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擔心地問,他的頸動脈里面發(fā)現了斑塊,這是否意味著他將來肯定會有腦血管堵塞?其實頸動脈斑塊不一定導致腦血管堵塞,但卻是腦梗死的危險因素之一。只有正確認識頸動脈斑塊,才能控制斑塊的進展,預防腦梗死的發(fā)生,達到“預防性治療”的效果。
一、頸總動脈斑塊
許多人像怕老虎一樣害怕頸動脈斑塊,認為頸動脈斑塊的發(fā)現意味著它離腦梗死不遠。事實上,頸動脈斑塊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癥狀,在人群中所占比例非常高。在現有數據中,以北京為例,50歲人群中有15%有頸動脈斑塊,80歲人群中有45%有頸動脈斑塊。
因此,頸動脈斑塊的發(fā)生率與年齡有關,是老年人的常見癥狀,但腦梗死患者要少得多。因此,一旦在頸動脈中發(fā)現斑塊,只要找到其形成的原因,就可以通過健康管理和藥物治療來控制其進展,并且不會出現重大問題。每個人都應該“從戰(zhàn)略上輕視它,從戰(zhàn)術上重視它”,不要給自己帶來太多的意識形態(tài)負擔。
二,頸動脈是如何出現斑塊的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為了更好地控制頸動脈斑塊,我們必須從了解它開始。頸動脈斑塊的發(fā)生與血管內皮損傷有關。正常健康的血管內皮光滑致密,血液成分不易滲入其中。
然而,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血管內皮容易受損,這將導致血液中的脂質(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進入內皮,然后被氧化產生炎癥反應,激活巨噬細胞吞噬LDL-C..然而,巨噬細胞沒有分解LDL-C的能力,所以吞噬大量LDL-C的巨噬細胞被轉化成泡沫細胞,沉積在血管內皮中,形成充滿淡黃色顆粒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如米粥。
人體頸動脈呈“Y”形分叉,易受高血壓影響,內皮容易受損,因此頸動脈容易形成斑塊。因為它靠近身體表面并且便于超聲波檢查,所以它也被用作反映全身動脈狀況的“窗口”。然而,頸動脈斑塊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著會發(fā)生腦梗死。
容易導致內皮損傷的因素:年齡、吸煙、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外傷等因素都會導致血管內皮損傷。老化失控,其他因素也是可控的。也就是說,生活方式決定了斑塊何時出現在頸動脈。生活方式健康的人在80歲時可能沒有頸動脈斑塊,而生活方式極度不健康的人會很早出現?;ㄗ右娺^最年輕的頸動脈斑塊患者,只有20多歲。
三,當頸動脈斑塊發(fā)生時,我應該怎么做
頸動脈發(fā)現斑塊后該怎么辦?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找一個醫(yī)生來確認疾病的原因,找到自身存在的高風險因素,并治療這些因素。也就是說,治療方法主要是“釜底抽薪”,以控制血壓、血脂、血糖等引起血管內皮損傷的危險因素。當這些因素得到控制時,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進展將停止。
在目前的醫(yī)療技術水平下,已經形成的斑塊不能完全消除。對于進展迅速且不穩(wěn)定的斑塊,可以使用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藥物等抗血小板藥物來預防血栓形成。然而,那些具有扁平增生和緩慢進展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由醫(yī)生評估。如果風險不高,他們甚至可能不需要藥物治療,只需要定期檢查。
如果頸動脈粥樣硬化更嚴重,斑塊已導致動脈腔70%以上狹窄,缺血癥狀更明顯,此時藥物效果很差,需要手術有效治療。無論是藥物治療還是手術,都有嚴格的適應癥,這需要專業(yè)醫(yī)生做出決定。
在發(fā)現頸動脈斑塊后,必須做的是改善生活方式!如限制食鹽攝入量、低糖低脂飲食、堅持鍛煉等。
總之,頸動脈斑塊雖然是腦梗死的危險因素,但不一定意味著會發(fā)生腦梗死。只要我們找出斑塊的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改善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防止斑塊繼續(xù)發(fā)展,穩(wěn)定斑塊,防止血栓形成。藥物治療需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如果在用藥過程中發(fā)現問題,請及時咨詢醫(yī)生或藥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