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勞動力市場的全面開放,技校畢業生以推薦就業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形式走向勞動力市場。由于經濟結構的調整,部分就業人員轉變為失業者,加上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和每年各類學校的畢業生,使勞動力市場形成了巨大的勞動力供求反差。面對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現狀,技校畢業生如何應對?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實現有效就業?將是每個學生面臨的問題,也是我們從事畢業生就業指導的老師所要面對的問題。因此,指導學生學會了解自己、了解職業、了解社會,根據社會的需求和個人的特點去正確、客觀地樹立就業的目標,轉變就業的觀念,確立自己的職業理想和方向,將是我們的主要工作。現試從個性化職業指導去探討技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一、個性差異與個性化職業指導的作用 個性是影響人的事業成敗的關鍵因素。所謂個性,是指一個人身上經常地表現出來的穩定心理特征的總和。它決定了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和獨樹一幟的特性。由于遺傳及后天各種因素的影響,每個人的個性都是千差萬別的,不同的個性適宜不同的職業,而人的個性與職業需求一旦相符,其創造的價值就可能實現最大化。 職業活動是遵照一定的社會規范和內在規律來實現的,各種職業都有其特定的活動結構,對其工作人員生理條件和心理品質都有特定的要求。 根據人的個性差異和職業的要求,我們對畢業生進行職業指導時,就要根據技校生自身的特征、各人的特點和職業的要求分別給予不同的指導意見,以幫助他們實現成功就業。 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問題,也是關系到學生個人利益的問題,同時,更關系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因此,根據畢業生的個性特點,結合勞動力市場的用工形勢,廣泛開展學生的職業指導,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是我們目前的緊迫任務。 職業指導是一定的社會組織幫助個人了解職業狀況,走上職業道路,以及過好職業生活的各種措施的總和。開展職業指導,對于畢業生實現就業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 指導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端正就業態度。 長期以來,技校學生存在著模糊的職業意識,認為自己學了某 個專業,有了專業特長,就不怕找不到工作;他們很少從自身條件上來確定職業定位。由于學生認識觀念的薄弱,使到他們缺乏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不懂得如何去推銷自己,不知如何去參與就業的競爭。因此,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有助于幫助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就業競爭意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擇業、創業能力,更好地發揮特長優勢,最終實現勞動力與職業要求的有效結合。 (二) 幫助學生確立就業目標,實現就業理想。 近年來,技校的規模發展,省內考生也不斷增加,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這些學生相當一部分來自于農村,入學時抱有很大的愿望,“讀書為了找份好工作”的思想根深蒂固,他們認為家長為自己讀書花費了不少錢財,自己將來要憑一技之長找份高薪的工作來回報父母,因而對就業的期望值較高。由于他們的就業目標脫離了市場的實際需求,因此錯失了很多的就業機會。為此我們及時幫助學生分析就業市場形勢,客觀估量自己的就業優勢和不足,及時調整就業意向,樹立“低開高走”的意識,先給自己一個展現才能的機會。通過結合實際進行職業指導,不少畢業生重新調整了自己的就業目標,并學會了不斷推銷自己,最終都實現了就業。 美國著名管理學教授霍爾指出:“一個人的目標、意向和期望對其活動的方向和成功都具有強有力的影響”。換言之,意欲所往,則無往不達。所以,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必須以學生實際能力為前提,幫助學生去確定切合實際的就業目標,并為之而不斷的努力,這樣就可以實現就業的目標。 (三) 幫助學生掌握一專多能,增強就業能力。 技校學生主要來自于初中畢業生,入學的素質普遍不高,基礎 知識較薄弱,學習態度和職業思想都較低,一些學生讀書目的不明確,專業思想更無從談起。鑒于這種現狀,我們一方面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及時導入職業指導,用實例說明社會就業競爭狀況,作為學生總要最終走向社會,要立足社會,就需要就業,而沒有知識和技能,必遭社會淘汰。通過指導,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被動改變為主動,學到的知識就會記得牢,掌握得深。同時學校開設了一些選修專業,鼓勵學生一專多能,以增強擇業的能力,實現就業目標,目前,學生到畢業時,普遍都擁有多樣證書,為就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技校生實施個性化職業指導的實踐意義。 (一) 有利于促進學校深化教學改革,突出服務就業。 現代企業的用工對畢業生就業的要求越來越高,既要求學生掌 握一專多能的專業知識,又希望學生能掌握電腦、外語和其它一些相關的知識,從過去單一專業結構模式轉變為現代的復合型專業結構的模式,以適應現代的生產需要。為了使學生能夠適應現代用工要求,完成畢業到就業這個重要環節,學校就必須進行教學的改革,改變過去那種脫離用工市場來設置專業和設置僵化的、純課堂式的教學計劃,實行以用工市場為導向的專業設置和靈活的、實用性強的教學模式。如采取“學分制”和實行“多向分流”等模式。這些靈活的教學管理模式徹底改變了過去學生以升學分數劃分各專業錄取標準,一進校門專業定“終身”,從而扼殺了學生的個性要求和個性發揮的做法,使到學生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實現了有效的就業。同時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和“職業教育服務就業”的特色。 (二) 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揚長避短,提高綜合素質。 每一個學生由于個性的差異,都有不同的就業目標和要求,根據學生的這些心態,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職業指導,要求學生加深了解自我,分析自己具備求職的優勢,找出自己的不利因素,確立自己就業的范圍和要求,不斷消除自己不切實際的就業傾向,及時調整自己的擇業心態,最終客觀地確立自己的擇業目標,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求職的錄用率。同時,通過職業指導,可以引導學生為了擴大自己的擇業范圍,提高就業競爭能力: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包括組織策劃能力,公關宣傳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等的培養。
(三) 有利于企業優化人力資源的配置,促進生產經營。 過去企業選用畢業生,往往是集中畢業生進行簡單的面試就決 定聘用的名單,造成了畢業生到企業以后,個人特長發揮的空間過窄,企業也未能真正找到合適的崗位人員,從而造成員工流動過大,人員結構不盡合理,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生產經營。實行職業指導后,學校通過與用工單位的溝通,幫助企業分析崗位用人的要求,然后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提供人選,有效減少了就業供求中的盲目性,優化了企業的人力資源配置,穩定了畢業生就業的情緒,讓畢業生個人有了個性特長發揮的空間,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的生產經營。 三、開展畢業生職業指導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職業指導宜引導學生靈活調整就業方向,忌盲目“對號入座”。 學生個性特點的差異為我們開展職業指導提供了參考依據。然而,由于學生的就業意愿具有多樣化,其個性也具有多重性,個性差異的多種要素在同一個人中可以同時反映出來,它們互相滲透、相互交織著。因此,在職業指導中注意不能搞“一刀切”,避免因個性差異造成盲目“對號入座”而扼殺了學生的一些隱性長處和求職意愿,影響了學生就業后一些個性特長的發揮和工作情緒的穩定性,因此根據每個學生的綜合情況和用工的要求靈活運用職業指導,為學生提供實際的綜合指導意見。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就業形勢的變化而隨時調整自己的就業方向,充分展示自己顯性和潛在的特長,以自己積極的個性參與就業競爭。 (二)職業指導宜以學生就業為中心,忌指導中“照本宣科”。 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已越來越普遍地應用,學生作為我們工作的主體,更加要體現這一點。我們的工作目的就是要讓每個畢業生覓得一份合適的職業,努力爭取人人就業。但由于學生就業思想較為復雜,加之各人個性差異,在推薦就業中會增加我們工作的難度,因此,我們不能只按書本的條條框框“照本宣科”,盲目地給予學生就業的指導,而必須抱著幫助學生發揮特長,實現就業的觀念,根據各人的優勢和不足,靈活客觀地給學生予以指導,對困難的學生、優勢不明顯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指導和推薦,為他們創造多一些的機會。真正做到教育指導優勢學生,關心幫助困難學生。 三、職業指導宜提倡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的結合,忌推薦中“人走了之”。 職業指導是幫助學生準備就業、選擇職業、獲得職業、適應職業和轉換職業的學科。就業指導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了解就業形勢,確立客觀的、正確的就業目標,實現就業理想。而創業教育旨在培養、開發和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實現自主立業。近年來,由于就業市場競爭劇烈,給畢業生就業帶來嚴峻的挑戰。為了致力于指導和開發畢業生的資源,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實現畢業生與職業崗位的最佳組合。我們一方面幫助學生選擇職業和實現就業;另一方面對畢業生進行創業的教育,幫助學生面對就業嚴峻形勢,為了減少就業的壓力,選擇另一條就業途徑――創業。在創業教育上指導學生樹立自信、自強、自主、自立的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個人的自我價值。在職業指導中,還應注意對畢業生就業進行追蹤調查和指導,及時為畢業生給予一些指導意見,使他們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更大的能力,避免畢業生一出校門就了事,就算完成任務,而造成社會潛在失業危機的因素擴大的可能,以進一步減輕社會的負擔。 綜上所述,個性化職業指導是求職者成功就業的很重要因素。對技校畢業生實施職業指導,可以促進學生加深了解自己個性特征、自身就業因素的高低和社會就業的形勢,以便于學生客觀地、正確地確立一個適合自己實際能力,又易于適合社會用工要求的就業目標和創業方向。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提高就業率,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高質量的主要標準之一,根據學生個性特點,結合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情況去加強職業指導工作,是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的重要途徑。同時學校注重職業指導,抓好畢業生就業工作,既保障了學生的切身利益,維護了社會穩定,又對社會經濟發展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