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從一個跑步小白,經過幾年的訓練,完成全程馬拉松的大媽一枚。
分享一下我剛開始的跑步經歷吧。
從最簡單的快走開始。剛開始我每天晚上快走30分鐘,后來慢慢增加到50分鐘。如果天氣不好,就改室內運動。比如跳繩、跳鄭多燕、練瑜伽等。
這一步主要是養成運動習慣。能站著就別坐著。
養成習慣之后,可以走跑結合,慢慢增加慢跑所占比例。
如果能夠連續慢跑30分鐘了,這就是一個很大的飛躍。
千萬別穿純棉衣服,更不要穿牛仔褲跑步。跑步要穿速干衣褲。
跑步要穿跑鞋。別穿旅游鞋或者休閑鞋。剛開始一雙普通跑鞋就行。 如果跑量和配速都提高的話,就要穿更專業的跑鞋。
不同跑鞋可以根據不同腳型提供不同功能,如支撐緩沖等作用。 第一次選跑鞋,一定要試穿。
如果是女性跑友,還要選擇合適的運動內衣。運動內衣除了選擇合適號碼,好要挑選支撐強度。分低度、中度和高度。比如跑步需要高度支撐,瑜伽可以穿低度支撐。
現在很多運動app,但需要注意,跑著需要的是跑步數據,而不是單純的計步工具。跑多少公里和一天走多少步,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
跑者根據跑步軟件顯示的距離,配速,時長,步頻,熱量消耗等數據,作為參考。自己每周有進步,會收獲極大的成就感。
跑步最忌諱簡單粗暴地求多求快,這樣不僅會欲速而不達,而且還會導致受傷。
初跑者,通常的建議是跑一休一,每周跑三四天,不要每天都跑。身體是需要休息的。我開始跑步的時候已經三十多歲了,很怕受傷。所以寧愿少跑點跑慢點。
如果每周跑三天的話,那么總體計劃可以是這樣的,前兩次跑步的距離相加等于周末一次長距離。剛開始肯定會吃力,但堅持幾周身體就會慢慢適應,也就可以慢慢增加跑量。周跑量以不超過上周的10%為宜。
如果你認為跑步很無聊很無趣,那就不妨參加一個跑團,線上線下的都行。
集體氛圍和榜樣力量是無窮的。
正式比賽會激發你繼續跑下去的動力。我第一次參賽完全是偶然的。那時我最多只能完成六公里。報名參賽給自己定了一個明確目標:兩個月內完成十公里。
當跑到終點時我激動萬分,甚至覺得自己可以永遠跑下去。同時也激勵自己完成更高的目標。這種發自內心的愿望,比什么都有效。
熱身拉伸能最大限度加快恢復和防止受傷。跑前選擇動態熱身,比如慢跑、高抬腿跑、后踢跑等等,把各個關節都活動開。
跑后選擇靜態拉伸,包括拉伸大腿、小腿、臀部、胳膊等等。跑后拉伸,不但有助于肌肉恢復,更會讓肌肉保持修長狀態。
選擇路跑還是跑步機,因人而異吧。我喜歡路跑。空氣好,配速也可以隨意。最好是塑膠跑道,其次是土路、柏油路。水泥路石板路盡量避免。
如果室外沒有合適的跑步場地,在跑步機上也是可以的。
但如果準備正式參加比賽的話,還是要多練習路跑。
跑步也是一項技術活兒,光靠蠻力是不行的。既要學習理論,也要結合自己身體的實際情況。任何人的經驗都僅供參考,還要根據自己身體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