡眠改善,開朗不少,效果效果好。前段時間治療一小兒頻繁眨眼,喜清嗓子,動作頻繁,學習成績不好,后用此方加減,等治療2月后癥狀改善明顯。
9、風引湯
朱XX 女 18歲 15-09-01
自幼睡覺磨牙。伴有失眠。額頭痘痘密集,呈小丘疹狀。鼻翼兩邊也有。172CM體重52公斤。舌苔白,扁桃腺腫大,脈浮弦。紫石英10白石英10赤石脂10寒水石10滑石15龍骨20牡蠣20干姜10桂枝10大黃6生石膏15制附子5 煮散 7劑。
15-09-29代述:各種均減。石英15白石英15赤石脂15寒水石15滑石15龍骨20牡蠣20干姜10桂枝10大黃10生石膏15鉤藤15煮散 7劑。
按:風引湯、麻黃升麻湯、升麻鱉甲湯,此3個千古不用的方子,我臨床應用很多。我曾對其進行過剖析,并進行過專題講座。風引湯在《金匱要略》里治療:“除熱癱癇”。本方應用廣泛,可以治療發(fā)熱類疾病、高血壓、癲癇、多囊卵巢綜合征、痤瘡、便秘、中風、腦血管病等。
煮散:是非常好的劑型,即把藥打成粗顆粒,裝進紗布袋進行煎煮。此種劑型唐代孫思邈應用非常多,用其治療“中風痱“,即腦血管病,用小續(xù)命湯煮散連續(xù)服用10天,能治愈。
煮散特點為:節(jié)省藥材、容易煎煮,服用方便,起效快。
此患者服用一周后,家屬代述,睡眠改善、痤瘡減輕,磨牙減少,后用此方加用鉤藤繼服。
風引湯有辟竅瀉火作用。治療疾病,有幾個祛邪途徑:或從表(太陽)走;或從里走,從大小便走。風引湯從陽明走,小續(xù)命湯從太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