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有六大茶類,烏龍茶是其中一種。那么什么是烏龍茶呢?
今天小編就用一篇文章帶你讀懂烏龍茶。
一、什么是烏龍茶
目前中國的六大茶類,綠茶最早,黃茶、黑茶其次,最后才演變出白茶、紅茶、青茶。青茶又叫烏龍茶,屬于半發酵茶,因干茶外形青褐,因此稱為青茶。
不過,現在人們更多叫它烏龍茶。
烏龍茶是我國特有的名茶,福建、廣東和臺灣三省是我國烏龍茶的主要產地。
烏龍茶既有紅茶鮮亮馥郁的色香,又有綠茶清爽可口的味感,同時又沒有綠茶的苦和紅茶的澀。可以說,烏龍茶兼具了紅茶和綠茶的優點,又全無苦澀之味,獨具鮮明特色。
二、烏龍茶的歷史
據《福建之茶》及《福建茶葉民間傳說》等書記載,
在清朝雍正年間,福建安溪西坪鄉南巖村有一茶農,姓蘇名龍,因外形黝黑健壯,人稱“烏龍”。
一日,烏龍上山采茶兼打獵,因追捕一頭山獐晚歸,家人忙于分享獵物而疏于制茶,第二天早晨才想起來昨夜采回來的茶青,卻發現新鮮的茶青經過一夜的放置鑲上了紅邊,炒制完后品嘗發現茶湯格外香醇,絲毫沒有苦澀之味。
由此,經過反復琢磨研究,一種新的茶葉品類——烏龍茶誕生。
圖/網絡
不過,烏龍茶卻并非始于清朝。
早在北宋就有關于“烏龍茶”的記載,只是那時的烏龍茶是指一種綠茶,北苑貢茶烏龍茶。其采制工藝在唐代詩人黃冉甫送給茶學專家陸羽的詩里所說:
“采茶非采菉,遠遠上層崖,布葉春風暖,盈筐白日斜。”
采一筐芽葉需要花費一天的時間,到晚上才能開始制作茶葉的工序。難免出現茶青在筐內積壓的情況,可以說,這種積壓恐怕無意中造成了茶青的半發酵。
因此,雖然北苑貢茶屬于綠茶,但是說北苑貢茶是烏龍茶的前身也有一定根據。
三、烏龍茶的采制工藝
烏龍茶采制分為春、夏、暑、秋四個季節(閩北烏龍有春、夏、秋三季/臺灣烏龍有春、夏、秋、冬四季)。
各季品質不同,春茶香,味均佳,品質最好,秋茶其次,夏暑茶較差。
烏龍茶的制作過程工藝非常復雜,基本的工藝包括曬青、萎凋、搖青、炒青、揉捻、干燥。
但有些烏龍茶的制作工序則極為繁復,比如武夷巖茶在揉捻過后烘焙,且烘焙并不能一次完成,制茶人需要繁復觀察茶的品質,根據情況繁復烘焙以穩定茶葉的品質,因此整個過程一般需要五六個月,有些要求嚴格的制茶師傅甚至花費十多個月才制成。
四、烏龍茶的品類
烏龍茶的種類很多。比較著名的有:
閩北茶區的大紅袍、武夷水仙;閩南茶區的安溪鐵觀音;臺灣茶區的凍頂烏龍;廣東茶區的鳳凰單樅。
01 大紅袍
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中最為著名的茶類,有“巖茶之王”的稱號。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后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品質最突出之處便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好的大紅袍十泡有余香。
圖/網絡
02 水仙
水仙也是武夷巖茶中著名的一種。
水仙茶成茶外形肥壯緊結有寶光色,沖泡后香含蘭花葉濃而醇,湯色深橙耐沖泡,葉底黃亮朱砂邊,為武夷巖茶傳統的珍品。
圖/網絡
03 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屬于半發酵茶類,鐵觀音具有獨特的“觀音韻”。
圖/網絡
茶條卷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蜻蜓頭、螺旋體、青蛙腿。
沖泡后湯色金黃濃艷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稍帶蜜味。
04 凍頂烏龍
凍頂烏龍茶湯清爽怡人,湯色蜜綠帶金黃,茶香清新典雅,香氣清雅 ,喉韻回甘濃郁且持久,香氣獨特。據說是帝王級泡澡茶浴的佳品。
凍頂烏龍茶的產地在臺灣鹿谷鄉。
臺灣鹿谷附近的凍頂山,山多霧,路陡滑,上山采茶都要將腳尖'凍'起來,避免滑下去,山頂叫凍頂、山腳叫凍腳。所以凍頂茶產量有限,尤為珍貴。
05 鳳凰單樅
主要產于廣東省潮州市鳳凰山。
其外形條索粗壯,勻整挺直,色澤黃褐,油潤有光,并有朱砂紅點;
沖泡清香持久,有獨特的天然蘭花香,滋味濃醇鮮爽,潤喉回甘;湯色清澈黃亮,葉底邊緣朱紅,葉腹黃亮,素有“綠葉紅鑲邊”之稱。具有獨特的山韻品格。
五,烏龍茶的品質特點
烏龍茶既具有綠茶的清香和花香,又具有紅茶的醇厚滋味。
泡后,葉片有紅有綠。典型的烏龍茶,葉片中間呈綠色,葉緣呈紅色,素有“綠葉紅鑲邊”之美稱。
烏龍茶的湯色黃紅,有天然花香,滋味濃醇,具有獨特的韻味。