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兩次發布,此為盈江、瑞麗篇。原題:滇西魔性鳥坑(上)
先看一組數據: 云南省鳥類987種,其中怒江州371種、保山市604種、大理州604種、德宏州667種(參考資料是云南滇西四州市鳥類名錄 2017.2,百花嶺大劉、曾祥樂、張浩輝、張煒 修訂,2017年5月),依據為IOC V7.2。 2018年1月,新出版的鄭光美《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列明云南鳥種945種,亞種1162種。無論是新銳鳥類學家推崇的DNA分類系統(與IOC關聯更密切),還是老一輩鳥學泰斗傳統分類學給予的數據,云南在中國鳥類分布的地位都妥妥地排名第一,遠遠超出位列第二的四川(鄭光美名錄第三版四川鳥類691種,亞種798種)。
無論哪種分類方法,云南都占據了中國鳥類的三分之二強。彩云之南,是中國鳥類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
藍綠鵲,盈江洪崩河,攝影:麥茬
對于鳥友而言,云南這塊寶地是觀鳥、拍鳥圣地、是加新魔境(指鳥友個人新增目擊記錄/lifer)。
首先云南所處的地理位置實在奇妙。云南地處青藏高原的南部,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而西部為橫斷山脈縱谷,西北有最高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博格峰6740米、西南有最低的滇緬邊境南溪河76.4米,不能說把中國境內的高原、低地鳥類一網打盡,也搜羅得七七八八。
純藍仙鹟,盈江洪崩河,攝影:麥茬
其次,云南與緬甸、越南、老撾接壤,有4060公里邊境線,在這個區域發現中國鳥種新記錄的機會大大增加。
比如黑背燕尾(楊嵐等1979)、棕頦噪鹛(Dymond & Thompson 1999)、藍腰短尾鸚鵡(林劍聲2005)、斑翅椋鳥(中國鳥類學會,2005)、亞歷山大鸚鵡(Holt 2005)、線尾燕(Holt,2006)、鉗嘴鸛(王奕天2006)、暗背雨燕(中國鳥類學會 2006)、棕臀噪鹛(He et al. 2007)、瑙蒙短尾鹛(Jesper Hornskov 2008)、大長嘴地鶇(羅平釗等2008)、褐喉食蜜鳥(吳飛等2010)、白頸鸛(韓聯憲等2011)、長尾鸚雀(江波等2013)、白腹鷺(韓聯憲等2015)……其中大多記錄于云南西部。
灰頭鸚鵡,盈江盞達河,攝影:麥茬
緋胸鸚鵡,盞達河,攝影:麥茬
花頭鸚鵡,盞達河,攝影:麥茬
滇西,就像一個充滿魔性的巨大鳥坑,每年吸引著無數鳥類攝影愛好者和觀察者前往一探究竟(2018年1月,保山百花嶺村的農家客棧平均每天接待近300人)。
滇西觀鳥,也是有章可循的。
特別是對于剛開始觀鳥拍鳥的鳥友而言,由于鳥種太過豐富,要么是撲面而來的鳥浪,弄得手忙腳亂不分東西,要么叢林密集不見鳥影一頭霧水。因此有經驗的老鳥人會提醒新人,反正滇西也不會只來一次,可以先觀察常見鳥,下次觀鳥時放過上次已經看好拍好的種類,重點找自己的新種,這樣反而效率比較高更有樂趣。
這個經歷可略作參考:筆者自2002年開始觀鳥,2007年12月8-22日滇西之行自潞西(芒市)-瑞麗-盈江-騰沖-百花嶺-怒江貢山-楚雄-昆明,共記錄鳥種360種(依據《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純藍仙鹟,盈江洪崩河,攝影:麥茬
白喉短翅鶇雌鳥,洪崩河,攝影:麥茬
2017年末,第九次以觀鳥為目的走滇西線,目標集中在瑞麗、盈江和百花嶺,仍然能夠收獲6個lifer。這個魔坑,總能帶來驚喜。
總結筆者滇西路線的收獲,可以劃分為幾個片區。
一、 盈江、瑞麗
傳統路線根據盈江、瑞麗與騰沖形成的三角形為基準輻射周邊。騰沖和芒市都有機場,目前騰沖至瑞麗高速已經通車,但選擇高速爭取了時間和舒適度的同時,也會遺漏一些沿途鳥點,比如盈江至瑞麗沿線的戶撒東山、潞西(芒市)至瑞麗沿線的勐嘎等地,都是比較好的觀鳥點,個人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3月在東山的斑胸噪鹛( Spot-breasted Laughingthrush)記錄比較罕見,可惜當年未能拍下照片,此后未有機會再見。
大交通的舒適度與沿途鳥種記錄的數量似乎是個反比,這個特點大概在各地都差不多。許是因為拍鳥者多數選擇點到點的交通方式,專心拍鳥精益求精更能獲得賞心悅目的攝影作品;觀鳥者喜歡走傳統路線邊走邊看,常年累積的數據對當地鳥況的變化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觀鳥與拍鳥,由于個人愛好、設備靈活性、對影像質量的要求和交通等諸多因素影響,對于選擇的地點也有所區別。
比如盈江,拍鳥者較多集中在盞達河、紅崩河和那邦一帶,觀鳥者的足跡會加上昔馬古道、銅壁關、平原鎮和北部的蘇典等國道或省道周邊。
白尾藍仙鹟,盈江洪崩河,攝影:麥茬
盈江特別的鳥種不少,除了以犀鳥、啄木鳥、鹛類等見長,還有銅壁關的栗頭八色鶇、那邦的綠胸八色鶇、三趾翠鳥、鸛嘴翡翠、種類眾多的椋鳥和織布鳥(夏季)等……鳥坑業務的發展,讓這些以前在野外難得一見鳥種的觀察變得比較容易。(編者認為,適度投喂誘鳥來的鳥坑僅適于偏遠貧瘠山區,目前暫沒有其他收入來源,鳥坑給坑主帶來收入,但此種方式不適合推廣到有多種替代致富方式的地區,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暫時選擇。因為坑主們之前是獵鳥的,從獵鳥到鳥坑,兩害取其輕)
然而,也有一些不“下坑”的鳥種,仍然是觀鳥者尋覓的目標,比如紅崩河電站的黑頭黃鸝、紅腿小隼,昔馬的黃腳綠鳩、竹啄木鳥,銅壁關的棕腹樹鵲、黑額樹鵲、榕樹王的黑頂蟆口鴟、蘇典的寬嘴鹟鶯等……到了盈江的鳥友,一般都會去一趟瑞麗。瑞麗在早年以姐告的線尾燕、瑞麗江的黑頸鸕鶿、莫里的長嘴地鶇和短尾鷦鹛、畹町植物園出現過金冠樹八哥聞名,南京里則是歪果鳥人到滇西必然報到的地方,相信日后這些地方仍然會持續受到鳥友的關注。
白頭鴡鹛亞成鳥,盈江洪崩河,攝影:麥茬
白頭鴡鹛,盈江洪崩河,攝影:麥茬
白尾藍地鴝亞成鳥,盈江洪崩河,攝影:麥茬
灰喉柳鶯,盈江洪崩河,攝影:麥茬
黃腹冠鵯,盈江洪崩河,攝影:麥茬
灰眼短腳鵯,洪崩河,攝影:麥茬
黑冠黃鵯,洪崩河,攝影:麥茬
黑胸鶇雌鳥,盈江洪崩河,攝影:麥茬
峨眉鹟鶯,洪崩河,現場經由張浩輝博士和劉陽教授探討,認為其外側尾羽白色長過淡尾鹟鶯,得以確認。攝影:麥茬
峨眉鹟鶯,洪崩河,攝影:遙遠
黃冠啄木鳥,洪崩河,攝影:遙遠
白腹鳳鹛,洪崩河,攝影:遙遠
灰翅鶇,洪崩河,攝影:遙遠
古銅色卷尾,這張為野拍,在洪崩河也下鳥塘了,很是意外。攝影:遙遠
灰卷尾,洪崩河,攝影:遙遠
大盤尾,盈江洪崩河,攝影:麥茬
藍眉林鴝雄鳥,洪崩河,攝影:遙遠
紫嘯鶇,洪崩河,攝影:麥茬
短尾鷦鹛,盈江洪崩河,攝影:麥茬
黑喉噪鹛,盈江洪崩河,攝影:麥茬
白尾藍仙鹟雄鳥,盈江洪崩河,攝影:麥茬
大仙鹟雄鳥,盈江洪崩河,攝影:麥茬
大仙鹟雌鳥,盈江洪崩河,攝影:麥茬
小仙鹟雄鳥,洪崩河,攝影:麥茬
小仙鹟雌鳥,洪崩河,攝影:麥茬
黑頭黃鸝,洪崩河,攝影:麥茬
紅頭鴉雀,洪崩河,攝影:遙遠
小黑領噪鹛,洪崩河,攝影:麥茬
金頭穗鹛,洪崩河,攝影:麥茬
白喉扇尾鹟,洪崩河,攝影:麥茬
金頭縫葉鶯,洪崩河,攝影:麥茬
暗綠柳鶯,洪崩河,攝影:麥茬
淡眉柳鶯,盈江洪崩河,攝影:麥茬
黑鷴雄鳥,洪崩河,攝影:麥茬
黑鷴雌鳥,洪崩河,攝影:麥茬
原雞,洪崩河,攝影:麥茬
肉垂麥雞,那邦,攝影:麥茬
線尾燕,那邦,攝影:麥茬
距翅麥雞,那邦,攝影:麥茬
綠喉蜂虎,那邦,攝影:麥茬
紅嘴椋鳥,那邦,攝影:麥茬
林八哥,那邦,攝影:麥茬
白領八哥,那邦,攝影:麥茬
斑椋鳥,那邦,攝影:麥茬
鸛嘴翡翠,那邦,攝影:麥茬
紅腿小隼,洪崩河,攝影:麥茬
棕胸雅鹛,洪崩河,攝影:麥茬
黑頭穗鹛,洪崩河,攝影:麥茬
棕胸藍姬鹟,洪崩河,攝影:麥茬
棕胸藍姬鹟雌鳥,洪崩河,攝影:麥茬
棕頦噪鹛,洪崩河,攝影:麥茬
棕頭鉤嘴鹛,洪崩河,攝影:麥茬
紅嘴鉤嘴鹛,洪崩河,攝影:麥茬
長嘴鉤嘴鹛,洪崩河,攝影:麥茬
棕腹仙鹟雄鳥,洪崩河,攝影:麥茬
白喉短翅鶇雌鳥,洪崩河,攝影:麥茬
草原雕近成年羽色,太平鎮,攝影:麥茬
草原雕亞成鳥,太平鎮,攝影:麥茬
栗頸噪鹛,盞達河,攝影:麥茬
沼澤大尾鶯,盞達河,攝影:麥茬
綠嘴地鵑,盞達河,攝影:麥茬
紋胸巨鹛,洪崩河,攝影:麥茬
藍翅葉鵯,洪崩河,攝影:麥茬
栗腹磯鶇,洪崩河,攝影:麥茬
白冠燕尾,洪崩河,攝影:麥茬
斑背燕尾,洪崩河,攝影:麥茬
黑背燕尾,洪崩河,攝影:麥茬
褐臉雀鹛,洪崩河,攝影:麥茬
紅眉松雀,盈江蘇典,攝影:麥茬
鉗嘴鸛,瑞麗弄莫湖,攝影:遙遠
翹鼻麻鴨,瑞麗弄莫湖,攝影:遙遠
黃腹鹟鶯,瑞麗南京里,攝影:麥茬
栗背奇鹛,瑞麗南京里,攝影:麥茬
紋胸啄木鳥,瑞麗南京里,攝影:麥茬
小盤尾,瑞麗南京里,攝影:麥茬
盈江的犀鳥、蜂虎和啄木鳥、織布鳥、猛禽等在3.4月或夏季具備更好的拍攝條件,因此沒有作為本次行程的重點,例如:
大灰啄木鳥,洪崩河,攝影:麥茬
三趾翠鳥,那邦夏季,攝影:麥茬
黃胸織布鳥雄鳥,那邦夏季,攝影:麥茬
紋胸織布鳥,那邦夏季,攝影:麥茬
雙角犀鳥,洪崩河六月,攝影:麥茬
冠斑犀鳥,洪崩河六月,攝影:麥茬
花冠皺盔犀鳥,那邦一月,攝影;麥茬
栗鸮,銅壁關六月,攝影:麥茬
長尾闊嘴鳥,銅壁關夏季,攝影:麥茬
黑頸鸕鶿,瑞麗弄莫湖,攝影:麥茬
此行前,獲得深圳鳥友宣夏良、盈江觀鳥會小班、小樂、瑞麗呼老師、張浩輝博士、大理蝸牛、深圳高熹等鳥友提供最新鳥況信息,并本篇獲得遙遠提供同期照片支持,在此一并感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