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這幾年寫作論文的幾個小經驗
今天早上收到今年第四篇sci接受函,基本把今年的任務完成了。
今年已經接受的4篇sci,平均影響因子大于2.0,基本從數據處理,寫作,投稿到修改都是自己獨立來了。也算是摸爬滾打總結了一些經驗,和大家分享幾條,也沒有特別的準備,想到哪就說哪了。
1.怎么評判自己的文章適合發怎樣的刊物。這是成功的第一步。選擇合適水平的刊物是一擊即中,節約時間的關鍵。剛入門的時候一般是先把文章內容整理好,然后尋求導師的意見能發哪個層次的文章,就按哪個雜志的格式來準備。到了后面自己的領域熟悉了,讀的文獻多了,基本上對自己的東西的水平就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了,能投哪個檔次的文章心里就有數了。所以選擇合適的刊物,一靠自己多讀文獻,二靠多向導師前輩請教。
2.文章被拒就只能選擇更低影響因子的嗎。因為現在審稿人都只有兩三個,所以被拒也有很多運氣成分在里面,有的審稿人是明顯帶偏見的。只要自己對自己的文章有信心有正確的認識,就不要被審稿人幾句帶偏見的話所打倒。我一師妹,因為快要畢業把一篇文章低投了個2.5的雜志,本來是想保險過的,結果運氣不行,被審稿人批得一塌糊涂。后來我給她分析后覺得她的內容可以,就推薦她投一個3.8的刊物,結果一下就接受了。所以相信自己的文章是金子總會發光。
3.如何確定自己的文章適合某個雜志,尤其是一些新的雜志。首先看雜志的scope和投稿須知等。確定自己的范圍符合。然后可以下載該雜志和自己工作相關的文獻約十篇左右。基本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工作能不能在該雜志上發表了。
4.引用文獻。開始的時候以為參考文獻不重要沒人看,引用都很隨意。后來發現審稿人對引文獻是很看重的。1)引用文章一定要全,該引的都要引,尤其是和你同行的。很可能他們審了你的稿件,如果看到自己文章被引和沒被引,那第一感覺是截然不同的。2)投哪個雜志要引用該雜志的文獻2篇以上,4-5篇就更好了,如果編輯對你友好,也是頗受益的。最直接的就是你的修改稿是直接pass還是再返回給審稿人,這個編輯權力很大的。我今年這四篇,其中有篇還是大修,都是修改稿一交基本第二天都接受了,應該都是碰到比較友好的編輯了。
5.如何修改稿件。不管大修小修,一定要認真對待,針對審稿人的意見逐條回答。審稿人給提一些建設性的建議,只要沒有原則性的誤解一律接受。還有一定要禮貌,信頭信尾都要感謝審稿人和編輯,表現出嚴謹認真謙遜的態度,一般都沒問題。上面提到我的修改稿基本都沒有返回重審,可能我的回復和修改比較認真的也有一部分因素吧。
就先說到這,有點不知所云了,歡迎大家補充討論
一起努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