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小時候看西游記的時候有沒有一種感覺,就是那些妖怪是不是有些太笨了。
抓了唐僧趕緊吃了多好呀,吃一口就能長生不老,吃一只那不得天下無敵呀。到那時候還用怕孫悟空嗎,他請玉皇大帝來了也奈何不了我呀!
不過現在再回過頭來看西游記,突然就感覺事情似乎沒那么簡單了。
《西游記》這本書,建構的體系太大。
主線雖然講的是西天取經,構建的是一個妖魔怪盜的世界,但我覺得更像是一個社會怪圈。
那這樣來看的話,吸引人的恐怕不是能讓人長生不老的唐僧肉了,而是那讓人趨之若鶩的權利呀。
讓我們打個比方,把唐僧師徒四人比作是上級派出去出差的團隊。
而在這一虛擬出來的生態圈里面,各路妖魔其實是生態圈最底層的存在。
唐僧本人乃是如來派遣出來執行任務的,看似文文弱弱,手無縛雞之力,但他代表的仍然是圈內的高層,因為他是如來欽點的。
而那句所謂的吃一口唐僧肉就能長生不老的噱頭本就只是個謠言,是個讓底層人拼命追求的東西——權利。
我們不如來回顧一下,原著中最先說“吃了唐僧肉就能長生不老”這句話的是誰呢?
那就是二十七回里面白骨精說的:
他在云端里,踏著陰風,看見長老坐在地下,就不勝歡喜道:“造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真個今日到了。
后面金角大王也說了:
你不曉得。我當年出天界,嘗聞得人言:唐僧乃金蟬長老臨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點元陽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壽長生哩。
逃出天界時聽人說的,這個人是誰?
那這些妖魔又是怎么知道的呢?誰傳出去的?
當初觀音下界尋找取經之人的時候,就跟眾神囑咐過,“汝等不可走漏消息!”自然不會是神仙透露出去的。
肯定也不會是如來干的,如來每天坐在靈山舒舒服服的,誰沒事會跑到凡間跟那些妖怪說“一會兒有個叫唐僧的過來,吃了他的肉就能長生不老。”
這哪里是領導該干的事!
而將這個噱頭傳出去的人,正是觀音菩薩。
還記不記得當時如來在盂蘭盆會講經的時候說:
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
這一看就讓人覺得取經就是個噱頭呀!據如來自己所說,三藏真經《法》談天,《論》說地,《經》度鬼。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跟勸人為善似乎沒有一毛錢關系吧!
再者說了,他讓唐僧取了真經之后,要真按他所說度化眾生,勸人向善。那就應該讓唐僧留在大唐傳道講經才對。
但小說中唐僧將三藏真經送回大唐之后,如來就將他重新召反西天就職去了。
圣僧,此間乃長安城了。我們不好下去,這里人伶俐,恐泄漏吾像。孫大圣三位也不消去,汝自去傳了經與汝主,即便回來。我在霄漢中等你,與你一同繳旨。
而那些經文留在大唐干嘛?讓皇帝參玄悟道嗎?皇帝一國之君哪有時間天天誦經拜佛的。不過這些也都是后話了。
當時眾菩薩沒有一個人愿意接這份差事,唯獨一位菩薩,那就是——觀音菩薩!
如來聽到觀音毛遂自薦,當然就很開心啊,畢竟這差事可是件辛苦活。因為他要求此行“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半云半霧。母國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
要讓觀音菩薩從西天走去大唐,相當于提前經歷了一遍唐僧的八十一難!
為什么觀音在此要自告奮勇地接了這個苦差事呢?那是因為她正是這個計劃的制定者和實施者之一!
金蟬子九世轉生,是誰送他去的?不正是觀世音菩薩嗎。所以讓她去東土大唐尋那取經人也是最為妥當的選擇。
而且觀音菩薩本身也是法力強大、神通佛法,讓她去擔任這個選拔新團隊的領導人和成員的任務,同時梳理各方力量,如來佛祖妥妥的放心!
所以在我看來,唐僧取經這一噱頭也好,亦或是收孫悟空三人為徒弟也罷,全部都是如來和觀音在背后操縱的。
而那所謂的九九八十一難就是為了給唐僧這個新團隊增加威望的,早就在觀音下凡半云半霧間安排好了。以便今后成佛復職能夠盡快建立威信!
至于把“吃唐僧肉能長生不老”的噱頭散播出去,也只是為了激起那些妖魔心中對“權利”的貪念罷了。
不然你看看那些妖怪抓唐僧的時候一個比一個積極,等抓到唐僧了真正敢吃上一口的有哪個妖怪?
那么說到這里問題又來了,如來和觀音真的有必要這樣大費周章地安排這一切,幫助唐僧師徒樹立威信嗎?
這我們還得從孫悟空大鬧天宮開始說起。
孫悟空為什么會大鬧天宮?有沒有人考慮過這個問題呢。
其實這一切還得源自天庭官員選拔的問題上啊。
孫悟空留學歸來后,也算是一名地道的海歸了,有知識有能力。
于是占山為王,拉幫結派,之后聽六耳獼猴的蠱惑,攪龍宮,奪神鐵,鬧地府,銷死籍。
這一系列行為樹立了他當時的恐怖分子形象,將孫悟空強大的能力渲染到了極致。
但此時的孫悟空并未滿足,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論來看,孫悟空有了強大的力量,下一步就是要自我成就感。
這種自我成就感有很多層面,有地位上的,有權利上的,或者財富上的。
但對于孫悟空來說,作為仍在政治生態鏈最底層競爭的他,亟需一個爬到高層的機會,而恰好太白金星給了他這個機會!
孫悟空鬧了地府不久,龍王和閻王同時覲見玉帝,請求出兵剿滅孫悟空。
本來對孫悟空不以為意的玉皇大帝為了平息眾怒,也只好問眾仙,“哪路神將下界收服?”
可見玉帝此時心中是沒有一絲危機感的,統御三界的他并不覺得有必要去穩固他的統治根基,那就更談不上再去選拔人才了。
但好在玉帝有個好秘書,太白金星。太白金星這人能處啊,遇事他都真敢說!
他建議玉帝說:
臣啟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來上屆,授他一個大小官職,與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間,若受天命,后再升賞;若違天命,就此擒拿。一則不動眾勞師,二則收仙有道也。
這建議是很不錯的,一方面免了出兵平亂,遂了玉帝的心意;另一方面幫助玉帝鞏固了統治階級的統治基礎。
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呀!
只是玉帝是個得過且過的主呀,他沒進修過MBA不懂管理技巧,畢竟人才體制的改革也是要配套進行的,這個咱后面再說。
且說太白金星領了旨來找孫悟空,走到水簾洞口,對守門小猴說:
“我乃天差天使,有圣旨在此,請你大王上屆,快快報知!”小猴一聽了不得,是神仙來了,趕緊跟孫悟空報道:
“大王,外面有一老人,背著一角文書,言是上天差來的天使,有圣旨請你見。”
這不正好嗎,大大滿足了孫悟空的成就感。
孫悟空大喜說:
“我這兩日,正思量要上天走走,卻就有天使來請。快請進來!”
猴王急整衣冠,門外迎接。
就看對孫悟空這一段描寫,孫悟空本身根本就沒有造反的想法。對召他為官的太白金星也是客客氣氣的。
但凡玉帝后面多動動腦子,干點領導該干的事,也不至于在猴子的事上處處失當啊。
孫悟空隨太白金星上天后,玉帝一共給他吩咐了三件差事。
第一次,自然就是大家熟知的弼馬溫了。
說的是“天庭人浮于事,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只是御馬監缺個正堂管事”
于是玉帝隨口就讓猴子做了個“弼馬溫”
不是我說,我能想到的就有兩個官職空著,一個天蓬元帥,一個卷簾大將!當然,這只是個玩笑話。
孫悟空得了這個官職也不知道官大官小,反正有了官,心中追求的成就感瞬間就得到了滿足,那自然是歡喜異常。
第二次,孫悟空知道弼馬溫官小之后,瞬間不樂意,反下天庭,自立為“齊天大圣”。
要知道“齊天大圣”這個名號可沒有造反的意思,平天大圣牛魔王那旗號才叫造反呢!
不過玉帝是個愣頭青啊,知道孫悟空棄官下凡,還立了個“大逆不道”的旗號的消息后就怒了!
這妖猴何敢這般狂妄!著眾將即刻誅之!
這時候太白金星又說話了,要不怎么說太白金星這人能處呢,啥事他都能顧全大局呀!
太白金星建議玉帝,他要當齊天大圣就讓他當嘛,一個空白頭銜而已,又不給事他管,也不給他發工資,就放那養著,滿足滿足他的小虛榮,收收邪心,不也挺好嘛!
不過要我看,太白金星這次主意出得挺次的。他一個孫悟空是沒啥事,可是那底下還有六個大妖也自己封圣了。
下界小妖如果都看到甜頭,萬一都爭相效仿起來,學著孫悟空那般上天要官,到那時這爵位都一文不值了。
天庭尊榮掃地,堂堂玉帝還如何管理三界!要我說,玉帝腦子也是瓦塌了,直接一句“依卿所奏”,準了。
一時間竟不知玉帝是怎么爬上這個位子的。
第三次就要命了,直接讓孫悟空去守蟠桃園。
這不是玉帝自己沒事找事嗎?誰不知道猴子愛吃桃呀,三歲小孩看課本都知道猴子愛吃桃了!
難不成玉帝是想借此鍛煉一下孫悟空的職業操守嗎?
反正我是沒看出來,反而有種欲加之罪的感覺!免得到最后誅之無名!
總之說來,孫悟空可能算不上一個好員工,但玉帝絕對算不上一個好領導!
結果也很顯然,偷吃蟠桃,大鬧瑤池,偷吃仙丹。
這也直接引發了后面的大鬧天宮。
當時孫悟空一路從南天門打到凌霄殿,最后還是得請如來佛祖來收服孫悟空。
可見在天庭這一龐大集團中,如來佛祖還是有著絕對權威的。說他是天庭集團的董事長,那也不為過。
這么算的話,那玉帝頂多算是個執行總裁,不過這些都不是主要的。
因為這一切,從孫悟空跳出神石的那一刻起,他的命運就已經被如來緊緊握在了手中。
只不過執行的人都帶著各自不同的任務,一路敦促著孫悟空朝著如來安排好的方向走罷了!
不要覺得我這么大費周章地在這講大鬧天宮是跑題了,并沒有!
天庭的政治結構,看似和諧融洽,實際確實和諧融洽。
但是天庭的行政事務方面在玉帝的治理下卻是有著種種弊端,玉帝之所以最后能坐上這個位子,按如來的說法那就是:
他自幼修持,苦歷一千七百五十劫。沒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此無極大道。
不知道各位怎么理解這句話,按我理解就是,玉帝沒別的本事,主要就是能熬,每天掛機打打怪,最后掛機時間比別人長一些而已。
按悟空的理解就是,玉帝經過這么多年的修煉,終于是媳婦熬成婆,所以悟空自然是不服氣啊。
人家天蓬調戲一下嫦娥,又沒調戲他老婆,就要打他兩千錘貶下凡來。
卷簾大將就打破了個酒杯,就挨了八百杖貶下凡,還要每七日經歷一次飛劍穿胸。
這至于嗎?
說白了,那就是天蓬和卷簾背后沒個靠山,玉帝看他不爽想貶就貶。
而那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奎木狼呢,背后家族勢力大,玉帝就只是讓他去兜率宮給太上老君燒火贖罪。
這就是天庭的管理體系嗎?
對于玉帝治理的種種弊端,如來肯定是知道的,不過在當時只要不會威脅到他自己掌控的政權,那一切就讓他過去好了。
但玉帝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結果把孫悟空鬧到天宮來了,威脅到他的統治了,那自然不能容忍。
結合以上一系列的因素,如來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重新培養一批忠于自己,為自己穩固政權的領導人。
而這一批人就是唐僧師徒五人,其中包括那匹白龍馬。
那何不將計就計呢!
金蟬子已轉世十次,天蓬卷簾已被貶凡間,小白龍違抗天條,而如今孫悟空大鬧天宮。
唐僧踏實,悟空精干,八戒精明,沙僧敦厚,小白龍忠實!
這不正是他所需要的治理能人嗎?
也是時候該重新對各勢力的力量進行重新洗牌了,該降得降,該升的升,這才是穩固統治基礎的良策。
很顯然如來比玉帝讀的書多,算計起來一套接一套。
正所謂君不密失其國,臣不密失其身,幾事不密則成害。
如來讀過書當然明白這個道理,而唐僧,也就是金蟬子,就是他看中的下一任接班人。
但作為接班人,想要上位必然得拿出成績呀。
說白了這還是牽扯一個出身的問題,雖然除了悟空以外其他幾人都有挺光彩的前身,但現在卻沒有一個根正苗紅的,合法性不強!
說唐僧是個什么完美型領導人,悟空是個力量型人才,這樣說也就罷了,我們都知道那是外人口中的胡言亂語。
最終話語權還得看領導的話,領導說你是,你就是,領導說你不是,領導他媽來了那你也不是!
唐僧不就是這樣嗎,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后,不就被強行扶上位了嗎?
說什么金蟬子十世轉生,那也只是他們董事會的人說的,明天換個銀蟬子一樣可以去西天取經。
唐僧勉強算是一個領導者,因為他能領導悟空悟凈悟能,但他卻絕不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
在全書中唯一真正算得上領導者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如來。
整部書,所有人、妖、仙、佛都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他無愧于統治者的地位。
但他卻不是個好的統治者,不顧底下員工如何,只在乎自己地位的牢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即便錯判枉殺,這就是他領導的天庭集團!
(ps:以上均為個人飯后雜談,純屬扯淡,不考究原著,不考究真實背景,各位看官但圖一樂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